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裏

10月中旬以來,法國與土耳其的關係急劇惡化,法國總統馬克龍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直接互懟,雙方言辭激烈刻薄,埃爾多安指責法國煽動仇恨伊斯蘭主義,呼籲穆斯林國家抵制法國貨,馬克龍一氣之下緊急召回法國駐土耳其大使。這場爭端不僅在法土兩國之間發酵,而且引發了歐洲世俗主義、宗教自由主義與伊斯蘭宗教文化新的矛盾衝突。

(資料圖片:法國總統馬克龍。來源:新華社記者陳益宸 攝)

怒懟導火索:法國曆史教師被“斬首”

10月16日,法國一中學的歷史教師塞繆爾·帕蒂在巴黎郊區被18歲的男子阿卜杜拉·安佐羅夫當街殺害並斬首,引起全法轟動、舉世震驚。據報道,帕蒂在上課期間使用了諷刺性刊物《查理週刊》中有爭議的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遭致當地穆斯林仇恨。現場目擊者稱聽到襲擊者曾高喊“真主至大”。帕蒂遇害後,全法各地紛紛舉行集會表示悼念。馬克龍總統親臨現場哀悼,譴責這這一殘殺行動是對言論自由的襲擊,稱恐怖分子“想要打倒的是(法蘭西)共和國”。馬克龍總統將此事件定性爲“伊斯蘭恐怖襲擊”,並稱將加強對法國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打擊。馬克龍還爲被害的法國曆史教師舉行了國葬。

法國各政黨、社會團體、宗教組織和各種媒體也紛紛強烈發聲,“譴責暴行”,並要求嚴懲兇手,堅決打擊法國境內的極端主義勢力。法國人民運動聯盟籍議員埃裏克·西奧蒂表示,面對伊斯蘭,法國不能後退,這就如同打仗一樣。言語和權宜之計都不會奏效,法國必須行動起來!阿卜杜拉殺害法國曆史教師一事頓時如大火一般,“重新點燃了法國世俗主義與伊斯蘭教之間的緊張局勢”。

在社會輿論同仇敵愾的譴責聲中,馬克龍總統不得不作出強烈反應,採取強硬措施。當地時間10月21日,馬克龍在紀念活動上向帕蒂追授法國最高公民獎——榮譽軍團勳章,並向法國境內的極端伊斯蘭主義宣戰。據報道,法國可能於12月推動相關法案,包括加強對清真寺的資金管控等。

法土爭端越燒越旺 一些伊斯蘭國家捲入進來

但伊斯蘭國家、法國的穆斯林移民和居民,特別是99%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卻認爲法國曆史教師在課堂上使用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是對伊斯蘭教的一種嚴重褻瀆,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資料圖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前)在講話。來源:新華社發 穆斯塔法·卡亞 攝)

上週六(10月24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土中部大城開塞利舉行的正義與發展黨黨代會上點名抨擊了馬克龍,稱馬克龍需要某種心理治療。埃爾多爾在電視講話中表示,如果法國的穆斯林遭到壓迫,各國領導人應該採取行動,保護穆斯林。他要求歐洲領導人必須終止馬克龍的“反伊斯蘭”議程,並宣稱“我在這裏呼籲我的所有公民,永遠不要購買法國商品”。這番講話,使得法土矛盾進一步升級。

法國在當天就作出強烈反應,嚴厲指責埃爾多安,稱其言論是“不能接受的”。法國總統府愛麗捨宮的一位發言人表示,“過度和粗魯不是一種方法。我們要求埃爾多安改變他的政策方針,因爲其政策在一切方面都是危險的。我們不會陷入不必要的爭論,也不接受侮辱”。

這位發言人表示,法國將立即召回駐安卡拉的大使,以“評估當前局勢”,這被輿論認爲是法國“罕見的外交舉動”。法國不僅強烈反對土耳其當局“是非不分的態度”,而且更不能容忍埃爾多爾指稱馬克龍總統需要某種心理治療的“侮辱性”說法。法土爭端的怒火越燒越旺,並迅速蔓延到了法土兩國之外。

伊斯蘭教是世界性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並稱爲世界三大宗教。據一些報道,在全球70多億人口中,穆斯林總人數約有16億多,分佈在世界204個國家和地區,約佔世界總人口的23%。在亞非國家中,有50多個國家爲伊斯蘭國家。

