为刘邦打下天下的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张良急流勇退,辞官修道,韩信最惨,被夷三族。而萧何最好,不仅在刘邦驾崩以后去世,而且和吕后合作不错。身故以后,也给子女留下一个“长期饭票”。更难得是萧氏成了中国历史上一大望族,竟至长盛不衰。后世出了两个王朝。

但必须得承认刘邦有好几次都动了对萧何的杀心,但一次次都让萧何化险为夷了。这不得不说萧何的老道。刘邦之所以能够得天下有一半的功劳是萧何的,这是刘邦自己说的,不是我说的。萧何属于刘邦嫡系,刘邦一起事,萧何就跟随左右,长期负责后勤,行政和治理地方工作,所以说,刘邦就管打仗就行,其他的事情无需操作和过问。一起早有萧何安排得井井有条,但萧何一辈子没掌过军,刘邦依然对萧何不放心,数次起了杀心。原因有二,一是萧何在在方,直接处理民生,声望日隆,引发刘邦的担心,但萧何通过自污躲过,原因就是民心与君心不可兼得。二是相权过重,萧何就多请示,遇事推诿。不揽事,放弃权力来保平安,萧何又成功了。

萧何为何能够功成身退,在于四个字,“洞悉人性”。萧何能够了解刘邦想什么,而且能够在刘邦刘邦动手之前行动。长时间地与刘邦接触,也许萧何都没有意识到,他对刘邦的了解胜过刘邦自己。刘邦登基以后,赐萧何上朝时可以穿鞋带剑,不必遵循常礼。但萧何不是一般人。他知道,刘邦对你的恩赐今天是恩赏,他人就是你跋扈和谋反的证据,给你非人臣待遇,是给别人看的,但你要真信了,那就要倒霉的,离死也就不远了。再就是永远突出刘邦,无论是在刘邦称帝前,还是称帝后,自己必须在刘邦阴影下,要给自己准确定位。不争,不抢,有功归于上,有过归于己。让别人站到阳光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荣誉面前,懂得谦恭谨让,这不是虚伪,这是智慧。

萧何主要献出封地和俸禄是自保吗,刘邦打仗需要这点银子吗。显然双方都不是,刘邦需要的萧何的意识,你要知道你的一切都是怎样来的,而萧何则是表达不忘本,表达自己的态度。但巨大的物质利益面前,能够真正视做浮云的人少之又少。这一点韩信就属于守财了,眼窝太浅。萧何的政治智慧是十分难得的,作为一个朝廷高官,理应德备天下守之以谦。功高盖世守之以让。智谋过人守之以愚,萧何没有可以借鉴的历史,完全是凭着自身的意识去感悟,而后世大都是学萧何的。

即便是萧何如此小心,萧何的后代有四世因为犯罪而失掉爵位,后来还算不错,又给续上了,依旧是封为酂侯,其他功臣无人能与他相比。萧何后代建立了南齐和梁。南朝萧氏是第一级的世家门阀。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