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讓我們走進上海知識產權創新獎(運用)獲獎單位: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看看該單位知識產權工作有哪些亮點

七、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1959年獨立建所,現已發展成爲集材料前沿探索、高技術創新、應用發展研究爲一體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科研機構。現在職職工76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682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累計取得科技成果近1200項,獲得國家、中國科學院、上海市等省部級以上各類科技獎項423項,歷年來申報專利3602項,授權專利1941項,發佈標準200餘項。

硅酸鹽研究所於1997年獲得中國專利發明創造金獎,並多次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2013年和2016年,成爲上海市專利工作試點單位和上海市專利工作示範單位。2018年,獲得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2019年,成爲上海市首家通過《科研組織知識產權管理規範》貫標的科研組織。

硅酸鹽研究所在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方面成果顯著。

1)搭建特色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強化產業佈局。

建立了在新能源、智能傳感器、健康醫療、節能環保、高端裝備五個無機非材料領域的知識產權庫。

2)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以人才爲根本,激勵創新。

先後制修訂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暫行辦法》、《對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等多項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形成了高科技產品銷售、技術轉讓和許可等7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模式,極大提高了科技成果轉化的成功率和科研人員從事產業化研究的積極性與獲得感。

3)創新合作模式和機制,多維度營造成果轉化生態。

牽頭籌建上海人工晶體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工信部影像診療醫療器械材料生產性平臺(籌)。

近三年,研究所實現技術轉移轉化上百項,落實轉移轉化經費超7億元。閃爍晶體每年數以噸計晶體出口,累計銷售額近30億元,每年上交研究所利潤上千萬元。

在疫情期間,研究所快速有效地組織開展了PET-CT用閃爍晶體、超聲醫療設備和口罩超聲焊接設備用關鍵大功率壓電陶瓷元件及抗病毒用催化材料等的研製和生產,爲湖北、上海、廣東防疫提供了關鍵材料的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