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二十年,世界上已經發生了不少於三次的大規模公共衛生事件,先是2003年的非典,然後是2012年的中東呼吸綜合徵,再到今年的新冠疫情,每一次大事件都導致了大量人員傷亡和社會經濟的損失,由此可見病毒是人類如今以及未來長期的生存威脅。

但有人將現代歷史和原始部落時期的歷史進行對比,發現人類在原始部落時期從未遭遇過全球性傳染病,因此人口波動也不是很大,這是爲什麼呢?並非原始人的免疫抵抗力比現代人的免疫抵抗力更強,而是因爲以下兩種原因。

一是原始時期人類的食性以及獲取食物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被自然病毒感染的機會。衆多考古研究共同之處,原始時期的人類以採集爲生,即他們日常的食物要麼是來自樹上熟透掉落的果實,要麼是地面上可食用的植物。那個時期的人類還未學會狩獵,自然也不會畜牧,因此很少有和動物接觸的機會。

而能夠感染人類的病毒通常是動物病毒,因此即使原始人採集的果子或植物中存在植物病毒,往往只會造成食用者的身體不適或者導致喪命,而不會使得該病毒在羣落裏面蔓延開來。其次,原始時期的人類活動範圍十分有限,即使羣落中出現了被傳染性強的病毒感染的人,他一般也只會待在原來的活動範圍,而不像現代人類這樣坐飛機坐輪船跨越地區。

因此如果部落裏出現了被病毒感染的人,即使該病毒的致命性高、傳染性強,最多也只會導致該羣落的人口數量銳減,而不會對其他大陸的人類造成影響,自然也不會形成全球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出現。

雖然原始時期的人類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他們由於幾乎沒有醫療方法而不得不面對死亡,因此和原始時期相比,生活在現代文明時期的人類更加幸運。在各國、各地區人們相互交流、人員流動情況逐漸增加的今天,機遇和風險是並存的。跨國貿易、跨國旅遊等國際互動的出現會帶動國家經濟發展,也可能導致病毒感染範圍的擴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