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恐懼症,特別是恐艾強迫症狀態,在很多不瞭解艾滋病恐懼症的人眼裏看來,覺得和艾滋病本身來比,這又算什麼,不就是一種恐慌嗎,但是在本身做艾滋病防治一線的醫務工作人員來看,這是一個比艾滋病毒攜帶者和艾滋病人更難以關懷到位的一個羣體。每次大家在忙碌之餘聊天,說到艾滋病恐懼症患者,都是使勁搖頭和一臉的疲憊不堪,有專家表示自己一天艾滋病相關的幾十個門診號,其中80%都被艾滋病恐懼症患者給擠佔了,反而增加了艾滋病人看病的難度。

而且和艾滋病恐懼症患者溝通,比幫助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更難。很多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可能也覺得這個醫生就把艾滋病知識告訴我,那我就能立馬脫恐。如果沒有辦法立馬脫恐,那肯定是醫生告訴我的知識不夠權威,我還必須繼續反覆問,甚至在網絡上反覆搜,最終知識倒是馬馬虎虎懂了一些,但是恐艾症並沒有見好的趨勢。國內唯一的恐艾症研究干預機構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做了大量研究發現,有很多恐友就是了解越多,反而自己卻越來越矛盾了,越來越不相信別人了,甚至明明知道有的東西自己不應該去焦慮和恐懼,卻變得無法自拔了,這是爲什麼呢。

中心陳曉宇郭海燕醫生參與防艾能力培訓

第一是網絡言論不一致,其實對於醫學知識研究的領域,數據都不可能完全做到統一,有理想狀態,有假設預估狀態,還有待驗證狀態,每一個專家都有自己核心研究體系,艾滋病相關領域也至少可以分爲八到十個版塊,不可能誰都能做到面面俱到。

比如有研究艾滋病毒的專家,諸如各級艾滋病毒研究實驗室的研究員;有治療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專家,諸如大家所知道權威的佑安地壇醫院的醫生等等;有進行流行病學統計研究和預防相關的專家,諸如我們常常談及的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科室;有縱橫於各種檢測試劑和儀器,進行艾滋病毒樣本檢測的專家,諸如各級P2P3P4實驗室的病毒檢測醫生們;也有專門針對因不對稱的性病艾滋病信息刺激導致嚴重心理障礙,產生恐艾症影響生活工作,做脫恐干預的,諸如我們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這樣既做艾防工作又做心理服務的機構。

而且各流派研究的傾向性不同,參考點不同,那麼得到的結論還是有所差別的,而且醫生自身的畢業院校及導師不同,科室不同,臨牀案例不同,都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個在艾滋病防治內部領域,都是默認的,只要不是完全違背科學基礎和艾滋病防治核心知識內容的,都是可以探討,都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較典型的就是個案具體是什麼行爲,以行爲來作爲單次標準的核心。其次關於艾滋病窗口期以及高危風險的評估,而不是我們把所有案例全部一概而論。這也是我們強調不要過分去問不同的專家,以爲問多了知識就會更豐富越有利於脫恐,然而結果是反作用的,特別是網絡上還有很多並沒有系統接受艾滋病防治體系的培養培訓,大多數艾滋病知識來自於網絡,可是網絡上目前所展示的艾滋病知識及論點有不少是和核心艾滋病知識體系存在衝突的,且大多數是過往論點和待驗證觀點。

脫恐信心被網絡流言逐步抹滅

第二是通過網絡無法獲得直接的安全信號,雖然網絡選擇較爲便利,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會因爲知識體系,說話表達方式,以及相互之間的熟悉信任程度,都存在着差別和可能理解錯誤。以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爲例,就算是面對面或者電話諮詢進行即時溝通,都有可能因爲闡述一個觀點,對方卻誤解了其中的意思。當然即時的溝通可以很快糾正對方在理解上的誤解,然而網絡上的交流很多時候無法做到深入溝通,且彼此信任瞭解程度都不夠,也沒有知根知底,溝通交流是很容易形成言行不一致或表達理解不一致,造成了觀點傳輸的不對稱。也許作爲老師明明強調的是甲,但是接受方卻理解成了乙,最終接受出現了誤差,影響了脫恐干預的能效,也影響了安全信號的穩定化。

再則,網絡上大多身份模糊,在人的潛意識層面也無法形成羈絆效應,自然也沒有辦法彼此瞭解,建立更深厚的諮詢者同盟。雖然不少恐友熱衷於大量的網絡諮詢,但是效果卻幾乎沒有,那就是很多恐友問得是誰他都不知道,只是受制於自我的慣性思維,覺得問的人越多,得到的肯定越多,那自然也就脫恐了。可是在干預中心的研究數據中,卻發現恐友們希望是得到肯定越多他越開心,事實上是在大量諮詢以後去優先處理最差的可能和假設。特別是在不瞭解提供幫助解答人的真實身份背景,這種疑惑就變得更像那麼一回事。恐友們就會思考,我都不知道對方是誰,他安慰我,也可以不用負任何責任,他嚇我,也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我不可能把我自己交給虛擬網絡的,就像一個游泳的人沒有辦法踩到一個支撐點,那麼無論這個醫生老師或者志願者在網絡上花了多少心思去幫助這個恐友,也無法達到一個現實層面的正常干預預估效果。

網絡謠言衆多影響正常脫恐

網絡便捷,卻呈現了放射性,而只有做到唯一性,身份的唯一性,知識體系的唯一性,兩者合二爲一,才能夠逐步培養恐友的信任感和自我安全感,安全感的培養和不斷加固強化。是我們在進行艾滋病恐懼症干預前期必須做到的,這也是很多恐友來到恐艾干預中心,總是希望快速進入一個脫恐通道恢復,我們卻建議,必須在對我們機構的背景和醫生老師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和信任以後,再去談下一步的計劃制定,否則各位恐友就像浮萍一樣漂浮在網絡上去索取知識,吸收信息,最終把自己變成了艾滋信息的四不像。

我們希望每一位恐友都能獲得絕對的安全信號,這個需要很多前置條件,而不是單純只是靠檢測獲得那麼瞬間愉悅滿足的相對安全信號。相對安全信號聚集很快,然而隨着時間的流逝會越來越淡,這也是有不少恐艾症恐友靠檢測壓制了恐懼一段時間,後來內心又開始處於焦慮和矛盾的懷疑之中,以至於反覆檢測多次,仍舊在懷疑萬一的可能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裏的魚就是相對安全信號,而漁則是絕對安全信號,我們不需要到處送魚,我們爲我們這麼多年培養了不少漁夫出來感到非常高興和寬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