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美蘇冷戰中,爲了能夠對美國NASA主導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作出回應,蘇聯成功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空間站,成功讓宇航員可以近地軌道上停留超過1年的時間。而在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墜入地球之後,美國和俄羅斯聯合建造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造航天器——國際空間站。這個空間站目前一共有20多個國家參與建造和使用,但是非常奇怪的是,作爲全球航天力量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國家,中國卻並沒有參與國際空間站的計劃。有傳聞稱,在當年組建國際空間站的時候,美國直接禁止中國航天器和相關零部件進入國際空間站。

既然你不帶我玩,那我就自己來玩兒。在進入21世紀之後,神舟系列飛船開始陸續升空。一直到2003年的時候,神舟五號飛船搭載中國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成功進入太空中,讓中國成爲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全球第三個具備獨立載人升空的國家。緊接着,神舟六號和神舟7號接連發射,最終天宮試驗艙進入太空,當太陽能電池板緩緩打開的時候,也正式宣告了中國空間站計劃的開始。按照官方公佈的相關信息顯示,從2020年開始,我國將會陸續發射天宮空間站的試驗設備,預計在2025年的時候將會組建一座重量超過100噸的中小型空間站。

無獨有偶,在本世紀初期升空使用的國際空間站預計會在2025年左右達到其使用壽命,在2026年左右將會在地面控制站的引導之下墜入大氣層,最終落後位於南太平洋的衛星墳場中。雖然美國多次表示會對國際空間站進行維護,讓其使用壽命達到2028年左右,但是這也無異於飲鴆止渴,根本無法真正意義解決歐美國家沒有空間站使用的尷尬情況。空間站之所以備受關注,除了是一個國家航天實力最形象的展示以外,其作用還包括科研、經濟、社會研究和部分軍事用途。俄羅斯和歐盟早在天宮一號實驗艙在軌運行的時候就提出進行合作,並且派遣宇航員來我國進行學習漢語和掌握相關設備資料。

據瞭解,從宣佈組建天宮空間站計劃之後,中國已經收到了27個來自不同地區的國家的技術合作請求,其中俄羅斯和歐盟是重點合作伙伴,另外還有16個國家也得到了認可,並且會展開後續的合作,而非常尷尬的是,有9個國家被直接拒絕。除了技術和其他原因以外,更多的還是使用標準的不同,而這9個國家中就包括美國和日本。對於世界上航天技術最強的美國被拒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完全就是從科學價值從技術的考量來評審的,美國的項目我們認爲沒達到我們要求的標準。也就是說美國NASA的技術標準達到中國航天局的標準,根本無法進行後續的合作。

這句話對於我們來說非常解氣,畢竟全球除了中國以外,沒有人敢在航天領域敢對美國說個“不”字,因爲無論是技術還是後續資金,美國NASA都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這些優勢對於中國來說,意義並不大。首先,同美國進行技術合作,無非是美國希望藉助中國的天宮空間站進行科學和經濟研究,並不指望NASA進行技術分享,哪怕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技術資料也不會透露一個字,完全就是過來“喫白食”的。其次,我們需要的,美國不會提供,美國能提供的,我們也不需要,所以有美國和沒美國意義不大。最後就是,當年美國認爲我們技術標準達不到要求無法參與,那麼今天以同樣的理由拒絕並沒有任何不妥之處,想進天宮空間站?美國人想太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