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防水新材料生產項目

開欄語

庚子冬春跨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面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全市上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瞄準“堅決實現‘三高於、雙前五、一方陣’”目標,全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以實際行動抓貫徹落實,以責任擔當抓經濟發展。從即日起,本報聯合市委重大產業和項目推進辦公室開設“奮戰四季度全力保目標”專版,聚焦全市上下圍繞發展實體經濟、做強產業支撐,全力構建“3+5”現代工業體系、“4+5”現代服務業體系、“5+5”現代農業體系實施情況。敬請關注。

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然/文 陳村銘/圖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實施“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戰略,明確支持南充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指明瞭南充未來的發展方向。面對機遇和挑戰,南充把握大勢、順勢而爲,圍繞“建設成渝第二城、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目標,全力構建“3+5”現代工業體系、“4+5”現代服務業體系、“5+5”現代農業體系,堅定不移讓產業“扛大旗”“挑大樑”。

A支持產業發展 開通審批綠色服務通道

4月17日,營山縣經合局聯繫到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稱該縣有一招商引資項目系土耳其外商投資,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身處土耳其的外商辦理營業執照被延遲。

聽聞該情況後,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立即指派工作人員,第一時間添加該外商微信,在線幫助該外商準備辦理營業執照所需的資料。

5月6日,該外商帶着所需資料來到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申請辦理營業執照。辦理全程,該局工作人員耐心指導、熱忱服務,當天,該外商便順利領到營業執照。

今年以來,南充依託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紮實做好“網上辦”、“預約辦”、“郵寄辦”“幫辦代辦”相關工作,開通審批服務綠色通道,實行審批承諾告知制和先批後審快速審批服務;制定出臺《南充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運行管理辦法》,進一步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壓縮至106個工作日;對全市重大產業和項目的業主單位、項目服務經理等進行梳理登記,對各個項目的審批環節和服務內容進行實時更新。今年該局共爲全市重大產業和項目提供跟蹤服務37家次。

此外,南充還拿出“真金白銀”支持產業發展、項目建設。今年,南充緊緊咬住“重點項目”不放鬆,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扭住項目幹,相關部門積極聯合人行、銀保監會,向金融機構推介“300個重點項目”,督促金融機構加大對“300個重點項目”的對接力度,主動與項目業主單位溝通、銜接,詳細瞭解其融資需求狀況,併爲其提供差異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務,切實做到信貸資金優先投放。出臺《關於進一步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的通知》等措施;積極爲項目爭取國、省用地指標支持,特別是對大項目、好項目區別投資到位情況,分年度、分批次,按照項目輕重緩急有序供地,增強土地指標的有效、靈活、科學利用。今年以來,全市共辦理用地規劃許可證30個,面積139萬平方米;工程規劃許可證55個,面積797.5萬平方米。

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B線上線下招商 前9月全市新簽約項目213個

走進川東北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一條條寬暢平坦的大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勾勒出園區的整體輪廓。園區內,已建成的項目生產線開足馬力,全力以赴生產;在建項目上,機械聲隆隆作響,搶抓建設進度。

“川東北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是南充市和西充縣兩級共建,川東北地區唯一一家集食品、農產品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爲一體的專業園區,規劃佔地4500畝,分二期建設,重點打造‘一帶’‘兩軸’‘五區’。項目全面建成後,可入駐企業50餘家,預計年產值過150億元,創稅費超1億元,帶動就業萬餘人。”西充縣經合外事局副局長楊小慶介紹,目前,園區內共簽約項目13個,竣工投產3個。今年,園區簽約項目5個,協議總投資超過21億元,已有2個項目開工建設,1個項目投入運行。

3月3日,2020年南充市首屆網絡直播投資推介會暨項目簽約儀式舉行。此次推介會採用“主會場+視頻連線”的方式,變“見面籤”爲“在線籤”,共推出重點招商項目100個、投資總額2800億元。據瞭解,此次推介會是南充首次通過網絡直播形式召開,也是首次實行招商引資項目在線簽約。

推介會後不久,3月19日,香港銅鑼灣集團主席助理、區域副總裁歐陽鑫一行3人來南充,考察高坪區龍門古鎮、會展中心項目和順慶區燕兒窩中央商務區、桑樹壩商務區等項目,雙方達成合作共識,將盡快推進項目的落實。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南充着力創新招商引資方式,通過線上服務模式,進行網上談,實行雲招商,從“面對面”交流改爲“屏對屏”溝通,從“叩門招商”變“雲端互動”,線上對接讓招商力度不減,有效保障疫情期間招商引資工作“不掉線”、“不降溫”、“不打折”。

今年以來,南充不斷優化招商引資工作機制,深入推進交流合作,全面打響“春夏”兩場攻勢,全市共開展小分隊招商200餘批次、拜訪目標企業500餘家,創新雲招商、雲洽談、雲簽約等招商新模式,招商引資成績“亮眼”。據統計,今年1—9月,全市新簽約項目213個、協議總投資1349.18億元,其中,5億元及以上重大項目83個、協議總投資1156.57億元;新開工項目152個、新竣工投產項目114個。

