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二”先生原型:活着只为了复仇,苦尽甘来,终成一代女侠

王家卫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宫二先生的原型是民国时代的奇女子们,其中一位是施剑翘。

或许从原则上来说,施剑翘称不上侠,因为她对孙传芳的刺杀不是出于民族大义,而是为了报家仇。但从行为上来说,施剑翘的确做了一次侠士该做的事。

施剑翘原名施谷兰,后者更有女性气质,前者则多了几分江湖气息。她之所以改名,大抵也是一种身份转换的自我暗示,不再是从前养在深谷中的柔弱兰花,而是以剑为伴的女中翘楚。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转换?

这要从她的父亲被杀害说起。

施剑翘的父亲施从滨是山东军务帮办兼奉系第二军军长,在与直系军阀孙传芳的战争中兵败被俘。按照惯例,两军交战,不杀战俘和降兵,可孙传芳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乐于享受屠戮的快感,他不仅下令将施从滨斩首,还并将其头颅高悬示众,并禁止任何人收尸。

这个时候的施剑翘刚刚20岁出头,原本是最好的年纪,却遭遇了最残忍的现实。

作为一个女孩子,能为父亲做些什么?她能想到的,也只有跪在三叔面前,苦苦哀求三叔将父亲尸首拉回安徽桐城安葬。最终,在当地红十字会的帮助下,三叔以同乡的名义带回了施从滨的遗体。

从那天起,施剑翘的生命中就只有一个目标,杀死孙传芳。

这个目标太大胆。

能在军阀混战中抢占一席之地,孙传芳就必然有过人之处,想杀掉他的人多如牛毛,可尚没有成功的。凭施剑翘一个年少无知、无权无势的弱质女流,想刺杀掉孙传芳,的确是希望渺茫。

但对于施剑翘来说,这个目标是必须要实现的,不管用什么方法。

施剑翘想到的第一个方法是向堂兄施中诚求助。施中诚年幼丧父,一直寄养在施从滨家中,得到施从滨夫妇的倾力栽培,几乎跟亲生儿子没有区别。在施从滨的帮助下,施中诚考上了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又在军队工作,一直一帆风顺。

但当施剑翘求他为父亲报仇的时候,施中诚首先想到的不是养育之恩,而是自己的前程。

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来推脱施剑翘,施剑翘绝望之下跟他断绝了兄妹关系。 连有亲缘关系的人都不肯出手相助,还能求助于谁呢?

施剑翘的世界一片混沌,一点光亮都没有。

转眼三年过去了,报仇始终只是一个念头,连计划都谈不上。

这一天,施剑翘家里来了一个人。这个人跟施从滨有些交情,同时是施中诚在保定军官学校的同学,这次出差办事,特地来看望施家后人。

他叫施靖公,是山西军阀阎锡山的谍报股长。施靖公的出现为施剑翘暗无边际的人生带来了一丝虚妄的光明,他说可以为施从滨报仇,并以此来交换施剑翘的感情。不久之后,施剑翘嫁给了他。

说“虚妄”,是因为在未来数年的婚姻生活中,施剑翘屡次提醒施靖公为父报仇的事,可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敷衍过去。

1935年,施靖公升为旅长,施剑翘最后一次向他提出报仇的事,但还是被拒绝了。

施剑翘这才彻底清醒,乱世之中,哪有那么多侠肝义胆的人,可以牺牲自己的前途,乃至生命去为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报仇。

为父报仇,只能靠自己。

于是,她带着孩子离开了。

那时施剑翘打听到孙传芳到了太原,这是个绝佳的刺杀机会。

离开施靖公,施剑翘和南京的弟弟取得联系,并一同商讨了刺杀计划。弟弟暗中搞到了一把勃朗宁手枪和20发子弹,施剑翘准备用它来打穿孙传芳的脑袋。

有了武器,可怎么才能接近孙传芳?