在埃爾多安發出抵制法國貨的呼籲後,一些伊斯蘭國家特別是中東和中亞地區的伊斯蘭國家也開始捲入進來。在科威特,有些超市決定將法國商品下架;在孟加拉國,一些示威者走上街頭,抗議馬克龍針對伊斯蘭和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的言論,稱“馬克龍是和平的敵人”;在利比亞的多個城市,發生了抗議活動;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帶,示威者燒掉了法國總統馬克龍的照片;在突尼斯的社交網絡上,散播着抵制法國產品的呼籲;在摩洛哥外交部在一份公告中,該國“強烈譴責繼續刊發侮辱伊斯蘭教及先知的漫畫的做法”;約旦伊斯蘭事務大臣穆罕默德·卡萊拉認爲,“冒犯”先知不屬於“個人自由”,而是“一種鼓勵暴力的罪行”。

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批評馬克龍在伊斯蘭問題上的立場和說辭,指責他“攻擊伊斯蘭教”。他稱,“此時此刻,馬克龍總統本可以撫慰人心、抵制極端分子,而不是進一步製造兩極分化和邊緣化……不幸的是,他選擇了攻擊伊斯蘭教,而不是針對實施暴力活動的恐怖分子”。他在推特上發文稱,“世界最不希望或最不需要的就是進一步的兩極分化。基於無知的公開聲明將爲極端分子製造更多的仇恨、仇視伊斯蘭教,通過鼓勵展示針對伊斯蘭教和我們的先知的褻瀆漫畫將爲極端主義提供空間”。

歐洲多國表態 堅定支持馬克龍

但在歐洲等地的非伊斯蘭國家,則出現了截然不同的輿論反應,多個歐洲國家對馬克龍總統及法國發出的譴責輿論表示了聲援。德國表示與馬克龍總統“團結一致”,德國政府發言人斯特芬·賽貝特稱埃爾多安的言論是“誹謗”和“完全不可接受的”。荷蘭首相呂特表示,荷蘭“堅定地與法國站在一起,支持歐盟的集體價值觀”,而意大利總理朱塞佩·孔特也表示,他與馬克龍“完全團結在一起”,他在推特上寫道:“個人侮辱無益於歐盟希望與土耳其達成的積極議程。”

由此可見,這場風波已經引發了世界上不同宗教、不同價值觀的國家和社會輿論截然不同的反應。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反應目前是表面性的,也可能是暫時性和階段性的,但它造成的將會是長久的宗教矛盾和對抗衝突。這種對抗既有深刻的歷史根源,也與現實存在的歐洲外來移民等問題密切相關。如果進一步激化,則勢必給雙方帶來嚴重惡果。

目前看,雙方都不會讓步。即便官方在一定條件下有所妥協與矛盾緩和,各自政治、社會與宗教勢力也不會善罷甘休。彼此任何的不測行爲事件都可能引發直接、惡性的衝突。此次法國曆史教師因在課堂上展示有爭議的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而遭致斬首的惡性事件,便是例證。

由此可見,在涉及宗教尤其是伊斯蘭教和穆斯林的極其敏感問題上,要慎之又慎。那位被斬首的法國教師,長期生活在提倡所謂自由的法國,其在課堂上展示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時,據說曾有人提醒過他,但他也許萬萬沒有想到會因此而遭來殺身之禍。

法國認爲這是伊斯蘭極端主義,可伊斯蘭國家和穆斯林則認爲這位教師的行爲不可饒恕。人類已經進化到21世紀,這種宗教衝突與殊死對立卻依然存在,可見這個世界依然非常複雜,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現代生活、經濟全球化和先進高科技已經把世界與人類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世界已經變成了“地球村”,但“地球村”裏依然充斥宗教矛盾、文化差異,價值觀截然不同,這值得人們深思。

法國與土耳其兩國總統的怒懟,僅僅是兩種不同宗教與文化直接對立衝突的一種折射。這種矛盾和對立遠不僅僅是在法國和土耳其兩國之間有之,而深深植根於不同的宗教文化的國家之中。人類不同的宗教、文明,理應相互包容,加強交流互鑑,纔是正確之道、理智之道,反之則很可怕。

