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作业是老师们的日常,也是检修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全班那么多孩子,批改完后下发的作业本有多少真正起效了呢?如何通过批改作业让教授教养过程更完善,师生互动性更强?如何让批改过程事倍功半,直击“痛点”?老师们不妨尝尝这几个妙招~

老师平时在上课后,简朴的功课可当堂完成,采用竞赛抢答、小组比赛的方法,当堂集中统一批改。这样既可进步学生的积极性、完成功课的速度,还可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但是许多老师在批改作业中都存在这几个题目:

1.教师花费在评改功课上的时间过多;

2.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3.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

学生中有应付抄袭功课者,而教师也因量大时间少,批改形式简朴,致使功课的功能并没有完全施展。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功课的“全批全改”使教师很辛劳,它不但束缚了教改的四肢举动,还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所以,改革功课批改方法应当受到应有的正视。

批改作业的几种方法: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枢纽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师生流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

1

随堂批改作业

新课后,简朴的功课可当堂完成,采用竞赛抢答、小组比赛的方法,当堂集中统一批改。这样既可进步学生的积极性、完成功课的速度,还可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2

教师面批

对教授教养中的重难点训练,做到人人过关,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面对面,逐题批改,及时指出其错误,启发弄清错误的原因,并要求学生马上进行订正。例如电路图问题,若不采取面批,学生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如何改正。如进行面批效果就好多了。

3

小组批改作业

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课堂上的有些训练,教师可以先检查最早完成的功课,每小组只须检查一人,并指出其错误所在,然后由他去批,改另外三人的训练,并监视、匡助他们进行订正。

对于课外的功课,同样可采取这种办法。对于有些非常简单的功课,如课堂讲过的训练,课外需巩固的、元素符号、化合价的默写等,可直接交由小组长负责督促组员抽时间完成。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功课要进行抽查,了解功课的完成和批改情况。

4

自改和互改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训练,教师可先报出谜底,让学生自批自改,发现错误,还可同桌或前后桌同学相互批改。如有题目,马上提出,教师当即讲解;或课后小组讨论订正,对还不能解决的题目,可汇报给老师。

每个学生都是很负责的,往往能在一定意义上进行比教师更为细致的批改。在自改法的常常运用中,学生会慢慢形成自我检测习惯,减少马虎。

5

二次记分

在评价学生功课的题目上,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教师经由一番审视和批改,然后给予一次性的成绩。学生很少去思索和订正,为应付老师,可能直接抄谜底。

二次记分的做法是:先由教师对学生的试卷、训练、功课等先打一个基本成绩,并配以切中要害、恰如其分的评语;然后将功课发还给学生,要求他们对照评语,深刻反思自己的功课过程,当真订正自己的功课,假如准确,便追加成绩,否则便不给分。

事实表明,这种方法一方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积极性;另一面,还能使学生逐渐养成仔细检测功课过程、自觉优化功课思路等良好习惯。

6

生“评”师

课前,教师先把上次的功课做在黑板上,将学生功课中典型的错误列出,温习提问时组织学生批改。因为学生长期被教师评价,一下子变成批改教师的功课,积极性很高,会批改得特别当真。

在批改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反思性的思索和评价,弄清了准确谜底,理清了思路,加深对题目的熟悉。

7

批改“典型”

这种方法大致与“生‘评’师”的方法相同,只是教师不自己做作业,而是选择典型的功课用什物投影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批改。

这种方法组织得好,运用得巧妙,可让学生记忆深刻;可让学生产生自豪感,甚至会成为学困生转变的一个契机,使学困生在集体眼前获得成功,这种成功可在他们内心产生“舒畅效应”,激发好学的积极性。

8

采取评奖的方法

传统的纸笔功课侧重对学生知识把握的结果进行评价,但对学生在探究能力、实验技能、学习方法、情感立场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更需要通过学生的流动表现来进行评价。

如对于较难把握的知识点,可让学生撰写小文章,体裁不限,可用拟人的方法,并进行评奖。结果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写出了各种意想不到的、非常柔美的文章。对材料进行简朴手工制作,如潜望镜,可让他们课后进行制作,教师进行评奖……

通过这些流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为我们全面了解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发展水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上述几点尝试,使教师变主角演员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进步了学生学习的爱好,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做作业,乐于做作业,可以大大提高功课的有效性。

文章来源 |“小学语文名师”微信公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