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四师七十三团八连整体脱贫的故事

朱萍、张希燕、董园园

七十三团八连民族新村鸟瞰(摄于八月二十日)。许文强 摄

七十三团的春晚节目《金琪珊的葡萄熟了》,反映八连民族新村牧工的幸福生活(资料图片)。谭冬初 摄

收获的喜悦(资料图片)。谭冬初 摄

开栏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标志着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在兵团,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2019年年底实现了贫困团场全部摘帽、贫困连队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许多人用真情书写出爱心诗篇,许多人用汗水浇灌丰收果实,许多人用奉献讲述感人故事,许多人用奋斗换来幸福生活。本版特开设“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报告”栏目,用报告文学这种文学体裁,记录下属于我们的时代之变。

引子

杏花飘香,羊咩牛哞。52岁的阿哈提·百山拜克在鸟鸣声中醒来,沿着小巷走向果园,走向收获的秋天;

空气清新,阳光明媚。阿依古丽的“一家亲”牧家乐,迎来了又一批远方来的客人,她忙着煎炒烹炸,端出少数民族特色美食;

庭院洞开,大道通衢。35岁的阿依多斯·阿布拉哈提目送雇工开着大货车远去,自己则收拾齐整,哼着不知名的曲子,前往家门前产业园区的宇硅科技有限公司上班;

……

他们曾经属于畜牧二队,随父辈逐水草而居,过着荒寂而贫困的日子;如今,生活在四师七十三团八连这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每天都过着殷实的生活。

一幢幢规划整齐的砖房、一座座充满生机的院落,一条条绿荫掩映的小巷、一盏盏造型别致的路灯……走进八连民族新村,一幅幅画面生动地冲击着我们的视线。这是20年奋斗时光留下的珍贵画面,所有的变化都是那么让人震撼,值得珍惜!

10年前,我们拜访八连连长艾林·居马巴依。那时,他指着一片生机勃勃的葡萄苗告诉我们,他曾将4袋麦种撒到这片新开发地里,结果到秋天只收回6袋麦子。

5年前,我们再次来到他家,100多株树已经有碗口粗了,他和儿子努尔兰·艾林正在院里忙活着修剪果树。

这次再来,老人脸上挂着暖暖的笑意,正在装饰一新的房屋里与家人共度周末。炕桌上,各种少数民族群众偏爱的食品装满了杯杯盏盏碗碗碟碟。

炕桌的两侧,一边是已近古稀之年的老连长,一边是年轻的接班人,父子俩回味着这20年的日子,也交流着对未来的期待。

我们的话题从少数民族连队整体脱贫开始。在老人含笑的讲述中,沉重的过往已然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云淡风轻。

那些摆脱贫困的日子啊

曾经的畜牧二队有100余户哈萨克族牧工,有的住毡包,有的住“干打垒”,有的住石头房,烧火用的都是牛粪饼。

为了帮助原畜牧二队牧工整体脱贫,2000年4月30日,七十三团党委正式决定并经四师党委批准,组建八连民族新村,给予政策扶持。

该团党委按照每户1.5亩到3亩地的标准给他们划分宅基地和庭院,并帮牧工规划出生活区、养殖区、绿化区、果蔬区。

团场坚持实施“四个一”工程,在八连建养殖基地、有机葡萄种植基地、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力争让这些牧工每家都能拥有一个畜圈、一座大棚、一块露地葡萄、一名产业工人。

2009年,团场开始实施安居住房工程,筹资400万元为八连新建保障性住房185套,青砖白缝红顶,给每家都安装了防盗门。

当年,团场又筹资200万元修建道路8.6公里,让八连与外面世界的沟通更顺畅。

2018年,团场实施人居环境改善工程,筹资1000万元在八连铺设给水管网6800米、排水管网9800米,安装路灯163盏,还筹资10万元改建了连队党建活动室、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室、图书室、便民服务中心。