川東北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

C層層傳導壓力 督促產業項目落地見效

走進位於南充經開區的西南防水新材料生產項目,乾淨整潔的廠區、窗明几淨的廠房讓人眼前一亮。在生產車間內,生產線不停運轉,瀝青、改性劑等原材料投入後,經過附着胎基布、定厚、塗油、覆膜等6道工序後,成品防水卷材源源不斷產出;叉車來回穿梭,將產出的成品防水卷材,運輸到儲存倉庫,並堆放整齊。

“項目主要以防水材料研發、製造、銷售及施工服務爲主,公司除供給國內市場外,還遠銷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以色列、新加坡、印度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項目相關負責人甘孝黎說,西南防水新材料生產項目於2018年9月簽約,佔地面積200畝,總投資4億元,分兩期進行建設,全面建成達產後,預計年產值8億元。

南充經開區化工產業基地是四川省“三大石化基地”之一,是南充致力打造油氣化工千億產業集羣的主陣地。園區確立了“南充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四川化工產業發展新高地、國家綠色安全化工示範區”三大定位,高起點規劃52平方公里產城融合發展新區,已完成1.5萬餘畝工業用地整理,形成了31.9公里的“三橫三縱”路網,建成了鐵路專用線、化工專用碼頭、危廢處置中心等十大公輔設施。目前,園區共有投產企業17戶、在建產業項目16個。

項目簽約是銀、落地是金。今年以來,爲推動重大產業和項目真開工、真建設、真見效,南充採取不打招呼、直奔現場的方式,看現場、核進度、查資料,逐項督項目開工、督建設進度、督要素保障,壓力傳導、目標倒逼,推動形成“水緊魚跳”抓項目、你追我趕建項目的濃厚氛圍。

據悉,今年1—9月,全市現代農業產業集羣產值達908.4億元,“3+5”現代工業產業實現產值120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達699.80億元。力爭到2022年,全市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440億元,“3+5”現代工業產業實現產值達到2200億元,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500億元。

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爲重點產業和項目提供保障和服務。

部門聲音

聚焦實體經濟 做強產業支撐

市委副祕書長、 市委重大產業和項目推進辦主任 蘇勇

實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經濟強。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經濟社會發展任務更加艱鉅繁重。 我們進一步凝聚“做強實體、振興實業”的思想共識,堅定“實體興市、產業強市”的必勝信心,鼓足“攻堅克難、勇往直前”的鬥志,持續打好對外開放、產業發展、項目建設“三場突圍戰”, 努力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全力推進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

今年1至9月, 全市共新簽約項目213個、協議總投資1349.18億元,其中,5億元及以上重大項目83個、協議總投資1156.57億元;85個重點工業項目完成投資220億元,佔年度計劃的90%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699.80億元,增長1.8%;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30.94億元。目前,全市審批時限壓縮至101個工作日,特別是今年以來,全市393個項目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內運行,居全省前列。各縣(市、區)及市直各部門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截至9月底,已爭取各類中省專項補助資金121.28億元, 爭取新增債券10.83億元, 爭取抗疫特別國債4.12億元, 爲全市重大產業和項目建設有序高效推進提供了可靠保障。

下一步,我們將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主責主業,市委決定部署到哪裏、推進力量就跟進到哪裏、 工作就落實到哪裏。始終堅持目標不變、任務不減、進度不慢,拿出必勝決心、採取超常舉措、全力衝鋒衝刺,堅決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始終聚焦發展實體經濟、做強產業支撐,把督查督辦往深處抓,把協調服務往心裏抓,把招大引強往實裏抓, 以工作的高效率實現發展的高質量。

一是堅定不移招大引強添活力。 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 圍繞構建“3+5”現代工業體系、“4+5”現代服務業體系、“5+5”現代農業體系,聚焦重點產業、優質項目,強化補鏈沿鏈強鏈招商,採取小分隊、分板塊、高頻次的方式,大力招引優質企業,推動現代產業集聚集羣發展。

二是堅定不移做強產業增動力。 堅持農業多貢獻, 紮實抓好生豬穩產保供和糧食增產增收,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強化工業挑大樑, 全面落實減稅降費、 援企穩崗、紓難解困等政策措施,提高政務效能,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滿產達產,全力建強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大力構建產業發展“生態圈”。突出消費促升級,瞄準元旦春節,持續開展消費刺激行動,提振消費信心、激活消費潛力,全面激發旺盛的市場消費活力。

三是堅定不移夯實新區強實力。科學研究、精準把握全市產業體系建設與臨江新區產業發展定位之間的辯證關係,主動對接參與、主動靠前服務,聚焦新材料、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做好項目包裝策劃、投資推介,引導推動一批高質量項目落戶臨江新區,爲新區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