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影史最嚇人的電影是哪部?「科學數據」告訴你,是2012 年由伊森霍克主演的超自然電影《險惡》

「你心中最可怕的恐怖電影是哪一部?」

關於這個問題,每個人的答案各異,有些人認爲側重感官刺激的《電鋸驚魂》(Saw)讓人頭皮發麻;有些人認爲「僞紀錄片」式的《靈動:鬼影實錄》(Paranormal Activity),宛若身歷其境;有些人則認爲着重心理的《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纔是打從心底的恐懼。

而這些「各異」,取決於觀看者對各類影像敘事(超自然、生命威脅、血腥虐殺等)以及手法呈現的感受程度,此外,個人對恐怖電影的承受度和觀賞動機,也都會是影響「恐懼感」的因素。

《沉默的羔羊》

有趣的是,近期有份「客觀」的數據,能解答上述的問題,根據《福布斯》的報導,近期broadbandchoices進行一項名爲「Science of Scare Project 」的研究,他們找來了五十位年齡、背景各異的受試者,並從爛番茄、IMDb和Reddit推薦,找出五十部口碑佳的恐怖電影,實驗期間,他們爲每位實驗者裝上心跳感測器,追蹤他們在觀看恐怖電影時的心跳速率,這些受試者最終觀看超過一百小時以上的恐怖電影,研究者以「平均心跳數率」,評測出史上最讓人恐懼的恐怖片。

「有史以來最恐怖的電影是什麼?科學給出了一個答案……根據受試者的心跳速率,沒有一部電影比《險惡》更讓人恐懼,這是一部2012年的恐怖/驚悚片,由伊森霍克主演…… 。」

《險惡》

最終結果出爐,以斯科特德瑞克森(Scott Derrickson) 2012 年執導的《險惡》(Sinister)奪下冠軍,受試者在清醒的安靜狀態下的每分鐘心跳數爲65 BPM ,但觀看《險惡》時的平均心跳數爲86 BPM ,心跳數明顯增快。而緊追在後的,則是溫子仁於2010 年執導的《潛伏》(Insidious),可惜以1 PM之差落敗,心跳數落在85 BPM 。但若以「最高瞬間心跳數」來看,《潛伏》曾創下133 BPM的佳績,比起 《險惡》的131 BPM略勝一籌。

《潛伏》

而此份研究共列出了35 部電影,其中有三個有趣的小發現,首先,溫子仁的「恐怖之王」稱號無庸置疑,前十名當中就有三部他的電影,分別是《潛伏》、《招魂》(The Conjuring)以及《招魂 2 》(The Conjuring 2),再者,現代恐怖電影相較經典恐怖電影更「嚇人」,儘管像是《驅魔人》( The Exorcist ) 《猛鬼街》( Nightmare on Elm Street)和《德州電鋸殺人狂》( The Texas Chainsaw Massacre ) 這類電影,在影史上都有難以撼動的地位,但在「嚇人」的表現上,現代恐怖電影仍優於經典電影。最後,名單中最「恐怖」的外國電影爲三池崇史1999年執導的《切膚之愛》(又名《再婚驚魂記》),延續三池崇史的風格,片中極端的超暴力鏡頭引起廣大爭議,甚至於鹿特丹影展放映時,創下史上最多觀衆中途離席的紀錄。

《切膚之愛》

最後提一下,儘管這份研究有「心跳數據」作爲輔助,但研究的樣本數太少,另外,當初選片是從爛番茄、IMDb和Reddit 平臺挑選,僅有五十部且多是近代恐怖電影,並沒辦法全面測量。因此這份研究「純屬好玩」,只是提供另一個「客觀」角度的推薦,研究者Daniel Clifford 也提到,研究是希望產出一份萬聖節「恐怖電影」清單,節省一些人們在串流平臺搜尋的時間。所以熱愛恐怖電影的各位,若片單中有任何遺漏,可以趁萬聖節來應景一下了。

以下爲「Science of Scare Project 」研究前十名:《險惡》《潛伏》《招魂》《遺傳厄運》《靈動:鬼影實錄》《它在身後》《招魂2》《夜半鬼敲門》《黑暗侵襲》《探訪驚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