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民主聯軍在林帥和羅榮桓以及劉亞樓的領導下,於1947年夏季對國民黨展開攻勢。

在夏季攻勢第一階段,我軍主要肅清四平周圍的國民黨部隊,這個時候解放軍攻城略地,戰無不勝,部隊士氣高漲,林帥認爲是時候攻打四平了。

四平是東北地區的樞紐,誰能拿下四平,就等於控制了東北戰場的主動權,所以在夏季攻勢第二階段,解放軍主要的目的就是拿下四平。在攻打四平之前,主席曾作出指示,表示四平攻堅戰很重要,一定要做好充分準備,要有必勝的信念。

主席都親自對林帥等人做出了指示,足以見得這場攻堅戰對於解放軍來說影響有多大,然而,勝利的喜悅總是容易衝昏勝利者的頭腦,就算是林帥也不例外。

儘管主席十分重視,也對林總等人做出了指示,可是林總還是犯了兵家大忌—輕敵!

守衛四平的人是誰?那是林總的師兄,黃埔一期的學生陳明仁。此人曾被蔣介石稱讚爲“黃埔一期的一面旗幟”,他不是湯恩伯,胡宗南等人酒囊飯袋,他是真正的軍事家,一個稱職的軍人。

他在防守四平的時候就開始籌備四平的防禦攻勢了,首先在城外設置障礙,又在城內修築大量明暗碉堡,每一個碉堡都十分牢固,不僅如此,他還將四平分爲五個防備區,中心防備區自己親自指揮,同時留有三個團作爲預備隊。

此時在解放軍攻打四平前,城內已經有3.5萬人了,而林總等人得到的情報卻是城內只大約兩萬人,足足相差一萬五人,原本兵力佔據優勢的解放軍在錯誤情報的誤導下,只投入了不足四萬人的兵力,這樣一來兵力的優勢瞬間沒了。

實際上在攻打四平之前,鄧華曾仔細研究過四平守軍的部署,他得出的結論是四平城內絕不止兩萬守軍,很可能是在三萬到四萬之間,並且還會有大量機槍碉堡,他將自己的意見上報給了林總和劉亞樓等人。

不過在林總看來,鄧華似乎有些太過謹慎了,自己的部隊連克數十座城池,難道現在會拿不下四平嗎?於是他下令按照原計劃進攻。

後來的事實證明,鄧華的判斷是正確的,在沒有弄清城內敵人的真實兵力,甚至連一張四平城市圖紙都沒有的情況下貿然進攻,是十分危險的。6月11日,四平外圍據點已經全部被解放軍掃平,14日晚上八點,解放軍開始全力攻城,最重要的一戰終於開始了。

解放軍攻勢很猛,在付出一定代價之後打開了缺口,開始進入城內消滅敵人。然而誰都沒有想到,缺乏大部隊攻城經驗的解放軍會遭到國民黨部隊的猛烈攻擊。

雖然缺口被打開了,然而狹小的地區一下子擁擠了那麼多人,這實在是兵家大忌。國民黨見狀開始對缺口進行猛烈的炮擊,在飛機和大炮的攻擊下,解放軍損失慘重,一時間又被迫撤回,這樣就造成了城內外的部隊失去了銜接,很容易給敵方可趁之機。

後來,隨着越來越多的缺口被打開,解放軍一路勢如破竹,消滅了大量的敵人。此時陳明仁明白自己的兵力已經捉襟見肘了,如果再得不到支援,恐怕四平就要失守了。

在戰鬥最艱難的時候,陳明仁將自己的衛隊派上去了,自己在後方手持衝鋒槍督戰,並且已經留好一把手槍隨時準備自殺。

城內的戰鬥十分激烈,城外的戰鬥也異常慘烈,雙方都明白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鬥,只要國軍能夠順利達到四平,整個戰局就能夠扭轉,於是外圍的國軍在蔣介石的命令下開始全力救援四平。

國軍連續突破解放軍多道阻擊線,可是城內的解放軍與國軍相持不下,這種情況十分危險,一旦讓國軍完成了包圍圈,那麼數十萬的解放軍將會陷入被圍殲的危險中。

作爲總指揮的林總下達了一個一生都會感到屈辱的命令:撤退。已經毫無退路的陳明仁,突然發現解放軍撤退了,欣喜若狂,其實只要解放軍再發起一次攻擊,哪怕是一次,陳明仁就會自殺了。

四平攻堅戰成爲了林總一生的痛,此後林總對於城市攻防戰產生了畏懼心理,這一點在後來攻打長春和錦州的時候有所表現。

後來陳明仁在長沙率領7萬多人起義,雖然出現變故只有3萬人馬跟隨,但功勞一樣大。起義後,有一次主席請他去家中喫飯,飯桌上主席幽默地說了一句:“林彪打仗不如你喲。”

林總打仗是否真的不如陳明仁,這個真不好說,但可以肯定,陳明仁的軍事指揮才能絲毫不亞於林總,所以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陳明仁成爲了國民黨投誠將軍中爲數不多的開國上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