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T

什麼是拴馬樁?咱沒經歷過那個年月,也沒騎過那個馬,所以不敢妄下定義。那就上網查查吧,網上是這麼說的……本來是想抄一段來的,結果查完了一看…拉倒吧,光是一個拴馬樁就說了好幾千個字,還不夠耽誤功夫兒的呢!其實說白了挺簡單的,就是隻要符合一個基本條件,就可以認定它是不是拴馬樁,那就是看它能不能拴馬?能拴的就是,不能栓的就不是。

下面這東西顯然是新做的,也是新立在這裏的,可是發現不少的衚衕裏現在都有這玩意兒了,它到底是幹嘛用的呢?是拴馬樁嗎?現在沒有騎馬的官員了,都是開小汽車兒了,汽車顯然是不用栓的吧?或者是衚衕裏的裝飾物?這也不靠譜,本來家門口就不寬敞,還立幾根石頭樁子,黑乎乎的,看上去也不算美,除去絆腳之外還能有什麼用處呢?看那石柱子上倒是有個窟窿,這戶人家連住房都這麼窄憋,還養馬……把馬放在哪兒呢?

下面這些個窟窿是老年間北京大戶人家牆上的東西,窟窿裏面暗藏着一個鐵環,鐵環是鑲嵌在裏面木頭柱子上的,既實用又不佔地方。要不然就得弄一根石頭柱子栽在地上,簡單的雕刻上一點裝飾圖案,也能起到同樣的作用。天子腳下,藏龍臥虎,所以凡事都得收斂着點,逐漸養成了咱北京人不事張揚的一貫作風。即便是大戶人家有了栓馬的需要,也只是在牆上暗設置幾個拴馬環,偶有拴馬樁當然也是極其簡約的,以前沒見過弄得那麼花裏胡哨的。

什麼玩意兒一紮堆就讓人有點兒二乎?不大點兒個門樓兒,門口豎立了一堆的拴馬樁,這是爲何許的呢?有錢還買前門樓子呢,也不能光買拴馬樁玩兒啊!

這堆拴馬樁從側面看過去,東倒西歪,參差不齊,莫非這家是賣拴馬樁的?正經過日子的人家誰能這麼幹呢?一個栓馬樁,如果失去了它的實際使用功能,要是再不美的話,方之器物無其用,較之書畫無其雅,那就無異於一堆垃圾了。

這家兒更有意思,大門看不出是什麼規格,貼了一牆的青花瓷片,下面的石柱子挨着牆站成了一排,馬樁上栓了一輛電驢子,這個坐騎看着很眼熟,即便不栓它自個兒也跑不了……忽然想起了小區裏的地鎖,有車的都怕被別人搶了地盤兒,所以都要跑馬佔地……莫非這些個拴馬樁…是專門給電驢子預備的……誰能給總結一下這算是什麼風格?

爲了給這個拴馬樁留個地方,把牆角都抹掉了一塊,真夠下功夫的。

大猴帶着小猴,一家其樂融融,再栓上一匹馬,寓意着馬上瘋猴封侯……不過,從這一點上看,這個拴馬樁就不是官人家的東西。要是在王府的門前…絕不會擺着幾隻猴,心有城府,四平八穩,這是做京官的基本條件。上躥下跳,抓耳撓腮,看着就鬧心,多半是成不了什麼大氣候。

這個樁子一米來高,栓什麼馬呢……只能栓迷你型的小矮馬。一個鑲着虎頭的拴馬樁,再配上一匹小矮馬,馬馬虎虎還算說的過去……什麼?您說這是獅子?獅子配馬……有點兒不夠溜兒。

這一對看上去有點像難兄難弟,大的笑容可掬呲着板兒牙,小的吐着舌頭做個鬼臉兒,別人家都是成幫搭夥的過日子,這哥兒倆孤零零的立在馬路旁邊……錯了,一高一矮應該比喻成夫妻,小兩口當然是不愛湊熱鬧,剛結婚的都是願意另起爐竈, 哪個新媳婦也不愛看婆婆的白眼珠,所以……話扯遠了,還是說拴馬樁吧,看來不抄還真不成,因爲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容易犯錯誤,還是看看百度上是怎麼說的吧,說錯了也和我沒關係:

馬樁石雕是我國北方獨有的民間石刻藝術品,在陝西省渭北高原上的澄城縣分佈尤爲密集,其數量和品種可稱得上在全國獨一無二。它過去原本是鄉紳大戶殷實之家拴騾馬的雕刻實用條石,以堅固耐磨的整塊青石雕鑿而成,一般通高2至3米,寬厚約22到30釐米不等,常立在農家民居建築大門的兩側,不僅成爲居民宅院建築的有機構成,而且和門前的石獅一樣,既有裝點建築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時還被賦予了避邪鎮宅的意義,人們稱它爲莊戶人家的“華表”。

要是按照這個說法,現在北京胡同裏的這些拴馬樁,沒準兒就是從人家那裏搬運過來的呢,因爲它不大符合老北京的風格。現在看到的很多拴馬樁都是新東西,以前只在大戶人家的院門前偶有這東西,所以在印象裏總認爲它屬於老北京,其實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這東西現在依然還在廣泛的使用着。

比如說下面這個喂牲口用的草料槽子,雖然不是拴馬樁的樣子,但是這幾個窟窿照樣可以栓馬…栓驢……栓牛………拴騾子。

這是見過的最複雜的門墩,近似於鏤空雕刻,萬一拴馬樁倒了,把馬繮繩穿進門墩兒的窟窿裏面去,同樣能起到拴馬樁的作用。這戶人家夠聰明的,一舉兩得。

這個顯然不是拴馬樁,可是有個問題沒弄清楚,所以放在一塊兒說說:看材料疙裏疙瘩的,好像是摻雜了石子的混凝土,可是看那做工,細節之處又是很精美,看着就那麼舒服。要是個水泥的…下這麼大的功夫幹嘛?連街坊都鬧不清它是怎麼個來歷,有人說這是個新做的,有人說是從別處搬來的,還有人說中間原來是個窟窿,後來用水泥給填平了,總之足夠讓人浮想聯翩的……

且不說這兩個是什麼造型,光看後身就很有意思……一個梳着抓鬮,一個編着小辮兒,現在的石雕真是千奇百怪!想怎麼幹就怎麼幹,放飛夢想,奔向未來。

甭管是新北京,還是老北京,到處都有說不完的故事。合不合乎規矩?夠不夠個制式?現如今已經沒有人再講求這些個了,與時俱進總是時代的大趨勢,現在提倡的是創新精神,沒有創新生活就不會有發展,只要日子過的舒坦就好。

滿族文化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