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振偉

10月28日,一件小事引發了輿論場對“藍領”的熱議。隨着"雙11"臨近,全國各地工廠訂單猛增。杭州某服裝廠表示,今年的訂單比去年增長300%,除擴增生產線外,都在搶工人,近期新招了30多名工人,不少工人一個月能拿到一萬塊錢,收入方面遠高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10月28日《21世紀經濟報道》)

中國製造開啓“缺工模式”,工廠訂單激增,部分藍領月薪高過大學生。相對來說,中國製造對所謂藍領的需求更大。藍領不足,導致收入暴漲。而與之形成倒掛的是,根據大公司招聘的平均數據,本科生月薪4000元以下、大專4500元、職高5000-6000元,本科生月薪4000工作還不好找。藍領比白領香,在局部區域將會逐漸顯現,對吸引力有待提高的職業教育而言,未嘗不是福音。

一定時間一定區域,藍領與白領收入的倒掛,也反映了教育結構性問題。就當前國家教育佈局而言,初中畢業進入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的學生要達到各半。然而現實則是,職業教育“沒那麼香”,不少家長寧願孩子上最差的普通高中,也不願意讓孩子進職校。而職業教育中依然存在“認爲升學比就業重要多”的觀念,導致每年市場需求職校生供不應求,再加上中國製造規模不斷擴大,職校生收入議價能力提高。媒體報道,最近一名月薪8000元招來的電子廠普工,剛到現場就被隔壁同行,以1萬元月薪挖走了!一般普通高校本科生,可曾有此種待遇?

藍領收入超白領,也是爲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培養敲響了警鐘。當下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比上不足,比下也未必有優勢。幾乎一大半本科生入學,都會做出“將來考研或考公務員”打算,一入大三即進入考研模式,反而忽視了與就業相關的系統實踐能力的鍛鍊培養。也有一些高校一味強調考研,忽視了自己學校本科生的特色能力培養,而考研失敗被迫進入就業市場的本科生,缺乏硬核能力,只能接受工資偏低,而事實是,即便在普通白領位置,也沒有多少競爭力。

中國製造欲更強,得依託職業教育的振興。而職業教育受制於陳舊落後理念久矣。藍領工資輕易上萬,比普通本科生形成錯位優勢,是在傳遞來自需求端的聲音。職業教育正可趁勢而上,探索對接中國製造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明確辦學定位,形成鮮明辦學特色。近年來,國家不斷增加新職業,帶貨網紅等成爲新風口職業,職業教育正可發揮自身辦學靈活便捷的優勢實現無縫對接。而且不少家長用腳投票,職業教育在收入端很香,也能逐步扭轉部分家長對職業教育長期以來的偏見誤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