2019年,团场在八连率先实施“厕所革命”,完成卫厕入户改造100多户。

通水、通电、通路、通有线电视,有住房、有庭院、有牲畜、有产业,文化活动室、卫生所、阅览室、爱心超市样样全,生活有自来水、洗澡有热水、如厕有水冲式厕所、出行有路灯照明,城镇般的生活让牧工们感觉“幸福来得如此猛烈”。

万亩林果业种植基地、哈萨克族民俗文化长廊、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八连成了“明星连”,到七十三团参观学习的人都要到这个民族新村来看一看。

牧工们十分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在连队“两委”的带领下,整治庭院、清理垃圾、平整林床、种植风景树,在自家也种上各种花卉和蔬菜,很多家门前藤架上都种着爬藤玫瑰,在阳光下艳丽地绽放。

住在一区的达尼西班·卡德尔一没事就拿起扫帚,将水泥路上畜群牧归时的羊粪和牛粪打扫干净。她说:“现在我们连的名气越来越大了,我要让大家都看到我们的新面貌。”这位已经70岁的老太太是在用责任心管护着自己的卫生区。她说:“你看看,现在团里不仅给我们修了水泥路,还给我们每家门口铺上彩砖、围上小栅栏,我们的红顶房子就像欧洲的别墅一样,真的很漂亮。”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把蓝图变为现实,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天道酬勤。七十三团党委、八连“两委”和全体少数民族牧工群众用勤劳的双手托举起幸福的明天。

那些携手奋进的故事啊

2017年,八连被国家民委授予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

2018年,八连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2019年,八连成功创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

若是20年前,牧工们绝对不会想到能有这样炫目的光环照临门楣。那时,他们仅仅期盼着孩子有学可上,年轻人有地方挣钱,老人有地方看病。

哈萨克族谚语说:“水珠投进海子,生命就会无限;各民族团结起来,就能勇往直前。”

2009年,该团党委请来西北农林学院及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农林专家广泛论证南面荒滩是否可以种植葡萄,结果专家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团党委有力决策,干部扎实开展工作,一场解放哈萨克族牧工思想的革命在八连民族新村轰轰烈烈展开。

当年,团场出台优惠政策,新开荒地五年免土地费、三年免水费,到第四年收一半费用,第一年承包一座葡萄大棚补贴1万元、一座蔬菜大棚补贴8000元,露地葡萄一亩地补贴700元。

团党委号召“大干一百天,再上新台阶”,当年5月,团机关所有干部都来到这片荒滩上,顶着烈日,挖坑、换土、施肥、栽苗、建棚,棚上棚下都摸爬滚打了一遍。

43天时间,210座大棚平地而起;10天时间,80万株葡萄苗栽植完毕。

团里安排22人管理有机葡萄生产基地,其中设施葡萄1000亩、露地葡萄4000亩。八连哈萨克族牧工几乎家家承包大棚,一座棚造价4.2万元,资金全部由团场垫付。

笔者曾在2011年写过一篇名为《七十三团在亘古荒原创造种植史上的奇迹》的报道,字里行间见证着一种伟大的变革:

去年5月6日定植下小小的葡萄苗子,今年1月开花,7月初葡萄上市了。7月上旬,七十三团沉寂多年的南面荒滩因为这个奇迹而沸腾着:7月9日,首届兵团促早红提葡萄上市新闻发布会暨“金琪珊”葡萄节开园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除了应邀嘉宾,还有十几名销售商慕名来“抢”葡萄。

在开幕式结束时的反季节葡萄研讨会上,中国葡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田勇教授说:“无论是果粒大小、颜色、含糖量、硬度等方面,‘金琪珊’促早红提有机葡萄在全疆乃至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七十三团有这么大规模的红提葡萄基地,并且7月初就上市,这在全疆乃至全国也是首家。”

七十三团八连民族新村以她的勃勃生机,为四师脱贫攻坚添上了光彩的一笔。

那些充满惊喜的变化啊

哈萨克族是好客的民族,以前只要家里来了人,就聚在一起喝茶,来一批喝一场,有时坐在屋里一喝一整天。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房子常常是铁将军把门。我们来到阿依多斯·阿布拉哈提家时,他就不在家,他的老父亲阿布拉哈提·百山拜克接待了我们。