然而,宗教衝突激化,彼此冤冤相報,何時能了?就法國曆史教師塞繆爾·帕蒂被斬首事件而言,伊斯蘭國家雖然人口衆多,勢力強大,抱團反應,但歐洲等地的非伊斯蘭國家也有大量人口,勢力也很強大,如果雙方決意走對抗之路,恐怕很難分出勝負,見出高下。事實上,歐洲人再怎麼信奉宗教自由也無法改變伊斯蘭國家和穆斯林的宗教認知與對伊斯蘭先知的崇拜敬重,反之穆斯林也無法改變法國等歐洲國家的宗教自由認識與態度。這就是歷史、現實甚或未來宗教矛盾與衝突的核心所在。

法土怒懟:原因錯綜複雜

有分析認爲,最近法土兩國總統的怒懟,除了宗教因素,還有其他複雜的原因,同樣值得關注。法土關係歷史悠久,至少從16世紀一直延續到現在。在近三個世紀的漫長歲月裏,兩國早期的國王在1536年就建立了法國-奧斯曼帝國聯盟,當時的法國弗朗西斯一世和土耳其蘇丹蘇萊曼大帝關係密切,彼此軍事和經貿等往來甚多。18世紀時在奧斯曼帝國的土地上曾開設了多達40個法國領事館,足以證明當時兩國關係的緊密。

但在歷史的演進中,法土關係也經歷了多次變化。兩國曾三度處於戰爭狀態,第一次是在1798-1800年拿破崙發動的對埃及-敘利亞戰役期間,第二次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最近一次是在1919年至1921年的土耳其獨立戰爭時期。

在很長的時間內,法語曾是奧斯曼帝國及後來的土耳其最主要的外語,懂法語被認爲是當時和當地人的一種驕傲和榮耀。但二戰之後,英語逐漸成爲土耳其人的主要外語,據說目前土耳其僅有3%的人精通法語,不過這些人依然被看作是土耳其非同尋常的上流社會人士。

上個世紀末,法國與土耳其的經貿往來再次緊密,法土貿易額連續多年快速增長,土耳其成爲了法國在歐盟以外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很多馳名世界的法國品牌在土耳其家喻戶曉。據統計,在1980年至2000年期間,法國在土耳其累計投資了56億美元,成爲土第一大外國投資者,2003年時法國在土耳其就有270多家企業。

但之後法土關係出現了矛盾甚至惡化。據分析主要是三大原因:一是法國對土耳其強烈要求加入歐共體和後來的歐盟持消極甚至反對態度,讓安卡拉十分失望惱火;二是法國在2011年12月22日通過一項法案,該法案將否決當年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的“種族滅絕罪”定爲犯罪行爲,可判處一年徒刑和罰款45,000歐元,但土耳其否認當年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犯有種族滅絕罪,土政府在法國通過法案後宣佈凍結了與法國的雙邊關係,隨後又取消了法國軍艦停靠土港口和法國軍機降落土耳其的許可,遭致法國十分不滿;三是最近這些年來雙方在敘利亞問題、利比亞問題、阿富汗戰爭及近年來的東地中海天然氣爭端等問題上,同爲地區大國的法土兩國立場不同,雙方矛盾早已公開化。在最近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的納卡衝突中,法土兩國又因立場不同而產生矛盾。法土兩國的芥蒂早已結下,此次法土兩國總統怒懟,實際上也是兩國更深層次和更復雜矛盾的一種反應。

法土關係:滴血難止

另外,此次事件鬧大,與法土兩國都處在嚴重的疫情之下,經濟嚴重下滑,失業增多、社會矛盾激化和民衆都對當局不滿也不無關係。有分析認爲,此時此刻,無論是馬克龍還是埃爾多安,都需要對外示強。有人預測法土兩國可能因此次事件矛盾激化而大幹一場,這是不可能的,北約組織絕不會允許這兩個成員國內鬥惡鬥,但法土矛盾衝突的化解也非易事。

在當前局勢下,兩國的互懟大概率還會繼續下去,甚至不排除在一些問題上的矛盾衝突更加激化,但法國經濟承受不起伊斯蘭國家抵制法國貨的雪上加霜,而土耳其也承擔不起因與法國交惡而得罪整個歐洲國家的種種嚴重後果。也許,雙方在爭吵一段時間後,公開互懟將會平息下來,但彼此已經傷痕累累的內心將繼續滴血,會給兩國關係投下長長的陰影。

(作者黎裏爲東方智庫研究員)

東方智庫原創稿件受法律保護,轉載請聯繫電話即微信號19916759390。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東方網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