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西北野戰軍改編爲第一野戰軍時,共有總兵力15.5萬人,是四大野戰軍中兵力最少的。我們知道,第一野戰軍的前身,是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二方面軍,又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八路軍120師,有着非常輝煌的歷史,爲何後來的發展遠不如四野、三野呢?

筆者認爲,這個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其一,紅二方面軍的實力,本來就是紅軍三大主力中最弱的。南昌起義失敗後,賀老總返回湘西,繼續拉隊伍幹革命,湘西蘇區也一度蓬勃發展,鼎盛時期的湘鄂西蘇區,賀老總麾下擁有段德昌、周逸羣、葉光吉、萬濤、盧冬生、宋聯均、柳直荀、許光達、廖漢生、賀炳炎等一批傑出的指戰員,算得上是兵強馬壯了。

但是,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圍剿,湘西蘇區損失慘重,到紅二軍團開始長征時,只剩下了5000餘人,實力下降非常厲害。好在,紅二軍團與紅六軍團在黔東順利會師,紅二六軍團後來合組爲紅二方面軍,到長征結束時兵力超過了一萬人,元氣有所恢復。

但是此時的紅二方面軍,實力依然是三大主力中最弱的,當時的紅四方面軍兵強馬壯自不必說,紅一方面軍雖然在長征中損失巨大,但是因爲合編了紅25軍和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紅軍武裝,實力也得到了大大增強。

第二,120師不僅要長期在貧瘠的晉綏地區堅持抗戰,還要擔負起保衛陝甘寧邊區的任務,無法像其他三個師那樣充分發展。在抗戰開始後,120師奉命開往晉西北,在賀龍的指揮下,很快打了幾個勝仗,在雁門伏擊戰、王董堡戰鬥等一系列與日僞軍的戰鬥中戰果輝煌。隊伍也從剛開始的不足一萬人,發展到2.5萬人,前景非常不錯。

但是當時的120師不可能得到充分發展,當時日軍很快攻佔太原,山西王閻老西也只能倉皇流竄,陝甘寧邊區、革命聖地延安都面臨着巨大的威脅。爲了保證陝甘寧邊區的安全,120師要擔負起保衛陝甘寧邊區的重任,這樣,120師就無法像其他兩個師那樣,挺進人口稠密的河北地區發展隊伍,自然也就無法像其他部隊那樣迅速發展了。

120師也曾一度挺進晉中平原,在與日軍的作戰中,先後取得過齊會戰鬥、陳莊戰鬥等一系列勝利,但是爲了陝甘寧邊區的安全,120師最終並沒有留在晉中,而是返回西北,最終也就錯過了進一步發展壯大的機會。這其實是可以理解的,革命隊伍分工不同,正因爲120師主動做出犧牲,保證了邊區的安全,中國革命才能最終取得勝利。否則,若是延安有何閃失,後果將不堪設想。

第三,120師在解放戰爭初期,先後改編爲陝甘寧晉綏聯防軍、陝甘寧野戰集團軍,在與晉察冀軍區部隊聯合進行的大同集寧戰役中,受到挫折,損失不小,隊伍一度處於十分困難的境地,這就使得西北野戰兵團剛剛組建時,只有不到兩萬人,能不能在西北站穩腳跟都是個大問題。

爲了解決陝甘寧野戰集團軍的困境,組織上令彭德懷馳援西北,統一指揮西北的各支革命武裝。彭老總臨危受命後,並沒有選擇與反動派硬碰硬,而是充分發揮了我軍在運動戰方面的優勢,利用靈活的穿插跑位和快速行軍,以及我軍強大的執行能力,連續在青化砭、羊馬河、蟠龍三戰中取得勝利,不僅在西北站穩了腳跟,而且我軍的隊伍實力也得到了補強。

在我西北野戰兵團這幾次化險爲夷的大戰中,除了彭老總指揮有方,我軍戰士浴血奮戰外,有一位幕後英雄也是不得不提的,他就是熊向暉。熊向暉,山東掖縣人(今山東萊州),當時的公開身份,是胡宗南的副官。但他的真實身份,卻是一位地下黨員。

抗戰後期,胡宗南曾經策劃進攻陝甘寧邊區,就是熊向暉及時通報了我方,才使得胡宗南的陰謀破產,解放戰爭初期,在西北戰場形勢惡化時,熊向暉將胡宗南軍隊的行動方案也多次向我軍透漏,所以彭老總才能在西北戰場上如魚得水,而胡宗南在後來得知熊向暉的身份後,也是氣得鼻子都歪了。

綜合以上三點,就造成了西北野戰軍的實力,在四大野戰軍中最弱的現實情況。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彭老總憑藉自己出色的軍事能力,率西野取得了輝煌的戰績,痛擊胡宗南,血戰馬家軍,最終成功解放了大西北,爲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後來,華北軍區的第十八、第十九兩個兵團加入一野,一野的實力得到大大提高,在與馬家軍的作戰中也開始無往而不利,第一野戰軍最後發展到50多萬人,解放西北五省,追擊胡宗南殘部,成爲一支百戰百勝的勁旅。

感謝您的閱讀,敬請繼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