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個八字成語,叫做“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這裏提到的蕭何,便是西漢開國功臣,他也被後人譽爲“漢初三傑”之一。想當初,蕭何月下追韓信,這才成就了後者的赫赫威名。可隨着韓信的功高蓋主,劉邦與呂后對他也頗爲忌憚。

就在這時,蕭何爲了表示自己的忠誠,竟與呂后合謀將韓信誆騙進了長樂宮,然後將其殺死。從這裏不難看出,蕭何是一個很擅長自保的人。用“老奸巨猾”形容他,再合適不過。

韓信死後,蕭何因爲獻計有功,被呂后大加讚賞。就連遠在外征戰的劉邦,也傳回旨意,對蕭何進行了一番讚賞。《史記·蕭相國世家》中記載:

“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爲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爲相國衛。”

而這,便是蕭何相國的由來。

也就是說,大名鼎鼎的西漢第一名相蕭何,竟然是因爲謀誅韓信,纔得到了丞相之位。

說到這,或許有人會問:爲何蕭何除掉韓信,劉邦會對他有這麼高的賞賜呢?而蕭何這樣出賣好友,劉邦又爲何不對他忌憚呢?

其實,這恰恰是蕭何的高明之舉。

韓信在軍中很有威望,而蕭何則是擁有廣闊的人脈與政治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蕭何聯合韓信反叛,將會對劉邦帶來致命的打擊。

劉邦雖然很信任蕭何,卻也不敢冒這樣的風險。因爲蕭何對韓信,的確有知遇之恩。一旦蕭何有所動作,韓信將有可能成爲他的助力。劉邦能考慮到這點,蕭何自然也能想到。

正因如此,蕭何纔會親自出手,將韓信設計致死。一方面,他表明了自己對於劉邦的忠誠;另一方面,他也是主動切斷了與軍中的聯繫。如此一來,劉邦自然很是開心,遂將蕭何列爲大漢丞相,並給蕭何諸多賞賜,其中包括封邑、衛兵還有美女。

聽聞蕭何成爲相國,朝中大臣紛紛前來道賀,蕭何一時間也飄飄然起來,並接受了衆人的贈禮。不曾想到,有一個人卻故意跟蕭何唱起了反調。

此人,名叫召平,是個很有名氣的瓜農。聽說劉邦不僅加封蕭何爲相國,賜給5000戶封邑,而且還賜給了他一支衛隊時,這個瓜農便穿着一身喪服到了蕭何府上,儼然一副弔孝的模樣。

正當蕭何不解之時,這個瓜農卻突然說道:“相國,您已經離災禍不遠了!”

聽了這話,蕭何大爲震動,連忙詢問其中緣由。在《史記·蕭相國世家》中,召平是這麼解釋的:

“禍自此始矣。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衛者,以今者淮陰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

蕭何也是聰明人,聽完後也是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趕忙向召平請教:“我大難臨頭了,先生救我!”

對此,召平說道:

“夫置衛衛君,非以寵君也。願君讓封勿受,悉以傢俬財佐軍,則上心說。”

可以看到,召平雖然只是個瓜農,但看待問題卻很長遠。劉邦,並非是個大氣之人,他對所有的功臣都抱有警惕之心。正所謂,樹大招風。在這之前,韓信立下的功勞最多,也最擅長作戰,所以劉邦與呂后纔會先盯着他。

可現在,韓信已經被誅殺了,另外一個風頭正勁的功臣張良,則深居簡出,不再過問朝政。如此一來,這個“大樹”便自然成爲了蕭何。試想一下,如果蕭何坦然接受了劉邦對他的封賞,後者會不會“槍打出頭鳥”呢?

顯然,是非常有可能的。

在漢朝建立之後,羣臣論功行賞,排在第一位的不是別人,正是蕭何本人:

“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今雖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第一,曹參次之。”

爲了表彰蕭何的功勞,劉邦對其多有恩寵,還賜給他“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的待遇。這種情況下的蕭何,如果再不知收斂,自然是劉邦下一個要對付的主要目標。

正因如此,劉邦賜給蕭何一支親衛,並非是真正的對其恩寵;而是如召平所說,這支親衛的真實目的,就是爲了監視蕭何的。一旦後者出現紕漏,那麼劉邦便很有可能以此爲藉口,直接向這位蕭相國發難。

想到這裏,沉穩如蕭何,也難免感到一陣後怕。於是,他連忙上書劉邦,拒絕了這些實質性的封賞。果不其然,劉邦看到蕭何如此,表現地十分開心。

過了一陣子,大將英布謀反,劉邦親自帶兵征討他。在這個途中,劉邦還幾次三番派人來探望蕭何。

後者向劉邦稟明瞭情況後,反而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舉動。原來,趁着劉邦在外征戰,蕭何竟然購買了大量的良田房屋,然後命人偷偷在民間放貸,藉助自己的權勢,撈取了大量財富。

這倒頗爲奇怪,之前劉邦要賞賜蕭何大批財富,後者斷然拒絕;可現在劉邦外出征戰,蕭何又自己出手,撈取了很多財富。這前後的不一致,的確讓人摸不着頭腦。

其實,蕭何本意並非如此。在劉邦打探蕭何消息的時候,後者本想說:“我在替你安撫士兵和百姓,並且自掏腰包給他們發放了很多福利。”但這個時候,便有門客勸說蕭何:“這同樣是取死之道,您離滅族已經不遠了!”

有了上次瓜農的教誨,蕭何立即明白了門客的用意。劉邦對他,本就不太信任,如果蕭何再去聯繫士兵和百姓,豈不是平白加深劉邦的猜忌嗎?

正因如此,蕭何最終採取了“自污”的方式。劉邦忌憚他,是因爲蕭何有門路有資源有名氣。所以蕭何便捨棄這些資源,然後自己把自己的名聲搞壞。這樣做的話,不僅能降低劉邦對自己的警惕心,還能主動讓出把柄給劉邦,讓他真真正正放下心來。

果不其然,劉邦聽說蕭何以權謀私的舉動後,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又賞賜了不少田地房屋給他,並且對他更加信賴了。

所謂讀史使人明智。

智慧是我們爲人處世、升官發財的必需品。有智慧的人可以揚名立萬,甚至爲家人鋪好後路,無智慧的人則只能黯淡收場。所謂“讀史使人明智”,歷史上有很多故事對於我們都有深刻的啓發。因此,筆者建議各位可以多讀一讀史書,從中汲取更多的智慧故事。

曾國藩曾經說過:“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他能以中人之資,而成一代“聖賢”,就在於日夜勤學苦讀。曾國藩的書桌上,就常年擺着一本奇書——《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人稱“小《資治通鑑》”,作者馮夢龍先生從先秦到明代,記錄着1238則名人智慧故事,取材於帝王將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專門分析他們的錦囊妙計。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他們都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根基。

看過此書的人說,哪怕悟透十之一二,都可趨吉避凶。據記載,乾隆剛剛繼位,曾七天足不出屋,原來在苦讀《智囊》。

杜月笙也很喜歡《智囊》一書。一次,偶然得到此書,立刻如獲至寶。因其不識字,就讓人邊讀邊講解,經常聽得如醉如癡,感慨說:“讀懂這本書,纔算讀懂了社會。”

因此,筆者建議各位可以讀一讀這本奇書,唯有智慧纔是處身不敗的第一要素。不過原版的乃是文言文敘述,理解難度較大。

因此,筆者在這裏向大家推薦一套,文、白對照版的《智囊全集》。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橫條,進行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