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二”先生原型:活着只爲了復仇,苦盡甘來,終成一代女俠

王家衛曾在接受採訪時說,宮二先生的原型是民國時代的奇女子們,其中一位是施劍翹。

或許從原則上來說,施劍翹稱不上俠,因爲她對孫傳芳的刺殺不是出於民族大義,而是爲了報家仇。但從行爲上來說,施劍翹的確做了一次俠士該做的事。

施劍翹原名施谷蘭,後者更有女性氣質,前者則多了幾分江湖氣息。她之所以改名,大抵也是一種身份轉換的自我暗示,不再是從前養在深谷中的柔弱蘭花,而是以劍爲伴的女中翹楚。爲什麼要做這樣的轉換?

這要從她的父親被殺害說起。

施劍翹的父親施從濱是山東軍務幫辦兼奉系第二軍軍長,在與直係軍閥孫傳芳的戰爭中兵敗被俘。按照慣例,兩軍交戰,不殺戰俘和降兵,可孫傳芳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樂於享受屠戮的快感,他不僅下令將施從濱斬首,還並將其頭顱高懸示衆,並禁止任何人收屍。

這個時候的施劍翹剛剛20歲出頭,原本是最好的年紀,卻遭遇了最殘忍的現實。

作爲一個女孩子,能爲父親做些什麼?她能想到的,也只有跪在三叔面前,苦苦哀求三叔將父親屍首拉回安徽桐城安葬。最終,在當地紅十字會的幫助下,三叔以同鄉的名義帶回了施從濱的遺體。

從那天起,施劍翹的生命中就只有一個目標,殺死孫傳芳。

這個目標太大膽。

能在軍閥混戰中搶佔一席之地,孫傳芳就必然有過人之處,想殺掉他的人多如牛毛,可尚沒有成功的。憑施劍翹一個年少無知、無權無勢的弱質女流,想刺殺掉孫傳芳,的確是希望渺茫。

但對於施劍翹來說,這個目標是必須要實現的,不管用什麼方法。

施劍翹想到的第一個方法是向堂兄施中誠求助。施中誠年幼喪父,一直寄養在施從濱家中,得到施從濱夫婦的傾力栽培,幾乎跟親生兒子沒有區別。在施從濱的幫助下,施中誠考上了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又在軍隊工作,一直一帆風順。

但當施劍翹求他爲父親報仇的時候,施中誠首先想到的不是養育之恩,而是自己的前程。

他總是找各種藉口來推脫施劍翹,施劍翹絕望之下跟他斷絕了兄妹關係。 連有親緣關係的人都不肯出手相助,還能求助於誰呢?

施劍翹的世界一片混沌,一點光亮都沒有。

轉眼三年過去了,報仇始終只是一個念頭,連計劃都談不上。

這一天,施劍翹家裏來了一個人。這個人跟施從濱有些交情,同時是施中誠在保定軍官學校的同學,這次出差辦事,特地來看望施家後人。

他叫施靖公,是山西軍閥閻錫山的諜報股長。施靖公的出現爲施劍翹暗無邊際的人生帶來了一絲虛妄的光明,他說可以爲施從濱報仇,並以此來交換施劍翹的感情。不久之後,施劍翹嫁給了他。

說“虛妄”,是因爲在未來數年的婚姻生活中,施劍翹屢次提醒施靖公爲父報仇的事,可都被他以各種理由敷衍過去。

1935年,施靖公升爲旅長,施劍翹最後一次向他提出報仇的事,但還是被拒絕了。

施劍翹這才徹底清醒,亂世之中,哪有那麼多俠肝義膽的人,可以犧牲自己的前途,乃至生命去爲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報仇。

爲父報仇,只能靠自己。

於是,她帶着孩子離開了。

那時施劍翹打聽到孫傳芳到了太原,這是個絕佳的刺殺機會。

離開施靖公,施劍翹和南京的弟弟取得聯繫,並一同商討了刺殺計劃。弟弟暗中搞到了一把勃朗寧手槍和20發子彈,施劍翹準備用它來打穿孫傳芳的腦袋。

有了武器,可怎麼才能接近孫傳芳?

