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看到這麼一個新聞:

陳佩斯要上央視了!

當年,陳佩斯曾被稱爲“春晚小品第一人”。

有位知乎網友是這麼評價陳佩斯的:

“上了年紀的都知道,在陳佩斯和朱時茂的時代,本山大叔也得靠邊站。”

然而,因爲和央視的一場糾紛, 當年風頭正勁的陳佩斯和朱時茂,就極少再出現在大衆的視野裏了。

如今,陳佩斯再登央視,已經時隔20多年,網友們紛紛表示:

這是“有生之年”系列,活久見!

01

消失的這些年,陳佩斯干嗎去了?

1999年,陳佩斯和朱時茂將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告上了法庭。

原因是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擅自在出版發行的VCD中,使用了兩人在歷屆春晚出演的小品,侵犯了兩人的著作權、表演權等等。

2000年,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被判等報道歉,並賠償33萬餘元。

儘管陳佩斯和朱時茂官司勝訴了,

兩人再也沒有受邀參加過春晚,許多電視臺更是不敢再邀請他們

對於當年的演藝人來說,

沒法上電視,便相當於失去了飯碗。

此後,也總是流傳着許多關於陳佩斯的傳聞,有人說他隱居種樹爲生,有人說他公司倒閉,總之都是關於他生活落魄的傳言。

但陳佩斯偏偏不認命。

他成立了一個電影公司,投資拍攝喜劇電影,但行情不好,入不敷出。

他沒有放棄,開始轉行研究話劇,專注於喜劇表演。沒有演出的機會,就自己創造機會。

彼時44歲的他,破釜沉舟,和妻子把所有的收入都投到了首部話劇《托兒》。

皇天不負有心人,《托兒》首場上座率就高達95%,在全國各地連續演出達120場,場場爆滿。

緊接着,陳佩斯又創造了《親朋好友算賬》、《陽臺》等等6部話劇,創下了票房神話。

陳佩斯還和妻子一起創辦了大道喜劇院,專注培養喜劇人才,爲戲劇行業輸送了不少人才。

到了2016年,陳佩斯已經身家過億。

在被封殺後,很多人以爲陳佩斯從此跌入谷底,但陳佩斯真正把一手爛牌打成了王炸。

陳佩斯不屈服於勢力,不屈服於命運,一次次地把人生牢牢攥在了自己的手掌心裏,在低谷中東山再起。

這也給了我們一個啓示:

真正決定你人生的,是你的反脆弱能力。

反脆弱能力,即能夠在突如其來的變化衝擊下獲益的能力。

在每個人的人生裏,都可能遭遇一些極其罕見的、出乎人們意料的風險,也就是所謂的“黑天鵝事件”。

在如今的時代裏,我們永遠無法預料到下一場危機會在什麼時候來臨。

反脆弱能力高的人,往往能在逆境中反敗爲勝。

相反,傾向於穩定,喜歡待在舒適圈的人,更可能在受到衝擊後無法翻身。

02

機會不是等來的,是自己創造的

最近看了一下話題度很高的綜藝《演員請就位》裏,印象很深的是,很多中年演員表示自己在市場中越來越被動,接不到戲。

於是爾冬升對演員說,要主動給自己創造機會,不能等待別人的安排。要不你就像我一樣,轉行做導演。

爾冬升確實也是一個不願意待在舒適區,更願意主動出擊的人。

他出生在一個影視世家,哥哥秦沛和姜大衛都是家喻戶曉的演員,而他也跟隨着哥哥進入了演藝圈,並且受到了公司的追捧,演過不少角色。

但他認爲自己接到的角色並不出彩,做演員也只能被動等待市場,恰逢當時公司停產,於是爾冬升果斷跳出了舒適圈,開始轉行做編劇和導演。

事實證明,爾冬升的轉型非常成功,拍出了《門徒》《新不了情》《忘不了》《千杯不醉》《我是路人甲》等等的名作。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了在徐崢身上。

