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可以在战争片中听到“军令如山”“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样的言语,作为一名将领,战况千变万化,战机转眼而逝。所以在外打仗的将领,往往会因为固守将令而延误战机,从而使得己方损失惨重。

作为民国时期西北军的骁勇善战的将领韩复矩,就因为他在战场上做出的与蒋介石不同的决定,使得他被蒋介石残忍杀害,被牵连的还有他的妻妾与孩子。

韩复矩虽是民国时期的一员敢于冲锋陷阵的猛将,但是他为人并不粗鲁。相反,因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所以受他父亲的影响,韩复矩从小就饱读诗书,且书法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

所以韩复矩骨子中冲锋陷阵的“勇”与他后天培养出的“谋”,使得韩复矩很快就成为了北洋军阀冯玉祥手下最年轻的爱将,年仅19岁。不久,他又因屡屡战功而被提拔,位列“十三太保”中。

但是很快,冯玉祥的爱将这个身份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雄心壮志,他想要更多,在这个乱世中,只有拥有了这片区域的所有权,才能更好地生存,才能不仰人鼻息,堂堂正正做人,才能够一飞冲天,实现他雄霸山东的梦想。

带着这颗“野心”,他放弃了在冯玉祥手下所获得的所有荣誉和权力,毅然决然地投靠了蒋介石。这之后,他专心管理山东事宜,短短时间内,大大推动了山东地区的经济,政治,教育等行业的发展。

也许一直按照这个剧情继续发展下去,假以时日,韩复矩一定会变得更好,他有谋略,有机遇,更是有权力。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韩复矩在1937年日军攻打山东时,因为损失惨重,想要保存有生力量,所以他在战争中选择了“撤退”

但是却没想到,因为他的这个与蒋介石命令相反的决定成了他的催命符。蒋介石作为一党领袖,当然不允许自己的命令不被遵行,反而被反抗。所以,蒋介石以韩复矩“违抗命令,擅自撤离”为由,对他实行了枪决。

韩复矩的这个决定,我无法对此作出评判。从生物学方面来看,每个战士都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在他们渴望活着的时候,我们无权去剥夺他们的生存权。但是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韩复矩在注定失败的战局中选择了生存,放弃了那无谓的牺牲,同时也放弃了整个中国。

所以最后,韩复矩光荣又屈辱地死了,他是为国家而死,却不是死在战场,而是死于内战,且是被蒋介石钉在“逃兵”的屈辱柱上,郁郁而亡。

他死后,没有人为他升冤。他的两个小妾,一个逃了,一个改嫁。只有妻子带着四个儿子四处奔波。他的妻妾因他的死而流离失所,但他的几个儿子们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的大儿子韩嗣燮因他的死而一度神经错乱,不久便郁郁而终。所幸他有一位很有名的科学家儿子,韩念国。这也算是上天对他的补偿了吧。

二儿子韩子华,参与过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后来在电力局工作,也算是国家公职人员了吧。至于三儿子韩嗣辉,凭借着黄埔军校的光辉经历,后调入交通运输局,日子过得也平平淡淡,如鱼得水。

还有小妾沈玉卿生的四儿子,他可能是四个儿子中混得最好的一个,也是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我们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是他的母校,华北电力大学是他工作的地方,由此可见,生活对他还是有着优待的。

韩复矩作为民国时期的大将,为民而死,死得其所。不管他死后是如何妻离子散,他的后代总会把他的精神延续下去,争取做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