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寧夏鹽池4月30日電 題:寧夏農學生把論文書寫在鹽鹼地 科技小院助力灘羊產業綠色發展

作者 李佩珊 眭錦華

“六到九月份農忙時,我們每天早上六點起牀,六點半就到地裏去移栽牧草、收種子。”對於寧夏大學林業與草業學院2021級草學碩士研究生宋文學而言,他和同學們的學習日常,都是戴着草帽,穿着運動鞋,穿梭在寧夏鹽池飼草科技小院度過的。這個建在田間地頭的科技小院,便是他們的實驗室。

在科技小院試種的牧草種質資源。眭錦華 攝

他口中的寧夏鹽池飼草科技小院,成立於2022年,以寧夏鹽池金林草業有限公司爲依託單位,由寧夏科協、寧夏大學、鹽池縣科協、鹽池縣科技局等單位共同建設,是集飼草科學研究、技術推廣、人才培養於一體,實現“產學研用政”緊密結合的創新型農業科技服務平臺。來自寧夏大學草學專業的師生們在這裏深入田間治學,潛心解決“三農”問題。2024年4月,寧夏鹽池飼草科技小院獲得中國農技協“最美科技小院”稱號。

科技小院的同學正在試驗田澆水。眭錦華 攝

鹽池是典型的農牧交錯區,也是寧夏唯一的牧區縣,毛烏素沙地南緣獨特的天然草場和氣候造就了鹽池灘羊獨特的品種。幾登“國宴”、頻頻出口的鹽池灘羊,在海內外市場都大有名氣。供不應求的灘羊肉背後,便是“供不應求”的飼料品種問題。

爲解決灘羊產業發展中優良生態草和飼草品種缺乏、飼草供給不足等問題,寧夏鹽池飼草科技小院成立以來,重點開展牧草新品種選育、良種繁育和飼草高效生產等方面的研究和社會服務工作。

“我們選育一些適合在鹽池荒漠草原上生長的飼草、生態草,通過人工繁種後,播種到天然草原上。給灘羊提供優質飼草料的同時,也改善了生態環境。”寧夏鹽池飼草科技小院首席專家伏兵哲表示,目前,小院培育了適合鹽池鹽鹼地種植的沙蘆草、苜蓿新品系、無芒雀麥等新的飼草品種,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在鹽池乃至寧夏退化草原補播及生態修復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同時,小院通過乾旱半乾旱區優質苜蓿種子的繁育技術體系,使苜蓿收穫率達到94%,苜蓿種子產量提高了54%。在提出苜蓿商品草資源化節約生產技術並推廣應用後,使得播種量減少50%,灌水量減少54%,施肥量減少55%,每畝生產成本節約了206元人民幣。伏兵哲還將培育的“鹽池”沙蘆草新品種進行科技轉化,建立了600多畝種子繁育基地,並累計推廣種植20萬餘畝。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寧夏鹽池飼草科技小院通過在農村建立示範戶、培訓的方式,把先進、實用的農業科技送到農村、送給農民。

在宋文學看來,在小院裏的生活,讓他收穫了課堂之外的更多知識。“我們和老師經常一起入戶與鄉親們拉家常,及時掌握飼草種植期間他們的科技需求,並結合飼草產業發展特點,線上、線下爲開展飼草大家品種選擇、種植生產技術指導、播種機械調試等各類現場實操指導和實用技術培訓。”他坦言,當課本中學到的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他和同學們尋找到了學習更多的意義,“老師說,我們要‘講給農民聽,帶着農民幹,幫着農民賺’,但鄉親們教給我們的‘知識’,同樣受用終生。”

“科技小院”一頭連着高校,一頭連着田間地頭,小院雖小,但對“三農”工作的意義重大。截至目前,寧夏鹽池飼草科技小院先後培育國審牧草新品種1個,新品系2個。2023年,小院解決企業和農民飼草生產問題10餘個,向農戶開展科普宣傳和技術培訓400多人次,累計受益人數超過1000人次,真正推動了鹽池農業科學綠色發展。(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