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嘉庆年间开始,清廷的中枢机构军机处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最为忌讳额满。即军机上原本是六位大臣,但通常只有五人在位。不然,其中必有人流年不利,或身死或获罪等大变故。五人中通常是三位满人,两位汉人。两位汉军机又以籍贯划分为南方人和北方人。

同治六年十月,李鸿章的会试同年,丁母忧复起出任礼部侍郎的沈桂芬被擢升为军机大臣。原本,沈桂芬当军机大臣是不太够格的,由于另一位汉军机李鸿藻是河北保定人,而他则是占了籍贯江南吴江的优势,属于南方人,因而得任。

沈桂芬为官清廉,敢于担责,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逐渐在军机大臣中崭露头角。到了光绪初年,文武兼备的满军机文祥去世,遗缺总理衙门大臣被沈桂芬兼任。时恭亲王奕倦政,李鸿藻是清流翰林们的领袖,不屑与外人打交道,另两人宝鋆、景廉碌碌无为,尸位素餐而已。所以,军政重担皆落到沈桂芬一人头上,在国是决策中掌握了绝对话语权。因而时人认为,沈桂芬是有清以来第一位掌握中枢实权的汉人大臣。

左边第一位即沈桂芬

沈桂芬先后当了十五年军机大臣,最后死于任上。其间虽然位高权重,亦伴随无数的宦海风波,最为惊险的一次,莫过于差点被赶出军机处。根据清代笔记小说记载,同治皇帝死去的那晚,忙作一团的军机大臣们各有分工。沈桂芬、宝鋆、李鸿藻等人商议办丧和去醇王府迎立光绪帝继位,文祥则负责撰写向天下人宣告同治已死,迎立光绪的“哀诏”、“恩诏”。

那时,文祥已经病入膏肓,提不起笔,适逢工部尚书兼步军统领的荣禄在旁,便自己口授让荣禄代笔。按惯例,荣禄执笔写诏是越权行为,但他还是按照文祥的吩咐动笔了。荣禄写到一半,进来一个人,正是沈桂芬。他看到荣禄擅动枢笔拟旨,脸色大变,心里既气又恨,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力被剥夺了。沈桂芬不恨文祥,却从此惦记上了荣禄。

荣禄其人风度翩翩,讲究穿衣吃饭,是满人中有名的俏郎君,也有传言他是慈禧太后的“莲花六郎”。他生性警觉,知道沈桂芬是个心胸狭隘的人,今晚过后必定会想办法报复自己,因而决定先下手为强。

到了光绪四年,贵州巡抚黎培敬调任回京,遗缺空了下来,一时没有合适人选。军机大臣和垂帘听政的两宫太后在朝堂上议事时,慈禧忽然说道:“贵州巡抚着沈桂芬去吧!”众人乍听此言皆吓了一跳,沈桂芬时任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充任军机大臣,官居一品,兼且并无过错,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外放到贵州当二品巡抚。所以,这个决定遭到宝鋆和恭王的竭力反对。后来,慈禧也觉得自己的决定近乎于荒唐,她原本对沈桂芬映像不坏,便以勇于接受臣下纳谏的姿态,收回了成命。

荣禄

有惊无险的沈桂芬叩头谢恩后,回到军机处跟同僚们聊起此事,叹息说:“空穴来风,风由何处起?”大家细细回忆起来,近几日朝中大臣除了荣禄外,并没有人被慈禧单独召见过。沈桂芬也怀疑是荣禄在其中捣鬼,苦于没有真凭实据,于是想到了与荣禄关系亲密且是换帖的兄弟,前往荣禄处打探消息。

这个人就是时任左都御史、同光两朝帝师的翁同龢。那时,翁同龢并不满足现有官职,他渴望的是进入军机,执掌朝政。因而私下里和老乡沈桂芬走得很近,希望通过他的援引成为军机大臣。翁同龢经过数次旁敲侧击,并大骂沈桂芬的出色演技,得到了荣禄的信任,终于获悉荣禄给沈桂芬挖坑的详细经过。随即转身到了沈桂芬府上,将把兄弟荣禄给卖了。

这年年底,京城大旱,人心浮动,屡有盗抢案发生。有御史上奏指责说京师治安不靖,是由于步军统领衙门镇压不力导致。于是,光绪的生父醇王奕譞建议调动武卫军入卫京师。此举遭到了荣禄的反对,便又把靠山醇王给得罪了。沈桂芬从中看到了机会,他向两宫太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荣禄身兼数职,无法集中精力专注京师的治安。不如把他的工部尚书和内务府大臣两个职位暂时免除,只保留步军统领的专职,想必京畿周围很快就会人心安定。

荣禄挨了这个闷棍有苦难言,他的警觉告诉他,自己被翁同龢出卖了。沈桂芬敢于在两宫太后面前打击报复,就是最好的证明。醇王自从奏调武卫军一事被荣禄否决后,也不再是他的靠山,指望不上。心灰意冷的荣禄遂称病辞官,闲居在家。

沈桂芬虽然攻倒荣禄,却始终担心他在京中与王公大臣们关系密切,说不定哪天就会卷土重来,决定继续落井下石,找机会把他赶出京城。不久,西安将军出缺,沈桂芬力保荣禄出任,得允。同治七年,沈桂芬病死。次年,翁同龢心愿得偿,入值军机处。荣禄自被排挤到西安至甲午战争爆发十多年里,官职始终没有变动。其心中对沈桂芬、翁同龢的怨恨可想而知。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临朝训政,荣禄以大学士、直隶总督的身份出任军机大臣。而支持新政的翁同龢则被打倒,革职罢官回乡,并勒令地方官严加看管。有清一代的帝师中,诸如朱珪、杜受田、李鸿藻等人生前极受皇帝礼遇,死后皆被赐以“文正”的美谥。唯有翁同龢下场最惨,可见荣禄对他的怨毒之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