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要你管,我的成绩是不如别人家孩子,那你呢,别人父母开豪车买别墅,我家什么情况你不清楚吗?你个垃圾!”看到儿子的期中考试成绩,爸爸强压住内心的熊熊烈火,努力调整情绪后随口提了一下,没想到被儿子这样怼得捶胸顿足。

类似这种弥漫着硝烟的亲子沟通、交流场景,是不是经常发生在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呢?昨天一朋友特意找我聊起她的青春期女儿,动不动就怒怼父母:“跟你没什么好聊的,除了关于学习的话题,什么都不懂,这就是代沟,不可逾越的鸿沟!现在的孩子怎么这样,真是要被她气死了!

很多父母都难以理解,小时候的孩子那么乖巧、听话、懂礼貌、讲规矩,为什么一进入青春期后,就变得面目全非:豪横、粗暴、变脸如变天说变就变,都没法管教了。更多的父母担心孩子一直这样无法无天下去,会毁掉自己。

青春期孩子出现叛逆,就真的意味着他们是坏孩子,以后的人生会完蛋吗?这有点言过其实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青春期两点最明显心理特点。

首先是自我意识强烈,青春期孩子对“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对自己产生强烈兴趣,热衷关注自己。主要表现有主见、坚持自我(也就是父母所谓的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固执);其次是独立性增强,希望摆脱家长的约束,渴望独立。主要表现有“不用你管”、“什么事都有你,烦不烦”、“我的事不用你管”等。

正因为青春期这些特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需要帮助孩子认知自己的边界,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事情做起来会让彼此不舒服。等。而多数家长关注是要孩子如何听话,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向发展。所有结果都是有原因的,青春期孩子之所以叛逆,就是TA不想听从父母的安排,而是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按自己的一套来。

青春期不一定是叛逆期,但叛逆并不是坏事,而是为了成长。当孩子出现叛逆时,父母需要做的就是以下两点:

一、理解

在一段亲密关系之中,理解是根本。当孩子讲述事情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耐心听,哪怕觉得不可思议,也要把嘴边“别人家的孩子”、指责等的话放一边,耐心地听孩子讲完,最后根据孩子的情绪表示很理解地问:“你是不是觉得很委屈或气愤或伤心等?”父母尝试着去理解孩子的感受,认真地倾听孩子的想法,感受孩子的快乐,分担孩子的痛苦,才能真正地拉近与孩子间的距离。

我们都看过《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小主人公逃课、看小说,被学校开除等,母亲觉得确实是自己的孩子有问题。可父亲却不这么认为,他真诚地向儿子道歉:“对不起孩子,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也有很多地方要学习,你能原谅我吗?”然后将精力放在孩子身上,陪伴成长,“润物细无声”般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没有勇气对自己的认错,服输,而是自认为见识广经验丰富,“吃过的盐都比孩子吃的米多”,错在孩子而不在自己,一定要“东风压倒西风”镇压孩子。

所以说,教育青春期孩子,应该建立在真正的理解和关心上,否则一切技巧都是空谈。

二、尊重

当孩子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有不愿意上学的想法时,很多家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对孩子呵斥一顿:人家都听得懂,为什么偏偏你听不懂,你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不去上学能干什么?当今时代知识改变命运,没有文化将一事无成......。每当亲子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如果家长强行灌输自己的想法,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只能激化矛盾和冲突,最后闹得亲子关系越来越僵。

如果在孩子不开心时,父母能够先用理解的方法满足孩子的情感诉求,抚慰孩子的激动情绪,然后再进行提出建议,这样比简单粗暴地提方案,让孩子照做要合理有效得多。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孩子叛逆其实没什么可怕的,应该高兴才对,因为只有自我意识强烈的孩子才会叛逆,那是与父母争取自己的权利。家长要学会释放权力,给予孩子适度的自由空间,孩子才会更加听话。如果事事都插手管教,反而会让孩子变得暴躁,甚至影响亲子关系,最后受伤害最大的还是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