阿布拉哈提·百山拜克告诉我们,2012年,他的儿子买了大货车、铲车,有活时就雇人开车,自己则在附近的硅厂打工。

2016年,他家搬进了新砖房,如今又赶上兵团将符合条件的非职工纳入职工队伍管理的政策,35岁的儿子有了职工身份,分了40亩地,全部种植了树上干杏。

“儿子有干劲,我很高兴,要不是身体不太好,我都想给儿子搭把手。”阿布拉哈提·百山拜克看着被儿子收拾一新的砖房,心里满是感慨:“以前的巴依也没住过这样的房子。我家从爷爷那一辈起就在夏尔湖放牧,住的是石头房子,围墙是用羊粪堆起来的。现在有这样的房子住,心里甜着呢,恨不得使出浑身的劲让日子过得更好。”

什么是命运?沿袭父辈的生活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开拓未来?当和煦的春风拂去心头的阴霾,这些哈萨克族牧工用精彩的蜕变破解着这一曾经让人困惑难解的命题。

今年39岁的江不拉提·玉素巴衣,他肯干肯学,打短工之余,学了驾照,又跟着别人学习盖房子。将自家的房子建好后,他就琢磨着怎么装修,把自家弄成了“样板房”,便拉起一支建筑队,从盖房到装修提供一条龙服务,带着连队的年轻人一起闯富路。

走进他家,从煤炭房、锅炉房、厨房、儿童房到客厅,一路参观过来,只感觉设计合理、装修精致,客厅里还摆着婚纱照,一看就是后来补拍的,家里摆设的餐具金灿灿的,象征着幸福的生活。

还有努尔孜提·玉山,她传承哈萨克族历史悠久的民间刺绣技艺,在八连建立编织基地,带着连队哈萨克族绣娘做各类手工刺绣品,通过网络把这些刺绣品销往各地。这位灵秀的女子满怀期待地说:“我们八连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我希望优秀的刺绣文化和刺绣作品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被更多的人认可,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在八连民族新村里,新的生活让人欣喜,新的气象扑面而来。

2020年5月22日,七十三团民兵整组点验大会在八连召开。点验时,连队把印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歌词的单子发给大家,一句一句地教他们唱红歌。八连哈萨克族民兵用汉语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引来连连赞叹。

在奴尔滴勒克·库晚家中,我们让他唱两句歌,他说:“行啊。”随即便很熟练地唱起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2018年,八连有15人主动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哈萨克族12人。

2019年,除了情况特殊的33户家庭外,连队有100户家庭主动退出低保。

在他们看来,能用入党的方式感恩这一切是最好的行动,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是最光荣的事。

2016年伊始,葡萄产业遭遇市场寒流。两年低谷期过后,连队以伊鑫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吸纳104户社员,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大棚葡萄承包户,把自己的大棚流转给合作社,然后到合作社打工增收,还领取入股分红、保底分红。

曾经名噪一时的金琪珊有机葡萄生产基地,如今栽种了30座棚的圣女果,每年产100多吨,对口销往上海;另有90多座棚种西红柿,年产800至1000吨,对口销往广州;还有从山西来这里试种冬枣、樱桃、高端食用菌的……

“这个连队的发展后劲很足。”陪同我们的八连党支部第一书记陈波把手伸向窗外,向我们指着长廊两侧的紫藤苗说,“新一届团党委决定将这里打造成花的世界,不久的将来,这里会变成紫藤长廊、凌霄长廊,到时候,这个民族新村会吸引更多的人来。”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一株株紫藤舞着轻柔的腰肢展示生命的活力,一座座设施大棚如接受检阅的部队,在绿意葱茏中昭示希望的力量。

这片曾经令人望而生畏、曾经蓬蓬勃勃、曾经遭遇严冬的土地,如今再次充满生机,我们不由感叹:为摆脱贫困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将是这个社会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投资!

(来源:兵团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