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西方史還是世界史中,拜占庭帝國都在歷史舞臺上享有一席之地和重要的影響力。這個在世界舞臺上活躍了十多個世紀的帝國,對東西方文明都曾產生過重要影響。即便帝國曾經在公元395年時分裂成東西兩部,即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羅馬所產生的影響也不曾被削弱。

那麼這個在世界歷史舞臺上一直活躍至公元15世紀的拜占庭帝國,在歷史舞臺上具體有着怎樣的地位呢?

紅色區域爲帝國早期的領土範圍出於宗教原因,許多被西羅馬帝國禁止的內容被拜占庭帝國保留了下來

拜占庭帝國和西羅馬帝國雖然都爲羅馬帝國的繼承者,且二者在對抗蠻族入侵時也時常並肩作戰;但由於宗教分化的問題,導致二者在文化領域存在着較大的分歧。

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部後,基督教會也隨之分裂成了兩大部分:一部分位於西羅馬帝國境內的羅馬城中、一部分位於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隨着時間的推移,二者在教義和在文化領域上的認知及立場的分歧愈來愈大,因此而發生的衝突也與日增多。對此,澳門科技大學的趙林教授在《中世紀羅馬天主教會的盛衰轉化——從東西方教會大分裂到西方教會大分裂》一文中曾經提到:···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獲得合法地位之後,這種深刻的文化差異也造成了東西派教會在神學上的分歧和組織上的對立···

天主教首腦是爲教皇

公元1054年,東西方兩大教會"劃地絕交",即基督教史上的"東西教會大分裂"事件。西方教會則演化爲了後來的天主教會,而東方教會即東正教會。二者相互開除了對方的教籍,並皆以基督教正統自居,二者之間的矛盾愈發激烈了。

由於二者本就是因爲對教義及文化的分歧而走向分裂的,所以絕對不會允許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有"異教徒"或"異端學說"的存在。也正是因爲如此,一些被天主教廷認定的所謂的"異端學說"纔會被傳播至東方,並被東正教會保護了下來。

東正教會憑藉這拜占庭帝國這一強大的後盾,還曾經保存下來了許多被天主教會所排斥的文化書籍。在西羅馬帝國覆滅之後,拜占庭帝國依舊屹立在東方,這才能夠讓許多曾被列爲禁書的文化典籍流傳後世。

東正教首腦爲大牧首間接保衛了西歐的安全,使西歐文明免遭東方勢力的破壞

拜占庭帝國的領土面積固然廣闊,但重要的是,帝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極其特殊,這裏是歐亞兩地交界點。當東方民族(尤其是遊牧民族)想要西征進入西歐之時,就必須先跨過拜占庭帝國,否則基本無望。

公元3世紀至公元7世紀這一期間裏,波斯帝國曾不止一次的發動了西征運動,意圖從羅馬帝國手中搶走小亞細亞半島的控制權。起初波斯帝國是與整個羅馬帝國相抗,但自公元4世紀末期羅馬帝國分裂之後,就只剩下了拜占庭帝國孤身作戰。然而即便如此,拜占庭帝國仍然承受住了來自東方的壓力。

但是需要提到的是,這場持續幾個世紀的戰爭不僅對波斯帝國造成了重創,也直接導致了拜占庭帝國的衰落。而波斯也未能倖免,在同拜占庭帝國一同走向衰落之後,最終消失在了歷史舞臺之上。

波斯帝國疆域圖

實際上曾經不止波斯帝國對歐洲造成過沖擊,阿拉伯人也曾在滅亡了波斯帝國之後舉兵西進。和羅馬波斯戰爭一樣,阿拉伯-拜占庭戰爭也持續了幾個世紀,最終還是以阿拉伯人攻擊受挫而放棄西征爲標誌結束了。在阿拉伯人的攻勢結束後,突厥人又兵犯歐洲,並奪取了耶路撒冷城。至此,拜占庭帝國不得不向西歐請求幫助,這便直接引發了後來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無論是波斯人、阿拉伯人還是突厥人,都能夠在軍事上對西歐諸國保持相當大的軍事優勢,具體細節可以從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在進行對外擴張運動時取得的戰果體現出來。而突厥人的戰鬥能力,則可以從幾次十字軍東征的結果中得知。

我們不妨大膽猜想一下,如果沒有拜占庭帝國爲西歐世界阻擋東方力量的衝擊,那麼西歐文明很有可能在波斯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的鐵騎下走向毀滅。即便三者採取了較爲溫和的方式來對待西歐文明,那西歐文明也大概率會被東方文明所同化,最終徹底消失在歷史舞臺之上。

阿拉伯帝國疆域圖間接影響了東斯拉夫及其他文明的發展

當拜占庭人已經在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等領域上取得突出成就之時,帝國周邊的東斯拉夫人卻還處於原始部落時期。在波斯人與拜占庭人交戰之時,東斯拉夫人也曾經嘗試過入侵帝國腹地,但卻因軍事和科技水平的落後而失敗了。此後,東斯拉夫人通過和拜占庭帝國緩和關係,從而獲得了先進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從而形成了自己的國家。

在進入公元10世紀後,東斯拉夫人皈依了拜占庭帝國的國教東正教,從而進一步強化了與帝國之間的聯繫。在隨後的時間裏,東斯拉夫人不斷引進拜占庭文化,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東斯拉夫文化。

拜占庭文化之所以能夠影響東斯拉夫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的發展,其主要原因在於帝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再加上帝國國力雄厚,於是引來了周邊地區國家或政權的羨慕的目光。

不過東斯拉夫人並不是唯一一個受拜占庭文化影響的民族,當阿拉伯人攻擊帝國受挫之後,便轉而開始學習拜占庭文化,希望從中尋找到能夠推動阿拉伯帝國發展的積極因素。久而久之,伊斯蘭文化中也出現了許多拜占庭文化的影子。

弗拉基米爾大公率先皈依了基督教

嚴格來說,上文所提及的三點只是拜占庭帝國對歷史所產生的影響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帝國本身還曾經取得過相當之高的文化成就,比如頗具拜占庭特色的鑲嵌畫等等。雖然許多特色的文化沒有被傳承下來,而是隨着帝國的覆滅而煙消雲散,但也不可否認其存在的意義。

同時,帝國雄厚的國力也爲國內創造了一個相當穩定的大環境,使許多哲學思想也得以快速發展,這些思想體系也都對後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憑藉着強大的經濟實力,拜占庭文化又一次得到了發展。結合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及令周邊國家羨慕的文學成就,使拜占庭文化具備了對外輸出的可能。通過這種文化輸出,即便拜占庭帝國實體已經不復存在,但其影子卻仍然活躍在其他民族的文化體系當中。

參考文獻:

【1】《中世紀羅馬天主教會的盛衰轉化——從東西方教會大分裂到西方教會大分裂》,趙林著

【2】《拜占庭文化的特徵》,陳志強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