徐崢當時之所以轉行做導演,也是因爲許久接不到戲,壓力非常大。

於是他就想着乾脆自己做導演算了,這樣就不用求着別人拍戲,於是開始走上了導演之路。

機會不是等來的,是自己創造的。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轉行的本事,畢竟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趙薇說了一個故事,她說自己有很多演員朋友,儘管他們並不紅,但是他們並沒有荒廢,反而每天在家琢磨怎麼把戲演好,因此每次見面她都很尊敬他們。

相反,有的人演了許多年的戲,卻依舊沒有突破和進步,反而陷入了一種套路化和模式化。

點評演員楊志剛時,趙薇就直言:“人接受一點刺激,好過一直待在舒適區裏。”

點評李溪芮的時候,她也直言:你在臺上演的比剛剛演得好,太矯情了。

陳佩斯曾經說過一句話:戲這個玩意兒,有意思就在這兒,永遠有上升的空間!

如果你覺得自己很穩定了,習慣待在舒適圈裏了,那就像溫水煮青蛙,不知道危險已悄然而至,市場遲早會被你淘汰。

然而,不管什麼職業什麼工作,永遠都有上升的空間,永遠都有進步的可能。

只有當你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纔是真正的穩定。

因爲穩定不是擁有穩飯碗,而是到了哪裏都有飯喫。

主動跳出舒適區,不斷提升自己,提高你的反脆弱能力,才能在時代的浪潮裏站穩腳跟。

03

如何提高你的反脆弱能力?

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頗爲感觸。

一位25歲的快遞小哥李慶恆,被評爲了杭州高層次人才,還可以領取100萬元購房補貼。

可能看到這個新聞,很多人很好奇,一個快遞小哥也能被評爲高層次人才嗎?

其實,李慶恆從事快遞行業已5年多,但他認爲要多接觸一些新信息才能在行業中走得更遠。

他在工作期間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八點鐘上班,他就每天六點起牀,背誦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的全國郵編、區號及航空代碼等內容。

憑藉這個絕活,去年他拿到了浙江省快遞職業競賽冠軍,更因此被評爲高層次人才,

人生不在於靜止,在於不斷向前。

這讓我想起了廈大保安周德新。5年通過40多門考試,51歲時獲得了廈門大學法學學士。

原本他只是一名夜班保安,但他並不認爲自己一輩子只能做一名保安,相反他晚上工作,白天就去“蹭課”學習。

儘管已經丟掉書本20多年,周德新還是憑藉着自己的意志力把難啃的法學教材一頁頁啃了下來。通過五年的努力,最終拿到了學士學位。

同樣的,還有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張俊成,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學習,成功考入了北大。畢業後,他還成了一名教師。

後來,還在自己的家鄉創辦了一所職業學校,升級成爲了校長,可以說是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這些鮮活的例子,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不斷提升自己,突破舒適圈,你的人生才能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快遞小哥只是滿足於送快遞,保安只是滿足於做門衛,那麼就不會有後面的故事發生,他們的人生也不會發生巨大的逆轉和翻盤。

無論什麼工作,都不能圖“穩定”。

只有你走出舒適區,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纔能有更多的發展。

否則,只是渾渾噩噩度日,就會越混越掉進坑裏,總有一天你會失去自己的市場競爭力。

更可怕的是,當你面臨危機時,你會發現自己失去了抵禦風險的能力,不堪一擊。

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要學會鍛鍊自己的反脆弱能力,主動走出舒適區,面對風險和挑戰。

那如何做到呢?

《反脆弱》一書的作者提出了“槓鈴策略”。

一方面,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主業能力,保持在既定領域的專注和學習;

另一方面,也要利用業餘時間,大膽對新事物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嘗試,以博取迎接正面“黑天鵝”事件的機會。

學會做多手準備,同時不斷保持探索和學習,才能提高自己抵禦風險的能力。

共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