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香甜软糯,不管在不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多少都吃过。但是,你知道芋头梗也能吃吗?

芋头梗,就是芋头的茎叶,俗称芋荷、芋梗。以前乡村人都是把芋头挖出来吃,芋梗一般都是挖完芋头后被遗弃烂在地里,要么就是当成垃圾丢掉,或者晒干当柴火烧。总之,这种食材的边角料,是没资格上农家的餐桌的。

所以,懂吃芋梗的人并不多。鲁迅的《藤野先生》里面就有一句,“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可见“芋梗”在鲁迅先生眼中也不是什么好吃的东西。

但芋梗到了浙江江山人手中,却拥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江山人对芋梗再熟悉不过,每年夏秋之际,正是芋梗疯长的时节,当地农妇们便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又肥又嫩的茎叶,摘掉叶子,洗净切碎焯水,然后放在大太阳下晒干,做成香糯弹牙的芋梗饼。

芋梗干泡发后,在五花肉的油脂浸润下变得丰腴鲜香,而糯米粉的加入又给芋梗增添了软糯弹牙的口感,不论是平日充饥还是待客都是很不错的土味小饼。

一起看看当地人是怎么做的吧。

【食材】

芋梗、五花肉、糯米粉。

【做法】

1、将菜地种植的新鲜芋梗割下,将叶子摘掉,冲洗干净。

芋梗饼,顾名思义,采用的食材就是芋头修长碧绿的茎叶。虽然芋头其貌不扬,甚至还有些丑陋,但它的茎叶却长得极富诗意,它与常见的滴水观音和荷叶都有些相似,偌大的敞开的绿叶,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雨伞”。

南方农村里长大的小孩都知道,割芋梗的时候最好戴上手套,因为芋荷流出来的汁液很容易刺激皮肤,让你的皮肤又痒又疼。而且芋梗切不可生吃,这种蔬菜中含有大量具有刺激性的皂角苷,如果直接使用,容易引发咽喉肿痛。

新鲜的芋梗存放时间有限,所以别地也有人在挖了芋头后都喜欢把芋头梗去掉头尾,把表皮撕掉,之后通过加工来制成酸芋梗和芋梗干来存放。

2、将芋梗切成小块,随后焯水捞出,放置太阳底下暴晒一天,晒干后的芋梗干存放在铁皮桶中备用。

芋梗含有丰富的植物果胶,膳食纤维以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开胃消食,降低血压,清肠排毒的效用,对治疗夜间盗汗也有显著成效。

3、芋梗干放入开水中泡开;取一斤五花肉,先将肥肉剁成肉丁,下锅炼油,再将瘦肉剁成肉丁,放入锅中翻炒爆香,加入适量食盐调味。

肥肉炼油,一来可以使炒出来的时蔬更香,二来被炼出油来的肥肉不显油腻。这样做出来的菜肴既好吃又省油,是农家们最爱的吃法之一。

4、泡软的芋梗干,用手稍微抓干水分,放入锅中与肉一起翻炒;加入差不多能没过食材的热水,煮沸。

生长在田间地头的芋梗,长得又厚肥又青翠,它有点像海绵,表皮光滑,内里却是一个个小孔,吸收力特别强,所以锅里的芋梗干与油汁混合后,原本干扁的身材硬是让丰腴的油脂给撑得饱满了。

5、倒入一包250克的糯米粉,盖上锅盖,焖煮2分钟左右。

6、用锅铲将糯米粉、猪肉与芋梗一起搅拌成均匀的团状,随后铲出;手先沾点凉水,再扒开一小团搓按成小圆饼。

这里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地方:由于糯米粉黏性很强,需快速用锅铲翻动,不然容易粘锅;面团刚刚出锅时会十分烫手,可备一份凉水在边上,揉搓后用凉水浸手防止烫伤。

7、锅内油温5成热,放入小圆饼,微火油煎至两面焦黄;如此反复搓按,油煎,一盘香喷喷的芋梗饼就做好了。

锅内刚放油时,一般会先用铲子将油在锅内均匀摊开,煎炸饼团时,开小火防止糊锅。

在我国许多地方,其实以芋梗为食材制作而成的菜肴不胜其数:

海南的酸笋闷芋梗,江西的芋梗酸菜,广东的芋梗蒸鸡,湖南的芋梗炒鸭等,而江山芋梗饼,虽其貌不扬,但它散发的是浓浓的泥土清香的生活气息,是农村人善于利用资源的生活智慧,更是一代又一代江山人的童年回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