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歡迎閱讀,抄襲洗稿必究)

文|諸神的恩寵

在成人眼裏,總認爲孩子傻乎乎的,什麼都不懂。但實際上,在某些方面,孩子比大人更有靈性、更能看到事物的本質。

宮崎駿的經典電影《懸崖上的金魚姬》,就從兒童視角出發,講述了一個被愛治癒的美好故事。深海里的一隻小金魚意外來到人類世界,遇見了五歲的小男孩宗介。之後,小金魚和宗介之間產生了濃濃的愛,兩人朝夕相處,彼此影響,彼此改變,感受到了人世間的諸多美好,同時治癒了對方的心靈。

這部電影裏,宮崎駿用了17萬幅手繪畫來演繹人物。這個數字,比《千與千尋》還多6萬幅。2008年,該片在日本上映後,引發了觀影狂潮,票房突破百億日元。直到今天,該片在豆瓣評分依然高達8.5。

但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會被它唯美的畫風、優美的音樂和溫暖的故事所感動。透過這部電影,宮崎駿還傳達了自己對人類世界的獨到看法。而這些,都是該片的迷人之處。

一、 孩子的愛,更簡單純粹

故事發生在海邊。一隻紅色的人魚跑出海底,來到人類世界,不巧被一隻玻璃瓶困住,怎麼也逃不出。這時,五歲的男孩宗介恰好來到海邊玩耍,看到小金魚被困在瓶子,他砸了瓶子,將小金魚養在一隻小綠桶裏。之後,他給小金魚取名 “波妞”。

宗介很喜歡波妞,一刻也不願和它分開。幼兒園有規定,不許帶動物上學,而宗介竟冒着風險,偷偷把波妞帶去了。在和波妞朝夕相處的過程中,宗介對波妞越來越瞭解,比如,他知道波妞喜歡喫火腿,它舔過的傷口會癒合,它對不喜歡的人會噴水,等等。

不久,一場海嘯過後,波妞消失不見了,只有那個小綠桶還陪在宗介身邊。宗介往大海深處走去,想找到波妞。然而,海浪越來越大,險些要將宗介吞沒。這時,母親理莎及時發現,把宗介救了回來。失落的宗介把綠色小桶放在波妞能看見的地方,天天期盼它早日歸來。

那麼,波妞去哪兒了呢?原來,波妞是海底魔法師藤本和海神曼瑪蓮的女兒,她是一隻會魔法的小金魚。那場海嘯過後,波妞被父親帶回海里,並關了起來。波妞很渴望自己能變成人類,並和宗介在一起,於是她不顧父親反對,在海底大鬧了一場。最終父親妥協,將波妞變成一個五歲的小女孩。波妞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海底,她踏着海浪,堅定地向宗介家奔去。

然而,波妞並不知道,她大鬧海底後,打翻了生命之水,破壞了生態平衡,導致陸地上出現了一場大災難。就在波妞踏浪而來的同時,宗介母子正在海浪的侵襲下拼命逃生。

影片中,波妞和宗介重逢的一幕,感動了很多人。小綠桶被風吹落在地,宗介在車上喫了一驚,宗介的母親下車後,轉身看見波妞拿着小綠桶站在雨裏。就在她準備衝過去救波妞時,波妞卻舉着小綠桶衝向了宗介。兩個孩子對視了好一會兒後,宗介終於認出了從魚變化成人的波妞。那一刻,波妞興奮大喊:“我找到宗介了!”

重逢後,波妞和宗介相處得很愉快,他們一起喫飯,一起聊天,一起玩耍,猶如一對小情侶。

對於波妞和宗介的關係,有人認爲是愛情,有人認爲是友情。在我看來,這既非愛情也非友情,而是純粹的愛。這種愛,是兩個純潔心靈之間的心心相印。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人越長大,越愛僞裝,越愛僞裝,就不敢真實地表達自己。宗介和波妞所擁有的這種愛的能力,恰恰是成年人求而不得的。只有孩子間的愛,才簡單純碎,溫暖。簡單純粹。

二、 最好的教育,是教會孩子如何去愛

宗介和波妞都成長於單親家庭,一個沒父親,一個少母親。按說,他們應該很缺愛。然而,我們看到的宗介和波妞,不僅會愛自己、愛彼此,更懂得如何去愛別人。

他倆之所以不缺愛,與各自的原生家庭教育關係密切。

波妞的母親海神曼瑪蓮,肩負着保護海洋的重任,不能時刻陪伴波妞左右。按說,波妞應該埋怨母親。然而,波妞卻告訴宗介:“我最喜歡媽媽!” 在母親博愛的影響下,波妞不僅懂得愛宗介、還懂得愛他人。

