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模特如何在全球時尚大變革中尋求新定位?聽聽姚戈怎麼說

11月1日,以“重構”爲主題的2021春夏中國國際時裝週即將在北京圓滿落幕。作爲中國最具影響力和最有歷史的時尚活動,本季時裝週在後疫情時代下回歸線下,並舉辦各類內容豐富的時尚活動,不僅是整個中國時尚行業回暖復甦的信號,也受到了國際時尚界的高度關注。

這是中國國際時裝週走過的第23個年頭,在這個舞臺上,一批批中國優秀設計人才被髮掘、培育,讓人們看到了中國設計力量的崛起;與此同時,一代又一代中國模特不僅成爲一道靚麗風景線,更是中國時尚產業變遷的經歷者和見證者。

如今,疫情趨於常態化,經濟開始復甦回暖,時尚產業各個組成部分也在紛紛尋求全新發展模式,而作爲鏈接服裝、傳媒產業的紐帶,中國模特業該如何在變革的全球時尚大格局中尋求自己的定位,如何適應產業變化以及樹立中國影響力,贏得時尚話語權?

爲此,我們專訪了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常務理事、東方賓利文化傳媒董事長姚戈,一起探索這些當下模特產業最值得關注的話題。

樹立全新的中國模特業地位

從“模特”正式進入中國百姓詞典開始,伴隨着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時尚產業不斷升級和市場需求驅動下,中國模特業始終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探索和完善,並逐步形成較爲完整的產業鏈。

在經濟全球化、審美多元化、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衝擊下,模特行業扮演的角色,服務的內容,承載和輸出價值的意義,都在不斷變化。“2020年,因新冠疫情影響,將這個聚光燈下的產業變得黯淡,爲了自救,模特業不能‘坐以待斃’,藉助國內電商行業踊躍投入,模特們轉變姿態,開啓‘雲上’工作模式,這也意味着,模特不僅爲服裝產業服務,也在向電商、快銷等其它行業滲透。”姚戈說。

這些方面表明中國模特業在不斷變革中樹立起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40年的時間沉澱與發展,讓“模特”從舶來品成爲被大衆接受和認可的職業,已不在單一作爲展示時裝的工具,而成爲向社會傳遞時尚文化價值的載體和引領者。“越來越多的新鮮血液加入到職業模特隊伍中,才能更好的爲中國時尚產業各個領域提供優質人才和服務,進而推動中國時尚業積極健康發展”姚戈說。

模特選拔一定要適應產業變化

模特的選拔標準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中國模特業起步雖晚,但發展非常迅速,令世界矚目。從中國模特最初單打獨鬥去海外闖蕩,到後來組團征戰國際T臺,再到今天各家經紀公司集體輸送中國模特新面孔走出國門……這一成功表象的背後,有中國經濟實力提升做支撐,也是模特經紀公司到媒體傳播再到品牌市場一系列產業鏈運作的結果。

作爲時尚產業的重要參與者,多年來,中國模特業向國際舞臺輸送了一批批高質量優秀模特, 她們不僅常年活躍在時尚圈前沿,行走四大時裝週T臺,還拿下國際品牌代言、廣告以及登上權威時尚雜誌封面,這些成績也爲中國時尚產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爲中國爭取了更多的話語權,也是提升國人對本土文化和品牌的認可、歸屬和自信。

姚戈表示:“當下,面對中國時尚產業新格局變化,模特選拔標準也一定要適應產業變化,順應消費趨勢和生活方式變化,否則就無法保證模特的生命力,更何談行業未來發展和存在價值。”

模特已成爲新時尚的主角

在模特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模特早已不再是展示商品的工具,它已成爲服裝、經濟、文化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隨着國家對服裝及時尚文化等產業的政策支持,各地服裝產業飛速發展,催生出許多與時裝週相關的活動,不僅爲模特這一羣體帶來更多的展示平臺和工作機會,也加速了模特產業的快速增長。在相繼落幕的北京時裝週、上海時裝週、中國國際時裝週上,迴歸線下秀場參與發佈的品牌數量基本與疫情前保持一致,秀場的重啓也爲發佈鏈條上的模特和行業帶來了新的希望。

與此同時,2020中國模特之星大賽和2020中國超級模特大賽的成功舉辦,不僅持續爲中國模特業輸送選拔優質模特人才,也爲中國時尚業的重構和發展帶來了自信與生機。“大賽能夠迴歸線下,對中國模特業而言無疑成爲疫情後行業步入新軌道的標誌性事件。”姚戈說。

中國模特業的未來充滿期待

在中國“高級臉”愈發受到全球時尚圈青睞的今天,中國模特業在40年不斷探索和嘗試中,不僅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特色的產業之路,也從最初依附在服裝行業中的表演者,逐步向各個領域多元化發展滲透,成爲引領時尚潮流,傳遞品牌價值的傳播者。可以說,模特豐富了服裝產業鏈結構,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和推動了中國服裝產業的快速發展。

姚戈表示:“中國模特產業帶來的效應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如今,模特不僅是美好的象徵,更是代表美好背後的文化。基於東方美學的時尚審美,正在逐步被消費者接受、認同。中國模特業需要打破西方風向標壟斷,建立屬於自己的話語權,定義專屬東方的模特美學,這將爲中國乃至全球時尚業發展奠定新的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