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恩是最珍贵的品德

如果说,父母对于孩子有什么期许。莫过于希望他身体健康,开心顺意,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或许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心怀感恩。

卢梭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而这份美德在现代社会日渐稀缺。

31岁的男子因6万彩礼,生生逼得母亲跳楼自杀;

20岁的杨某将思女心切的父亲骗进传销,致使他跳窗身亡;

江苏13岁男孩弑母,他说:“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此类新闻事件层出不穷,让人惊心的同时,也催人反思。

教育最大的悲哀,是父母穷尽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二、孩子为什么不再感恩?

为什么曾经天真的孩子却长成了白眼狼?

(1)父母盲目追求成绩,忽视素质教育

教育是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家长们殚尽竭虑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更是把全部眼光都聚焦在孩子的成绩上。

(2)父母一味付出,孩子索取成性

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贝勃定律”,指的是单方面习惯性付出,会让接受方习以为常。一旦付出的程度减少,则会引起对方不满。

这是不是和很多亲子关系相似?

父母一味付出,对孩子不是爱,是害。

孩子索取成性,一旦他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很容易拿起屠刀,刺向那个曾经对他予取予求的亲人。

(3)没有吃过苦的孩子,缺乏同理心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关爱呵护在所难免,可是保护过度,不舍得孩子让吃一点苦,往往为他之后的人生埋下隐患。

父母不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对孩子而言却是最可怕的礼物。

从没吃过苦的孩子就像没有经历风雨的小草,无法面对真实的世界,也缺乏感同身受的能力。

三、培养感恩之心,遵循这三点

如何培养一个感恩的孩子?答案并不简单,需要父母用心教导。

(1)父母以身作则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曾提出 “镜中之我”理论,他认为,人们会通过观察别人和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意识,完成自我评价。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就是最好的镜子。

父母对生活的态度,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父母对人友善,孩子学会的是善良明理;

父母穷凶极恶,孩子学会的是恶语相向;

父母迎难而上,孩子学会的是坚毅勇敢;

父母贪图享乐,孩子学会的是好逸恶劳;

当父母对身边的人心怀感恩,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在心里种下感恩的种子。

(2)教会孩子分享,培养同理心

美国心理学家亚瑟·乔拉米卡利认为:“同理心让我们保持弹性,远离偏见,以敞开的心灵和想法去处理人际关系。”

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分享意识,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觉得中国式餐桌就是最好的练习场。

中国人家庭观念很重,往往是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

首先,要教规矩。长辈先动筷子,晚辈才能动。

其次,要讲礼仪。吃完饭后,要招呼一声“我吃完了,你们慢慢吃。”

最后,要学会分享。

家里有人加班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回家吃饭的,要在大家就餐前,单独拿一份餐具为他预备下干净的饭菜。越是好吃的,越要把好的给他留下。

用这样的行为让孩子知道,亲人之间有好吃的要相互分享。

长此以往,孩子会从这样一个最简单的动作中体会他人的辛苦,懂得分享的乐趣。

(3)学会放手,舍得让孩子吃苦

高尔基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有经过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

孩子不能当一辈子温室里的花朵,只要让他经历风霜雨雪,他才会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也会更勇敢去追逐自己的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