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創作有兩大思潮,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同一件事,浪漫主義從“心”出發,對現實進行理想化改造,與其保持一定距離,強調人物內心世界的光明和追求;現實主義力求表現真實的環境和心理,排斥對人物的誇張和風格化塑造。

2013年,韓國版的《七號房的禮物》堪稱一枚催淚炸彈,而2019年的土耳其翻拍版,就催淚而言,效果明顯下降,但也格外動人。它們正好可以被視爲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兩種創作風格的產物。

本片講述了:一個被錯誤指控謀殺的精神病父親和他可愛的六歲女兒之間的溫情故事。改編自2013年韓國電影《7號房的禮物》。

電影佈局謀篇都是要衝着淚腺去按的,影院空間裏,無處逃遁。那一家三口真是太可愛了,可越是可愛,就越有給權貴獻祭的可能,卑微也是,只能做一些連自我都麻痹不了的審時度勢。再想想山間白雲的童真,百般感懷都要騰騰而起,而更感懷的地方,是當事情走向黑暗,最熱血最仗義的人,多是階下囚。故事藏進去的大局訴求,真是場電影人美好的渴望。

在沒看過原版的情況下先看了翻拍,劇情總體走勢順暢,本土化做得特別好,融入自己的宗教、文化和信仰。集體之善的成本如此之高,有的人需要付出自己的生命、有的人要堵上光明前途、有的人要爲此加長刑期,家人是人心靈深處的支柱。

無論多黑暗的人,只要還有家人的牽絆,就不會十惡不赦。已知結尾比之原版改動,看完雖有不合情理之處,但無礙一部溫馨家庭喜劇,唯一遺憾是七號監獄的羣像戲部分有點模糊不清,淺嘗即止。

在國內很難看到土耳其電影,整體上來說是佳作,不管是不是翻拍,這部電影都拍出了土耳其特色。首先是人物帶有強烈的穆斯林特色,很多的行動帶有宗教色彩;其次,電影的配樂和風景都突出了土耳其特點,具有土耳其風格的配樂和地中海風景,給這部電影增色不少。

電影中演員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小女孩真像一個小天使,男主飾演弱勢人士也繪聲繪色,對於這對父女,真的讓人羨慕。推薦給喜歡異域風情和喜歡家庭溫情的影迷,犯罪部分絕對不是這部電影的類型。

影片一直用的是一種偏暖的色調,也常常出現陽光的場景,而其也在使用的色彩上的明暗對比變化也反映了不同角色的內心。這其中可能牽涉到土耳其的歷史。

內戰的存在,獨裁的軍人,事實上人情利益關係的監獄,這些都是這個國家存在的頑疾,而作者也沒有避諱,拍了出來,對自己國家的歷史進行了一種反思。影片也因此傳遞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重刑犯也有仗義的一面,他們可能僅僅是“生病”了;你所認爲的謀殺犯也可能內心只是個孩子。

說實話,翻拍是最容易翻車的,無論原版有多神。但這次不一樣,土版既保留了韓國原版的精髓又改編出了自己的風格,在原版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本土化改編,讓影片的更多細節符合土耳其的國情,不得不說,這次的本體化改編做得非常成功,就算是改掉了原本悲劇的結局也同樣讓人幾度淚崩。

兩個版本的主線故事基本完全一樣,但土版放棄了案件懸念上的營造,一開始就把真相交給了觀衆,重點選擇在塑造男主蒙冤後的各種不易,在渲染情緒上更爲徹底,然後影片在最後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轉折,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有趣的結局。不僅如此,該片還揭露了土耳其局勢等社會弊病,更加催淚也更彰顯其現實性。

相較於韓版的商業化,土版更樸實接地氣地完成了蛻變,帶給我們的除了溫暖、感動、悲傷、遺憾還有那麼一點點的正能量,諸多細節都頗有感染力,那個看似冰冷的牢房,因爲這個小女孩的出現,每個人都在這裏有了改變,得到了新的啓發與心靈的救贖。善良能激起人性中愛的本質,它無時不刻不在感染着身邊的人,讓曾經的罪犯審視自我,得到救贖。

我一直在想,電影裏的故事永遠不是最殘酷的也不是最溫暖的,藝術來源於生活,現實才是最極端的。在看七號房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能夠感受到一些不真實或者套路的成分,然而,故事雖是虛構可電影傳達的感情不是。

現實裏這樣的父女深情以及來自他人的溫情也有很多,電影所揭露的社會不公更是一直存在着。所以我覺得煽情不是一個貶義詞,電影打動了我,更啓發了我,讓我得以反思我和身邊人的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