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滿族文化網10月31日發的文章

高句麗武士砍殺扶餘國國王

》,講高句麗

勇士

怪由

砍下扶餘國的國王帶素的首級,但戰爭上並未打敗扶餘國,最後高句麗只能撤退。

回來清點人數,損失也是相當大。而且那個神鼎,也不知道丟在哪裏了。

不僅丟失了神鼎,大武神王坐騎寶馬竟然也丟失了。可見當時高句麗軍隊丟盔卸甲,連高句麗國王的寶馬都跑丟了,大武神王也是非常沮喪。

過了一個月,奇蹟發生了,大武神王的寶馬竟然跑回到高句麗,真是老馬識途。神馬跑到鶴盤嶺下的車回谷,這個地方據說是在今天吉林省柳河縣羅通山城。這匹寶馬不僅自己跑回來,還帶回來一百多匹扶餘國的馬匹。這就相當高句麗意外獲得一筆財富,而且對敵國扶餘國也是一個打擊,大武神王大喜過望。

其後扶餘國內部發生了政治地震,即上層發生嚴重分歧。過了兩個月,帶素王的一個弟弟,也是金蛙王的一個兒子,帶領一百多人跑到鴨綠谷。當地也有一小國,國王收留了這帶素王的弟弟,在一次國王帶領大家狩獵的時候,帶素王的弟弟發動政變,殺死國王,自立爲王,繼續以扶餘國爲國號,這位王就是歷史上的曷思王。

過了三個月,帶素王的從弟帶領一萬多人投奔高句麗,我們以前說了,高句麗實現的聯邦制,各部也是自己稱王,有很多自主權。大武神王把這位帶素王從弟安置在櫞那部,繼續稱王,改姓絡氏。

公元22年的這場高句麗和扶餘國之間戰爭,從戰場上看,基本持平,高句麗也損失很大,並且自己主動撤退。但通過這次戰爭,造成扶餘國內部嚴重分歧。

很多古國滅亡並不完全是戰爭上失敗,而是因爲內亂。如高句麗最終滅亡,很大原因是發生內亂。大清與準噶爾汗國持續七十多年戰爭,本來也是基本持平,準噶爾汗國最終滅亡,很大原因也是內亂。這個扶餘國的衰落,也是因爲內亂。

扶餘國的扶余,是扶余語系語音,漢字有多種翻譯寫法,有的認爲滿洲和扶余就是同一詞,還有的認爲滿洲始祖布庫裏雍順的布庫裏就是扶余,雍順有的認爲是英雄的意思,布庫裏雍順就是扶餘國英雄,表達出滿洲對扶餘國的繼承。

扶餘國強盛的時候,是滿洲地區唯一強國,其他的如高句麗國、肅慎系的挹婁國都是其藩屬國,但可能就是從公元22年戰爭後,高句麗國、挹婁國都擺脫了宗主國扶餘國,並在其後衝突中,開始不斷欺負和蠶食扶餘國。公元494年,扶餘國被勿吉國(挹婁國)所滅亡。

公元77年,高句麗國的國王是太祖王,扶餘國派使者到高句麗,獻三角鹿、長尾兔,公元105年,扶餘國又派使者到高句麗,來獻虎,長丈二,毛色甚明而無尾。

雖然進貢是斷斷續續,但已經說明扶餘國和高句麗國地位轉變,此時高句麗國已經變成滿洲地區的大國,而扶餘國則算是弱小國家。

根據歷史記載:公元121年冬十月,高句麗的國王太祖王到夫餘國,祭祀太后廟。祭祀完,還搞親民活動,走大街上,問過往的百姓生活如何,對貧困者,當場賜予不等的金錢財物。

同年十一月,高句麗國的太祖王再次來到夫餘國,就兩國軍事合作和結盟進行會談。

這些都說明,在高句麗太祖王時代,扶餘國已經逐步落入高句麗的藩屬國地位。但扶餘國爲了對抗高句麗,竟然與中原王朝勾結,中原王朝在遼東建立幾個據點,高句麗常去進攻這些據點,中原王朝自身難以抵擋,就拉上扶餘國幫助作戰。

就是太祖王兩次去扶餘國的公元121年,高句麗派出一萬騎兵進攻中原王朝建立的玄菟城,扶餘國不但不幫助高句麗,而是派王子尉仇臺帶兵兩萬,幫助漢兵解圍。

次年,高句麗再次發兵遼東,扶餘國又派兵馬幫助漢兵抵抗。

公元244年,中原三國中的曹魏毋丘儉率領魏軍攻打高句麗,也是扶餘國派兵援助並提供糧草。

當時高句麗興盛,要稱霸東亞,扶餘國的政策是投靠中原,幫助每次中原與高句麗之間的軍事戰爭。到高句麗好太王時代,開始徹底打擊扶餘國。公元410年,好大王率領大軍親征扶餘國,攻破城六十四,村一千四百。這次無疑對扶餘國是致命打擊。

又過了八十多年,公元494年,肅慎系的勿吉國徹底滅亡扶餘國,扶餘國最後一任國王帶着老婆孩子、王公大臣跑到高句麗,最後還是投靠高句麗,而不是中原王朝。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