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94歲的前總理馬哈蒂爾醫生曾在2018年從馬來西亞大選中再次勝出,可謂“寶刀未老”再度出山,成爲全球最年長的國家領導人。今年2月份,馬哈蒂爾遞交辭呈,卸任總理一職。

醫生出生的馬哈蒂爾曾在其2018年宣誓就職典禮演講詞中,匯商傳媒(ForexPress)注意到一句話,“納吉布(前總理)的時代已結束,新政府將重建法治,希盟(希望聯盟)不會向納吉布報復,但若有證據顯示有人違法,便需依法辦事。”

“報復”一詞透露了多少兩大陣營與領袖之間的“恩怨情仇”。在前兩年納吉布時代,馬國政府成立皇家調查委員會一直對國家銀行(馬國央行)90年代炒外匯虧損100億美元(約315億令吉)事件進行調查,並對時任總理的馬哈蒂爾錄取口供。

據此前馬國媒體《南洋商報》報道,這項針對90年代馬哈蒂爾領導的政府的調查認爲,此案件觸犯了刑事法典第406和409條文,即刑事失信,時任國行顧問諾莫哈末耶谷是國家銀行外匯交易的主要負責人,其中還包括時任總理的馬哈蒂爾、前副總理安華(因雞姦罪入獄,馬哈蒂爾就職後準備特赦)、時任國家銀行總裁惹化胡申(已故)等人,指控他們在炒匯虧損案件中涉嫌同謀或教唆。

圖片來源:南洋商報

  • 馬國央行炒匯鉅虧100億美金事件回顧

這是一個關於“探險”和“野心”的故事。

1992年至1994年,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因炒外匯出現300多億令吉的虧損,成該國央行歷史上最大的外匯交易虧損醜聞。至今,這依然是一樁懸案,也沒有人對此負責。

自1989年開始,馬國央行在全球外匯交易上變得非常活躍,目的主要是穩定本國貨幣令吉。路透社(Reuter)甚至曾在一篇報道中稱,馬國央行是“幾年來外匯交易舞臺上的主導力量”。

圖片來源:彭博社

1991年,路透社這樣描述:

“在過去的2年間,馬來西亞央行不斷增加交易量,今年來它的交易規模已經算得上行業公認的‘超大交易量’...通常,馬國央行每手交易5000萬美元,而市場平均每手是500萬美元-1000萬美元。在歐洲和紐約,馬央行可能分別和6家大型銀行進行交易。


一名交易員表示,馬來西亞央行的唯一競爭對手應該是日本大型基金。不同的是,這些日本大型基金每年最多入市一到兩次,而馬國央行每天都交易上億美元。”

到1994年,馬來西亞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最大風險敞口已經高達2700億令吉(按目前匯率換算約684億美元),這是該國當年GDP的3倍、國家外匯儲備的5倍以上!

隨着交易量越來越大,馬來西亞央行已經不再以穩定全球金融市場爲主,而是不斷以超高交易量衝擊脆弱的外匯市場,造成匯率波動爲自己盈利。

時任總理馬哈蒂爾與索羅斯

1992年是外匯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

最知名的便是全球億萬富豪、量子基金創始人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狙擊英鎊,打垮英國央行,致使英國退出歐洲匯率體系。他個人獲利10億美金。

和索羅斯一樣,馬來西亞央行也對英鎊交易非常關注,它買入了大量英鎊頭寸,認爲英國會維持歐洲匯率體系中,並預測英鎊會升值。

結果不言自明。這一役讓馬來西亞央行虧損了近36億美元。1993年,馬來西亞央行在匯市再度損失22億美元,1994年幾近破產,最終接受馬來西亞財政部的幫助擺脫困境。

直到今天,馬哈蒂爾對索羅斯仍“痛恨不已”,並對外匯交易充滿敵意。

現年94歲的馬哈蒂爾自1981年擔任馬來西亞總理共計21年的時間。而馬來西亞央行外匯交易醜聞一直是他執政記錄中,除了金融危機之外所遭遇的最大挑戰。

2017年,在CNBC的一則專訪中,馬哈蒂爾將索羅斯稱爲“攻擊國家貨幣的‘無良奸商’,非常的不道德。”1992年,索羅斯曾預言馬哈蒂爾政府的政策將成爲“災難的祕笈”。

去年馬哈蒂爾公開對二十年前的馬國央行炒匯鉅虧案發表言論,“我認爲外匯交易根本不是一門賺錢的生意。把貨幣當商品對待,人爲地貶值,造成國家政治動亂,經濟崩潰,這沒有任何意義。

事情過去25年後,納吉布政府成立皇家調查委員會(Royal Commission of Inquiry)徹查當年炒匯鉅虧一案。時任財長和副首相安華已經證實,當年央行在外匯交易中共計虧損約100億美元左右。

央行外匯交易醜聞後,大量相關人員引咎辭職。而當時央行報告表示只虧損了90億林吉特。事後政府組建專案小組進行調查,然而調查到的信息卻非常有限。專案小組稱,實際虧損金額遠遠超過公佈的金額。

  • 後記

1984年到1991年期間擔任財政部長的戴姆·扎伊努丁在1994年央行在外匯市場折戟後,強力指責當年參與炒外匯的一干人等實屬“玩火自焚”。

在資本市場中考慮自己輸不起,這樣的思想本身就有問題。如果你盈利了,必定有其他人在虧損。如果你的資金有限,那就不要參與進去。這和追求長期投資不同。如果你決定進行投機活動,那就確保你自己已經做好了虧損的準備。

歷史的教訓猶在,也許這也是爲什麼馬來西亞官方一向對炒外匯深惡痛絕的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