施劍翹想了個辦法,化名到孫傳芳家中當傭人,伺機刺殺。而就在這個時候,孫傳芳被北伐軍擊敗,告別了軍人身份,以佛門居士的身份進入天津居士林,成爲那裏的林長。他還爲自己取了個法名,智圓法師。

1935年10月,施劍翹化名董慧,也以居士的身份進入居士林。她表現得非常普通,幾乎沒有人關注到她。

11月13日,這天是居士林的講經日,按照慣例,孫傳芳一定會出現。不過這天從早上就下起小雨,施劍翹擔心孫傳芳會因此不來。

其實孫傳芳的妻子也的確這麼勸過丈夫,下雨了,不要去了,街上都沒什麼人,總覺得不安全,可孫傳芳執意要去。

下午時分,施劍翹來到居士林誦經,她身穿一身青灰色長裙,就像一個比丘尼,好像此生都以青燈古佛相伴。她坐在那裏,閉目誦經,外人絕對看不出她有什麼異常。孫傳芳就在距她不遠處的地方盤腿坐着,口唸佛經。

施劍翹悄悄站起身,從皮包裏掏出手槍,果斷地扣下扳機,一槍打中孫傳芳的後腦。緊接着是第二槍,第三槍,分別打中了孫傳芳的太陽穴和腰部,孫傳芳當即死亡。

在場的居士們嚇壞了,驚聲尖叫。施劍翹高聲說道:“你們不要害怕,我只是爲父報仇,不會傷害你們。孫傳芳是我打死的,絕對不會連累無辜。”

說完又從包裏拿出一沓事先印好的傳單和卡片,傳單上面詳細記錄了孫傳芳的種種惡行,卡片正面寫着:我叫施劍翹,原名施谷蘭,我打死孫傳芳是爲了父親施從濱報仇;我已經報仇,自然會去自首,抱歉讓各位受驚等等。卡片背面寫着一首她寫的絕命詩:

“父仇未敢片時忘,更痛萱堂兩鬢霜。

縱怕重傷慈母意,時機不許再延長。

不堪回首十年前,物自依然景自遷。

常到林中非拜佛,劍翹求死不求仙。”

孫傳芳被刺殺的消息很快傳得街知巷聞,國內外報紙連續幾日長篇累牘地報道,將孫傳芳和施從濱的恩怨分析地一清二楚。其實軍閥被刺殺,在那個時代不算新聞,但被女人刺殺,還史無前例。

施劍翹入獄之後,先被判10年有期徒刑,後又改爲7年。社會各界對她的遭遇感到扼腕,同時敬佩她的俠義之舉,於是紛紛寫信給國民政府,要求能特赦施劍翹,就連馮玉祥將軍,都親自出馬爲施劍翹求情。馮玉祥和施劍翹的四叔本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一起參加過辛亥革命,所以幫故人之後,也在情理之中。

馮玉祥聯合國民黨元老李烈鈞、張繼等人一起向民國政府發出請求函,希望民國政府能看在施劍翹爲父報仇的孝心上,以人倫爲重,赦免施劍翹。

1936年10月14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發表公告,宣佈對施劍翹特赦。施劍翹出獄後,開始積極從事社會活動。抗戰爆發後,她投身抗戰,爲軍隊募捐善款。抗戰結束後,她又創辦小學,爲國家教育貢獻力量。

新中國成立之後,她成爲北京市政協委員會特邀委員,1979年,施劍翹因直腸癌而病逝。

孫傳芳墓

不過歷史對於孫傳芳之死,有另一番見解。

當時日本特務正在平津一帶大肆拉攏、收買原北洋軍閥頭目,身爲直系大佬的孫傳芳也名列其中,因此國民黨特工對於孫傳芳早已有斬草除根的想法。這時施劍翹出現了,她無疑是殺孫傳芳最好的武器。

據說,軍統一直暗中幫助施劍翹,否則她弟弟不可能輕鬆搞到連專業特工都沒有的勃朗寧手槍,也不可能真的因爲輿論而赦免她的殺人罪。

不管這段歷史的真相是什麼,施劍翹的孝義足以讓後人銘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