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初期,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最怕保定軍校六期的同學葉挺拜訪,因爲這位新四軍軍長茲要來到長官部,不是要錢就是要彈藥,他不願意給,又沒有理由不給,只好經常躲起來不見。那麼新四軍在組建之初,根據葉挺軍長的要求和協商的結果,軍事委員會軍政部應該發放多少軍費呢?法幣18萬元。

(葉挺軍長劇照)

說明一下,抗戰初期那會的“法幣”還是很堅挺的,一元法幣跟一塊大洋等值,所以老蔣動不動傳令嘉獎“大洋多少多少”,其實是指法幣而非大洋。何應欽答應完葉挺每月給18萬元以後,事後又有點後悔,因爲中央軍嫡系部隊的“調整師”每個月也就25萬元左右,非嫡系和雜牌的數額更少,約爲12萬到18萬元不等,給我方軍隊一個軍僅次於調整師的軍費,不僅他自己肉疼,老蔣有空也得罵他。

因爲新四軍組建之初僅有四個支隊10300人,其實還不如中央軍一個調整師的滿編兵力多(10900人),所以蔣何當然擔心新四軍用富餘的款項發展隊伍,於是開始耍賴,從1937年11月起,每月實發只有8萬元,等於砍了一半還多。早期的新四軍跟八路軍一樣還比較正規,要用伙食費、要發薪發餉、要採購軍需物資,所以每月8萬元無論如何是不夠的。

那麼葉挺就得經常要去顧祝同那裏、或者直接去重慶論理,要求增加新四軍的軍費,對這位資歷深厚的北伐名將,顧祝同與何應欽都有點腦袋疼。幾經交涉之下,從1938年6月其,新四軍軍費增加至每月11萬元法幣,比中央軍嫡系師的25萬元少了一半多,比非嫡系和雜牌軍的步兵師少了一些,應該在70%左右。

所以100萬銀元或者法幣,那會真心養不了多少軍隊,對國民政府的軍隊而言,嫡系師萬餘人能維持四個月,雜牌師能維持半年,我方軍隊由於有艱苦樸素的作風(後期八路軍不再發餉),堅持的時間當然更長。可是你別忘記了,民國軍隊有“喫空餉”的惡習,所以100萬銀元四個月下來,其實也就養那麼幾千兵。

(新四軍政委)

新四軍領取這每月8萬元,在日常條件下,保證全軍官兵的喫飯和薪餉都已經很勉強,如果期間有戰事,則明顯不夠用了,因爲第三戰區撥發的軍需物資有限。那個年代打仗,需要僱挑夫、買藥品和準備戰場出現傷亡時所用的物品,還要耗費比平時更多的糧食和副食,已經緊緊巴巴的軍費就將更加入不敷出。葉挺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繼續去要去鬧,繼續讓那兩位腦袋疼。

於是從1939年起,軍政部每月給新四軍追加“臨戰費”22000元,使新四軍每月軍費達到了13萬餘元,然而新四軍在這兩年多里部隊人數也在發展,到1939年底已經有50000餘人,四倍的增量,而重慶方面不但不可能增加軍費,還經常以各種理由拖欠和尅扣,所以新四軍的日子仍然很苦。“皖南事變”以後重慶方面乾脆停發了八路軍和新四軍的軍費,那就完全靠我軍自力更生了。

而蔣系部隊除了正常的軍費足額準時發放以爲,老蔣還經常給嫡系帶兵將領在面見時發放“特支費”,一個親筆的簽名條子軍長師長們就可以去拿去領錢,並且一筆就是數萬元,即滿足了將領們的私人開銷,也可以補貼軍用。比如“隱形將軍”韓練成出任第46軍軍長時,按慣例晉見老蔣,對於曾經“救駕有功”的韓將軍,老蔣一次性就給了特支費50000元,可見高層的手筆之大。

再比如盤踞山東的韓復榘所部,抗戰爆發之前其第三路軍已擁兵五個師(還有一些特殊兵部隊),按規定南京政府應每月支付軍費60萬元,攤下來每師約12萬元(非戰時)。但是由於屬於雜牌的老韓處於半獨立狀態不太聽招呼,軍政部經常故意拖欠該部軍費,韓復榘一怒之下派兵接管了國民政府設在山東的稅務機關,你不是不給我錢嗎?那老子自己收稅自己用。

稅務機關歸財政部管轄,宋子文明知道南京政府理虧在先,只好找人說和,但此事也確實加劇了蔣韓之間的矛盾。那也就是說,100萬元還不夠韓復榘第三路軍約8萬人馬的兩個月之用,更何況這廝生活腐敗還得揮金如土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