施剑翘想了个办法,化名到孙传芳家中当佣人,伺机刺杀。而就在这个时候,孙传芳被北伐军击败,告别了军人身份,以佛门居士的身份进入天津居士林,成为那里的林长。他还为自己取了个法名,智圆法师。

1935年10月,施剑翘化名董慧,也以居士的身份进入居士林。她表现得非常普通,几乎没有人关注到她。

11月13日,这天是居士林的讲经日,按照惯例,孙传芳一定会出现。不过这天从早上就下起小雨,施剑翘担心孙传芳会因此不来。

其实孙传芳的妻子也的确这么劝过丈夫,下雨了,不要去了,街上都没什么人,总觉得不安全,可孙传芳执意要去。

下午时分,施剑翘来到居士林诵经,她身穿一身青灰色长裙,就像一个比丘尼,好像此生都以青灯古佛相伴。她坐在那里,闭目诵经,外人绝对看不出她有什么异常。孙传芳就在距她不远处的地方盘腿坐着,口念佛经。

施剑翘悄悄站起身,从皮包里掏出手枪,果断地扣下扳机,一枪打中孙传芳的后脑。紧接着是第二枪,第三枪,分别打中了孙传芳的太阳穴和腰部,孙传芳当即死亡。

在场的居士们吓坏了,惊声尖叫。施剑翘高声说道:“你们不要害怕,我只是为父报仇,不会伤害你们。孙传芳是我打死的,绝对不会连累无辜。”

说完又从包里拿出一沓事先印好的传单和卡片,传单上面详细记录了孙传芳的种种恶行,卡片正面写着:我叫施剑翘,原名施谷兰,我打死孙传芳是为了父亲施从滨报仇;我已经报仇,自然会去自首,抱歉让各位受惊等等。卡片背面写着一首她写的绝命诗:

“父仇未敢片时忘,更痛萱堂两鬓霜。

纵怕重伤慈母意,时机不许再延长。

不堪回首十年前,物自依然景自迁。

常到林中非拜佛,剑翘求死不求仙。”

孙传芳被刺杀的消息很快传得街知巷闻,国内外报纸连续几日长篇累牍地报道,将孙传芳和施从滨的恩怨分析地一清二楚。其实军阀被刺杀,在那个时代不算新闻,但被女人刺杀,还史无前例。

施剑翘入狱之后,先被判10年有期徒刑,后又改为7年。社会各界对她的遭遇感到扼腕,同时敬佩她的侠义之举,于是纷纷写信给国民政府,要求能特赦施剑翘,就连冯玉祥将军,都亲自出马为施剑翘求情。冯玉祥和施剑翘的四叔本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一起参加过辛亥革命,所以帮故人之后,也在情理之中。

冯玉祥联合国民党元老李烈钧、张继等人一起向民国政府发出请求函,希望民国政府能看在施剑翘为父报仇的孝心上,以人伦为重,赦免施剑翘。

1936年10月14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发表公告,宣布对施剑翘特赦。施剑翘出狱后,开始积极从事社会活动。抗战爆发后,她投身抗战,为军队募捐善款。抗战结束后,她又创办小学,为国家教育贡献力量。

新中国成立之后,她成为北京市政协委员会特邀委员,1979年,施剑翘因直肠癌而病逝。

孙传芳墓

不过历史对于孙传芳之死,有另一番见解。

当时日本特务正在平津一带大肆拉拢、收买原北洋军阀头目,身为直系大佬的孙传芳也名列其中,因此国民党特工对于孙传芳早已有斩草除根的想法。这时施剑翘出现了,她无疑是杀孙传芳最好的武器。

据说,军统一直暗中帮助施剑翘,否则她弟弟不可能轻松搞到连专业特工都没有的勃朗宁手枪,也不可能真的因为舆论而赦免她的杀人罪。

不管这段历史的真相是什么,施剑翘的孝义足以让后人铭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