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再回皇宮之時,應是明白惟有坐上那個位置,方能真正決定自己的命運。後來發生的事情,似乎也有意無意地讓她接近皇權,她聰慧又有想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她做事不留情面。

也許對很多人來說,自家妹子做了皇后,自己加官進爵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武氏兄弟對此事的態度卻是唯恐避之不及。武則天更乾脆,孃家人又如何,不能爲我所用,那麼,就不能再留。當然,武則天也一直都明白,只有自家人才會死心塌地地幫自己,只是,武氏一脈,自己的親哥哥都死了,其他武氏族人她是厭惡的。而自己的兒子有李家的血脈,怎麼可能維護她的利益呢。

想了一圈,武則天圈定了一個人,自己姐姐的兒子賀蘭敏之,準備讓他繼承自己父親的爵位周國公。賀蘭敏之,據說是挺有才華的一位公子,《資治通鑑》稱“敏之貌美”,《舊唐書》雲其“年少色美”。也有說他就是一紈絝,由於武則天的關係改姓武,年少就襲周公爵,行事就更加放蕩不羈。武則天重用自己外甥,更多是想借他的力量,助力自己問鼎皇帝的寶座。賀蘭敏之對於自己被如此重用也是感恩涕淚的,據說,當時和武則天在密室裏密談後,他爲了謝恩居然將腦袋都磕出了血。

只是,有一句話,不知當時的他是否知曉:富貴險中求。

當時武家哥哥不願意和武則天站隊,大概就是忌憚某些事情吧。隨着楊姥姥的過世,賀蘭敏之的風光日子也很快到頭了。咸亨二年(671年),將其流放嶺南,並刺殺於流放途中,時年二十九歲。在朝中曾與他友好的人,後來大都被流放到嶺南。

楊姥姥,就是武則天生母,很是喜歡賀蘭敏之。但是,在賀蘭敏之死後,武則天列出的罪名中,楊姥姥赫然在列——賀蘭敏之烝於榮國夫人。這是啥概念,“烝”是古人用的一個專用詞彙,在一段時間內,這個行爲是被認可的,就是父兄不在世了,他們的妻妾被繼承人給“繼承”了。但是,在唐朝這種做法卻是違法、違背倫理的。

89歲了還和自己的親外孫曖昧不清,以至於,後來不少史學家對此很是“不解”,或者就乾脆將其忽視。武則天爲了給外甥安罪名,隨便找一個也強於給楊姥姥“抹黑”吧?武則天爲何寧願犧牲楊姥姥的聲譽,也要將賀蘭敏之的聲名弄臭呢?只有一個理由:心中恨極。

史籍是這麼記載的,武則天的姐姐韓國夫人帶着女兒賀蘭氏來到皇宮後,母女倆都被皇帝李治給看上了。武氏姐妹的感情很是不錯,但是,在這皇宮大院中,很多事情都沒有那麼單純了。賀蘭氏年輕,這一點對武則天就是個威脅,果然沒多久,賀蘭氏就離奇中毒而亡。

皇帝李治對她的離世頗爲傷心,就問前來弔唁的武敏之(賀蘭敏之):“明明上午還好好的,怎麼突然人就沒了呢?你是不是知道些什麼?”武敏之什麼都沒說,只是嚎啕大哭,這事傳到了武則天耳中時,卻是起了連鎖反應,武則天想了想,斷言到:“此兒疑我。”

如果說,此事讓武則天有了除去賀蘭敏之的想法,那麼,另一個罪名已經足已將其致死了:武則天的另一個孃家人司衛少卿楊思儉有一女兒,相貌不錯,被武則天選爲了太子妃,就在成婚前,武敏之居然貪其美貌,應逼着將其給強暴了。

武則天列出的罪名中還有一條,太平公主去看楊姥姥時,身邊的宮女居然也被賀蘭敏之給玷污了。這些罪名讓人感覺賀蘭敏之就是一位行爲放蕩的惡少,但是,他又能寫出《三十國春秋》,這就讓人糊塗了,他究竟是政治的犧牲品呢,還是本性中就有缺陷?

也許從野史中可以看出些什麼。

有一種說法,太平公主也險遭他的“惡手”。武則天對這個女兒可是寶貝得很,如是真是這樣,還真不能怪武則天無情了。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如果這些罪名都屬實,那麼,爲何賀蘭敏之要如此放縱自己的行爲呢?他應是對武則天及唐高宗有着相當的敵意。

賀蘭也算名門,結果母親和姐姐卻無力自保,自己也沒能力護着她們,反過來還得感恩武則天對自己的厚愛。性格能不扭曲麼?不論賀蘭敏之是否有性格缺陷,他如此“作”,只會讓自己更快的步入萬劫不復之地,尤其是據說在榮國夫人的喪期內,他還歌舞不斷。

他是太得意呢?還是故意爲之?也許後者更多些吧,武則天雖然重用他,但是,不代表她需要一位只會尋歡的公子哥。看後來武則天的治國手段,證明她很會用人。她當初選中賀蘭敏之,可見其才華應是出衆的。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武則天,一切爲權力讓路。

至於賀蘭敏之罪名背後的真相,只能說他意識到了自己無力改變這一切,卻又拒絕以積極的姿態面對現實。其實,人世間的很多事情都是這樣,一旦將主動權讓出,註定結果都不會太好,他放任自己行爲的時候,就等於讓旁人拿捏住了,這樣還能有什麼好下場可言?

參考資料:

【《新唐書》、《資治通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