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新片上映。

大家沒看過,也都聽說過了。

陣容可期,故事夠硬。

如果還差一個理由讓你沒走進影院爲他買票。

那就是這篇觀後測評了——

《金剛川》(2020)

01

故事新

相信不少人,是衝着這幾個名字去的。

管虎、郭帆、路陽。

三導演聯合指導,拍的自然是不平凡的故事。

背景是1953年7月,抗美援朝的“最後一場戰爭”。

聚焦點,不是貌似最兇險的前線,而是送補給遞資源的後方

卻只有一件事,渡橋

任務,“明早六點準時到達金城”

唯一通道,是湍急河水上一座簡易工兵橋

袒露在敵人的偵察機視野中。

瞄準、放彈、炸燬,分分鐘的事。

可以對抗的資源:兩門防空炮,不到一百發炮彈,以及,修橋的工兵。

簡單來講,最牢靠的武器,只有肉身

預告能看到四分五裂的血塊、近乎癲狂的面部表情。

但這,只是故事的最表層。

全片用三種視角,還原了同一時間段。

第一部分,士兵

是熟悉的大場面,講志願軍的犧牲與智謀。

到第二部分,就感到不一般。

來到“對手”視角,投彈的美國空軍。

在往常戰爭電影裏,敵人等同於炮彈或轟炸機,是麻木的“攻擊機器”。

在這,攻擊動機是什麼。

具體到攻擊的強弱程度由什麼決定,都一一呈現。

第三部分,高射炮班。

是戰場中心,也是所有士兵的代表。

預告中,呈現了數個不能如願的想象畫面。

紙飛機哈口氣,一扔。

下個畫面,敵機即被擊中。

一人用大拇指對準敵機,做出瞄準姿勢。

這雙手的主人,卻隸屬步兵連,沒有打下敵機的武器

代表的,是戰士們難以被察覺的內心世界

屬於不同兵種,但都有同一個強烈願望:渡橋成功,打敗敵人,然後才能回家。

沒有讓人性讓位於主題的光偉正,在鮮血淋漓的戰場與犧牲之外,戰士作爲普通人的細膩一面也悉數露出。

一個故事,分三次講。

是爲了完整“最後一次戰爭”的現實背景。

更是爲了人物羣像血肉充盈。

比如同樣一句話,“就剩下你們了”。

說者,只是單純的嘆息;但聽者,可能借此獲得巨大的動力。

02

人物硬

有人可能要問了。

描摹羣像,追求角度完整。

會不會讓人物塑造因此流於單薄呢。

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故事的極端環境,就給了人物豐富的層次。

張飛(張譯 飾),高炮排長

關磊(吳京 飾),是他的師傅,現在的臨時下屬

一個直接不會拐彎,一個衝動傲嬌。

兩人作戰方式不同,張飛趨向保守,惦記“彈藥不夠”。

關磊更大膽張狂,超出射程,幾乎沒有取勝幾率情況下,也敢出擊。

兩人明着懟。

一轉頭,張又條件反射的打掉關預備點菸的手,提醒上次被罰經歷。

既是感情最深的,又是最愛互懟的。

戰友犧牲,沒有嚎啕大哭。

裹進布,埋入土,用彈殼當墓碑,一卷紙菸慢慢燃燒。

最多三秒時間,就要重新回到戰場。

情感的延宕,刺激作戰部署不斷與常態偏離。

在數次擊敵失敗後,張飛喊出“點火”

以自己爲餌,吸引敵機靠近。

甚至指天叫囂“你莫跑”。

這不是打法保守的張飛的一貫做法,是關磊的。

恍惚中,兩人似乎完成了靈魂的合一。

戰場上,張飛關磊這種互相制衡又互相影響的戰友,很難得。

更多的,是“你也不知道他們是誰,叫個啥,但我知道,那是戰友”。

在張飛與喪門神(偵察機)一決生死時。

劉浩(李九霄 飾),一個捏着已故戰友照片不撒手的步兵班長,在另一山頭。

負責勘測敵機,在一個安全位置

開始,他對任務的理解很簡單:過橋,爲已故戰友拿獎章,回家

卻接到新任務,所在步兵連,被指派“最後一個過橋”

在最後方負責善後工作。

他不樂意,向連長高福來(鄧超 飾)抱怨“上次也是”

卻在看到張飛自殺式誘敵的時候衝下山頭。

他甚至不知道張飛是誰,在哪一連。

但就認定,“我得幫他們”。

在死時,還維持着預備前進搭橋的姿勢。

還有第二視角的美國飛行員,很難單純以“壞人”爲他定罪。

曾經的牛仔,對志願軍的第一印象,充滿傲慢,“武器像彈弓一樣可笑”

最後,看着金橋一次次損毀又被複原,也陷入迷惘。

《金剛川》明白,戰爭裏,沒有勝利者。

志願軍精神,纔是最該記住的。

之所以事無鉅細的雕刻個體英雄,其實是爲了呈現軍隊的整體氣節。

03

情感真

講清了“人”,才能讓團結起他們的“軍魂”落地。

放大看海報,能發現一個震撼的細節。

“橋”是被人抬着的。

上層人踩着下層人的肩膀,下層人腳陷進水裏。

多經過一人,“橋面”高度就不可避免的下降,需要不斷犧牲,撐住,犧牲,再又撐起......

難以想象的是,這些用犧牲幫戰友平安渡河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七八歲

小小年紀敢這樣,不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莽撞,而是成熟後的鄭重決定。

新兵,都是在經歷老兵的一次次死亡後長大的。

全片的講述者,開始不解班長爲啥“老看那個照片”,左右都是“班長說”。

沒有自己的主意。

最後,班長、認識的戰友,都死了。

他獨自走上橋。

做出了自己的決定,下水。

修不了橋,就成爲橋樁,幫戰友渡河。

老兵帶新兵,一個軍隊才能夠強大,這是歷史的真相。

在戲外,老將帶新人,有了貫穿《金剛川》始終的鐵血氣質。

十年老兵張譯,在片場既是演員,又是老師

教新人拿槍姿勢,圈出臺詞發音重心。

他覺得,這是一種報恩。

因爲他年輕時,也是靠着前輩提點,才能成爲現在的張譯。

“傳幫帶”精神,聽起來可能有點老派。

但本質是一顆傾情付出的少年之心。

《金剛川》初陣容,同樣繼承了這一點。

管虎是出道28年的老導演,郭帆路陽則是近幾年崛起的“新秀”。

集合不同導演特點與擅長,讓“金剛川”這出史詩生動且真摯。

纔有了觀影結束後,久久不願離去的我們。

管虎想呈現的,是“不被常人看得見的犧牲”。

吸引路陽的,則是“不計代價,一往無前”的血性。

懷着一顆赤子之心。

儘管拍攝艱難,《金剛川》還是做足方方面面的還原。

要講好“軍魂”,先要有軍人的“形”。

演員要實地軍訓,練習軍姿、握搶、上膛姿勢。

到了“戰場”,鄧超彷彿被“上身”了。

好像能真切的看到70年前,這片土地上,我們的先人是怎樣不斷摔倒又爬起衝刺的。

看《金剛川》之前,你們可能和派爺一樣。

記住的是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這些演員名字。

但走出影院,記住的是張飛、關磊、劉浩、閆瑞、高福來......

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願軍

他們演活了這羣戰士。

也證明了一句話,不是歷史不夠鮮活,只是少有人想起。

看看《金剛川》,他能給你中華之所以是中華,英雄之所以是英雄的所有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