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預計,估值修復將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到來。

進入10月底,在上市公司三季報披露進入高峯的同時,公募基金三季報也進入了密集披露期。從已披露的數據來看,不少基金在三季度對銀行股持倉進行了優化調整,而且分化較爲明顯。

近期37家上市銀行陸續發佈三季報,多家銀行前三季度淨利同比實現增長,但並未給低迷的市場表現帶來明顯改觀。自"十一"假期後走出一波"普漲行情"之後,銀行股近5日主力資金淨流出28.44億元。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向記者分析,"銀行是順週期行業,爲應對疫情衝擊,銀行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隨着經濟復甦,三季度來看,銀行基本面有望好轉,但貸款風險暴露具有滯後性,市場對銀行資產質量有負面預期,對銀行股估值不利。"

因疫情導致的不良貸款風險尚未完全釋放,可能是市場產生顧慮的重要原因。銀行一般給企業貸款的寬限期爲3至9個月,如果到期仍未還款則變成壞賬。因此多位業內人士估計,與疫情相關的銀行不良貸款爆發期可能是在2021年一季度。

三季度公募持倉銀行股呈現分化態勢

半年報時銀行股曾被公募基金"拋棄",持倉降至歷史次低水平。從此次三季報的情況來看,銀行股整體仍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但分化進一步加劇,部分銀行成爲機構調研和增持的熱點。

數據顯示,基金在第三季度增持股份最多的前五名公司,依次爲京東方A、分衆傳媒、紫金礦業、伊利股份和平安銀行,分別增持了14.59億、6.70億、5.47億、2.55億和2.40億股。

除了平安銀行以外,在銀行板塊中,還有招商銀行、寧波銀行增持股份數量進入前二十,季度內獲得基金增持股份1.63億股、1.58億股,農業銀行、工商銀行獲增持1.28億股、7269萬股。

半年報中,基金減持的前十大公司中就有5家是銀行。第三季度來看,基金對銀行股的減持力度也有所減弱,僅有交通銀行減持股份數量達到2.38億股,位居第4位。接下來遭減持較多的銀行還有中國銀行、光大銀行,分別被減持6966.87萬股、2802.03萬股。

值得注意的是,數據顯示,二季度末公募基金還持有西安銀行、紫金銀行、鄭州銀行、渝農銀行4只銀行股,分別是2961.43萬股、4569.30萬股、4699.47萬股和3424.25萬股。不過,到三季度末,並未看到任何一家公募基金的前十大股東出現這4只銀行股的持倉。換言之,這4只銀行股可能已經被公募基金大幅減持。

從市場表現也能一窺銀行股的"分化趨勢"。

截至10月30日,年初至今漲勢最好的杭州銀行、寧波銀行、成都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分別上漲46.29%、22.63%、19.37%、9.75%、9.22%;而跌幅最大的西安銀行、渝農銀行、紫金銀行分別下跌31.44%、30.07%以及28.17%。

"三季度銀行板塊整體持倉比例整體回升,但仍處歷史底部。"國盛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馬婷婷指出,三季度末基金持倉銀行股的比重爲2.92%,環比6月末提升0.48個百分點,但與2015年以來的平均持倉水平5.2%相比,仍處於"超低配"位置。

年底銀行股千億市值解禁

在銀行股進一步分化的同時,今年最後一輪解禁潮也悄然到來。數據顯示,10月27日起的兩個月內,有7家上市銀行的部分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或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進行解禁,合計解禁規模達1000.64億元。

從過往經驗看,股票解禁意味着增加了市場股票供給,對市場短期或有一定波動影響。

這輪解禁潮中,郵儲銀行是解禁規模最大的銀行。據公開信息顯示,郵儲銀行近73.95億股的限售股份將於12月11日上市流通,包括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首發戰略配售股份。據10月29日最新收盤價預計,此次解禁市值將達334.26億元。

此外,解禁市值超百億元的還有4家銀行。渝農商行於10月30日解禁45.17億股,市值214.58億元;浙商銀行於11月26日解禁44.61億股,市值181.1億元;北京銀行於12月28日解禁28.95億股,市值136.06億元;寧波銀行於11月16日解禁3.04億股,市值107.27億元。

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指出,銀行股解禁對個別個股股價會有影響,但對整個板塊影響相對較小。就個股而言,如果解禁股的持有者是民營企業居多,或是定增的參與方,那麼可能會面臨減持的壓力;如果解禁股的股東是以國企爲主,那麼壓力相對較小。

中銀香港金融研究院經濟學家丁孟向記者分析,"銀行股價持續低迷,主要是市場擔心金融業讓利1.5萬億帶來的壓力和壞賬率上升的風險,這個時間點上解禁如果出現減持對股價壓力更大。未來的估值支撐因素還需要看政策和疫情發展兩個方面。"

專家稱估值修復尚未到來

銀行板塊具備低估值、高股息率、低倉位的特點。對於銀行股後期走勢,市場一直存在分歧。

丁孟表示,"一般來說,股票定價反應的是根據最新的信息計算而成的對於未來的經營情況的估計,因此,市場對銀行未來經營業績的預期決定了接下來的價格走勢。"

目前已有平安銀行、上海銀行等8家銀行發佈了三季報,其中大多數銀行第三季度業績環比出現改善。以平安銀行爲例,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依舊下滑,但降幅較上半年已明顯收窄,這顯示出第三季度業績出現改善。同時,銀行資產質量也有所改善,截至2020年9月末,平安銀行不良貸款率爲1.32%,較6月末下降0.33個百分點。

不過也要注意,平安銀行三季度末的貸款減值準備餘額爲743.13億,與中報時披露的887.94億相比,三個月內減少了144.81億。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認爲,"撥備餘額減少意味着平安銀行開始加大不良計提,部分銀行加大不良資產確認力度會吞噬利潤。此外,以城商行、農商行爲代表的中小銀行相較大行而言客羣更爲下沉,自身抵禦風險、補充資本的實力上也有所欠缺,應當對其不良予以重點關注。"

"三季報披露將不斷催化銀行上漲,預計明年一季度將看到銀行淨息差和資產質量的拐點。"東北證券銀行業分析師王鳳華指出,今年壓制銀行估值的核心因素有:金融系統讓利1.5萬億,LPR利率的不斷下行,監管窗口指導銀行利潤增速。她指出目前來看讓利的細節已經確定,LPR利率平穩,銀行利潤增速或維持平穩。

"估值修復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到來。"蘇筱芮則認爲,支撐因素區分爲內外部,內部方面或將放寬此前曾經收緊的政策,疊加年底多個節假日等因素,預計個貸、信用卡相關業務將迎來利好;外部方面,經濟整體回暖將帶動銀行景氣度提升,銀行在讓利實體方面的壓力亦將有所緩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