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一個多月的浦東生物醫藥產業“雲聘匯”活動第一階段已近尾聲。該活動進一步聚焦生物醫藥產業和基礎研究領域的人才需求,吸引藥明康德、恆瑞醫藥等超百家生物醫藥企業參與。

張江,如今是生物醫藥產業的新高地。近三十年的積澱,讓張江不僅吸引了衆多企業潛心發展,更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高端人才安家落戶。

生物醫藥產業“厚積薄發”

張江生物醫藥基地、金科醫藥創新中心、張江細胞產業園……張江科學城的“主幹道”金科路被譽爲張江“生命大道”。去年4月,“生命大道”南部新增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肩負起發展浦東六大硬核產業之一“創新藥”的重任。

去年12月18日,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迎來首個“免疫細胞治療工廠”。由美國Kite Pharma與復星醫藥合資成立的復星凱特,率先在這裏啓用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產業化生產基地。短短十個月,復星凱特新建立的工廠已經有100餘位員工。

此次“雲聘匯”,復星凱特推出了QC實驗室管理員、細胞培養工程師崗位,需求共計25人。復星凱特CEO王立羣感慨道:“張江走過了第一個發展階段,成立三年的復星凱特也同樣走過了第一階段,正在迎接新的挑戰。”

2007年,在美留學工作20多年的王立羣萌生了回國做研發的想法。彼時,全球五大藥企之一的阿斯利康剛與張江簽約,將在張江建立研發中心。同年6月,王立羣正式加入阿斯利康, 負責亞洲戰略合作和中國研發項目管理。那時的張江雖然不太繁華,但是王立羣發現,這裏工作生活節奏都很好、同事同行也擁有着開放的心態,“那時我就想,張江來對了。”

如今張江成熟的產業環境,正是在10多年前開始“孕育”的。“當時,醫藥產業大多以外企爲主。很多本來持觀望態度的海歸們順勢來到了張江,也帶來了國外豐富的醫藥研發經驗。”王立羣介紹,這些來到張江的跨國公司還帶動了本土CRO(醫藥合同研發企業)、CMO(醫藥合同加工外包企業)等產業上下游的發展。

現如今,曾在跨國醫藥研發企業工作的科學家們如“細胞分化”一般,在張江開創出衆多生物醫藥企業。“據不完全統計,出自同一家大藥企的人才,現在開創了不下5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王立羣表示,這背後,張江總體產業環境的提升、科學技術的發展、政策的扶持、以及資本的介入等因素都助推着產業的蓬勃發展,“現在是‘做藥’的好時候。”

“高性價比”的創新地

2017年初,王立羣正式加入復星凱特,成爲“一號”員工。從2007年起紮根張江,王立羣在復星凱特規劃了職業生涯新的起點。正如在張江科學城南區的空曠平地裏拔地而起的一幢幢高樓,王立羣也正在這片土地上,帶領着團隊攻堅CAR-T等免疫細胞治療領域,爲腫瘤患者帶來生命的曙光。

當然,在諾大的CAR-T江湖,王立羣也希望能有更多“玩家”加入。“我們不能只想着競爭,而是要建立一個健康的生態圈,畢竟我們共同的敵人是腫瘤,我們的目標是救人。”王立羣說。

不同於二三十年前,現階段,張江在發展,中國其他的地區也有了飛速的進步。但在王立羣看來,張江依然是創新“性價比”較高的地方,復星凱特也將紮根張江,“綜合考量下來,還是張江最合適。”

復星凱特的飛速發展可以驗證王立羣的論斷:自2017年初成立至今,公司從美國Kite Pharma引進全球首款獲批治療特定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AR-T細胞藥物YESCARTA(FKC876),並完成中國註冊臨牀試驗,2020年2月其新藥上市申請(NDA)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受理並納入優先審評。同時,公司近一萬平方米的CAR-T產業化生產基地已在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建成並正式啓用。此外,復星凱特研發管線還包括多個CAR-T/TCR-T臨牀階段品種和早期自主創新研發項目。

“張江對人才依然充滿着優勢和吸引力”,王立羣表示,“如今的張江,底蘊深厚。從傳統的大分子藥物到前沿的細胞治療,在張江總能找到可以對標的企業。”同樣的,在創業方面,張江的優勢也可圈可點,“政府、園區工作人員個個擁有豐富的經驗,不管企業處於什麼階段,他們都能給予相應的引導和扶持。而且,在張江還能尋求大量同行、前輩的幫助。”

浦東生物醫藥產業“雲聘匯”活動第一階段成效初顯:通過浦東發佈、官方網站等渠道推出崗位後,活動累計瀏覽量合計7萬6千餘人次,簡歷累計投遞量爲471人次,其中,75%以上爲碩士及以上學歷。此外,主辦方還組織專業獵頭公司爲相關企業提供人力資源服務。爲了吸引更多海內外高端人才來浦東落戶,“雲聘匯”活動還將持續開展一年,相關人才將享受“一人一策”精準服務。

想在生物醫藥領域追夢嗎?

來張江吧!

文字:嚴靜雯

編輯:張紫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