影片裏有個小情節特別暖心。波妞和宗介在半路上遇到了一對夫妻,其中,女方抱着孩子,畫面很溫馨。擁有魔法的波妞看出孩子餓了,於是,她把自己的湯全部倒給了那位媽媽,讓她餵給嬰兒。當嬰兒大哭時,波妞又衝上去,施展魔法讓嬰兒笑了起來。

瞧,這就是愛心滿滿的波妞。她的愛,潤物細無聲。這就像她的母親曼瑪蓮一樣,所到之處,處處祥和。

宗介的爸爸是海員,常年在外奔波,很少在家陪伴妻兒。然而,宗介的母親理莎堅強勇敢,無論遇到什麼危險,她總會第一時間衝上去保護兒子,不僅如此,她還非常關心那些和她沒有親緣關係的孤寡老人。

影片裏有個細節最能體現母親理莎對宗介的影響。當海嘯來臨時,理莎對宗介說,當危險來臨時,一定要有人去爲民出頭,她現在很擔心養老院的人,如果宗介願意先幫她守住家的話,她就會更有力量信心去救那些老人。最後,她說:“宗介,你放心好了,我一定會回來的!”

理莎的這段話,給宗介喫了定心丸,也讓宗介明白兒,愛別人就是要心裏有對方。在母親的影響下,缺少父愛的宗介最終成爲了有愛心有擔當的小男子漢。

宗介和波妞之所以充滿愛心,是因爲母親給了他們最好的教育,教會了他們如何去愛。孩子成長,父母老去,這是生命的輪迴,誰都不能改變。父母無法陪伴孩子一生,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教會孩子如何去愛。

三、經典電影治癒無數人,卻是導演的懺悔之作

宮崎駿的動畫電影有個特點,那就是,披着童話外衣講述深刻的哲學命題。《懸崖上的金魚姬》也不例外,這部電影的內核相當豐富。

電影的第一個主題是萬物平等。影片開始,波妞被清理海洋垃圾的網捲入了垃圾堆裏,並被玻璃瓶給困住,無法逃生。那個場景是一種隱喻,象徵是人類破壞生態環境,自掘墳墓的事實。

電影最後,波妞和宗介通過重重考驗再次相聚後,世界迴歸平靜。這一幕看上去很奇幻,其實蘊藏着宮崎駿對這個世界深深的愛。在宮崎駿眼裏,萬物平等,人類想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就要和萬物和諧相處。

波妞是人面魚,別人看到她都很恐懼。宗介見了她,不僅不害怕,還打心眼兒裏喜歡她。這是一個五歲的孩子對另一個物種的包容與愛。宗介說過:“不管波妞她是魚,還是半人魚,還是人類都好,我全都喜歡。”愛自然,愛萬物,是愛一切其他事物的開始。

莊子在《秋水》裏寫道:“以道觀之,物無貴賤”。在孩子的眼裏,萬物平等,所有物種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他們看待這個世界時,充滿了愛心。也正是因爲這份純粹的愛心,讓兒童夫人世界變得簡單純粹。

其實,世界上根本沒有所謂的魔法,真正的魔法,往往來自於我們的愛。當我們學會愛自然,愛環境,愛那些和我們不同的生物時,才能真正和世界和諧相處。

除了萬物平等,影片的還有個主題,那就是愛的力量。

影片中,因爲愛,父親給了波妞自由,因爲愛,理莎沒有阻止宗介和波妞交往,因爲愛,宗介和波妞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團聚。正是在愛的力量的推動下,影片中的每個人都活出了真我。

作爲一名有情懷的導演,宮崎駿拍了一輩子動畫電影,用一部部精彩的影片治癒了無數人。然而,他自己內心深處,也有難言之隱。

年輕時,宮崎駿因工作繁忙,沒時間陪伴大兒子。等大兒子長大後,和宮崎駿的關係相當淡漠。這時候,宮崎駿才追悔莫及。多年來,他一直對大兒子心有愧疚。隨着他事業的蒸蒸日上,他內心的這份愧疚也與日俱增。

後來,爲了彌補內心的缺憾,宮崎駿決定拍攝一部新片,這就是《懸崖上的金魚姬》。影片裏,男主人公宗介的原型,正是宮崎駿的兒子宮崎吾朗。這部電影上映後,好評如潮,治癒了無數成年觀衆,但我想,它更治癒了宮崎駿。宮崎駿對兒子的愧疚之情,都潛藏在一幀幀美輪美奐的畫面中。

此時,無言勝有聲。

(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