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積澱深厚,古人爲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書典籍。其中,《山海經》便是代表性的典籍之一。

作爲現存最古老的圖書之一,《山海經》中不僅貫徹了我國古老的文化傳統中“古之爲書,有圖有說”的編書原則,同時其中內容更是涉獵廣泛,從天文地理到民俗民風幾乎無所不包,隱藏了無數的極其有研究價值的話題。

然而,即便是今天我們後人對於《山海經》的原創作者、成書經過、面世的年代甚至是用途都是衆說紛紜、莫衷一是,這些也更爲這本書增添了幾分神奇色彩。而在求而不解之後,甚至有人說《山海經》是一本失落的天書,將它與高等次文明相關聯。

《山海經》的諸多爭議

關於其原創的年代,有人認爲它乃是傳說時代中大禹之世時的產物。

最早整理《山海經》的西漢劉歆便有此看法,他還推測其作者乃是伯益;而在後世的考究中,明朝楊慎更是以之爲大禹鑄造九鼎之後的“圖”。也就是說,他認爲九鼎圖就是《山海經》的古圖,而在有了山海圖之後遂有了山海經。到了秦時九鼎消亡,《山海經》則得以留存,而後傳世。而另外的一種觀點則認爲,《山海經》的創作年代當屬於戰國至秦漢之間。至於理由,則是《山海經》中的許多地名在秦之後纔出現;同時,呂子方先生還認爲屈原宗廟中的故事、《天問》等內容是取材自《山海經》,也就是說屈原的作品與《山海經》幾乎當是同時問世。

而在這兩種觀點的對錯上,顯然短時間是難以明確的。

關於其用途上,《山海經》更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認爲它講述了很多鬼怪、神話傳說是巫卜之書,這一點上魯迅持有這種看法;有人則認爲它講述了衆多地理風貌,尤其是在《山經》中可謂是對地理環境中的地形、動植物講述得十分詳細;也有人認爲它是一本小說家之書,擔任編纂《四庫全書》總編修的紀曉嵐便有此看法。

爲何會讓人稱之爲失落的天書?

而在這些爭議背後,《山海經》內容的多樣性、複雜性卻是大家一致認可的。但是,正是《山海經》的內容中記載的諸多事例,卻讓人不免會遐想一番。

《山海經·海內經》中記載,有神焉,人首蛇身,長如轅,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維,人主得而饗食之,伯天下。

延維(又名委蛇),一種長相奇怪卻能操控天象,甚至預測諸侯是否要稱霸、主人君得天下的生物。

現實中,這種生物又怎麼會存在呢?說到這裏,肯定有人會提出這不過是其中的神話傳說而已,可是在人類誕生形成神話傳說的過程中卻普遍存在着一個幾乎一成不變的定律,那就是所有的神話故事中無一例外的都會存在着現實中的故事原型。這種名喚延維的動物的原型又是那種動物呢?而在《山海經》中,像這種奇異動物更是不勝枚舉。

而在《山海經·山經》中更是有着關於美洲大陸的精確描寫,甚至就連科羅拉多大峽谷這樣有着顯著地理特徵的地形描述在《大荒東經》中也能找到蛛絲馬跡。

說到這裏,我們不能不去懷疑,在遙遠的神話傳說時代,是不是存在過更高的文明,亦或者說是存在過平行的位面世界?而這本《山海經》或許就是那個文明失落在我們文明中的一本天書。

在現在科技確認的事實中,地球已經有46億年之久,而人類自神話時代、傳說時代進化到真正的信使時代卻不過幾千年而已,在這段幾十億年的歲月間隔中,難道地球就真得不會誕生文明嗎?《山海經》中的神、異界又會不會真的存在呢?

就目前而言,這些我們都無從探知。

小結

坦白講,從現實角度而言,《山海經》作爲一本古代奇書,其中包含的主題思想決然不只是在這個“奇”上,它的意義更多的是對於我們在研究古代的地理、歷史、宗教等等諸多方面上發揮的無可替代的作用。

而即便是書中的神話傳說,亦可以讓我們在文化創作中借鑑引用。至於是否真的有異世界,且待未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