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钮钴禄·若若

1992年出版的《廊桥遗梦》,又名《麦迪逊县的桥》,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力作。

11天完成,被翻译成25种语言,全球畅销1200万册,长达3年高居畅销榜;1995年拍成电影,票房收益1.82亿美元,1996年摘得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

影片轰动一时,但一长串荣誉的背后,也惹来争议不断。

插图: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廊桥遗梦》讲述了一段四天的婚外情故事。据说当年电影上映后,美国掀起了一次离婚潮,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有人认为,这部电影披上再美好的“外衣”,也是在为“婚外恋”寻借口、打掩护,实属三观不正的典型。

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这部影片三观其实很正。误会它是为婚外情摇旗呐喊的人,那是没真正看懂而已。

因而,对于该影片三观正与否的问题,两个观点阵营争论了近30年,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俗话说,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不管人们如何争论,影片依旧是那个影片,只是个人的视角、眼界、理解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各不相同。

所以,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廊桥遗梦》。在我眼里,这部影片就是一部关于中年女人“找自己”的心路历程。

一、丢失“自己”。

弗朗西斯卡是意大利人,跟随丈夫移民到了美国麦迪逊县,成了一个家庭主妇。

每日操持一家人的饮食起居,买菜、做饭、洗衣、收拾家务,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

几十年如一日,孩子健康成长,老公传统顾家,生活平淡,却也安稳。

如果没有什么变故,弗朗西斯卡的一生,似乎就在这日复一日里望到了头。

她甘心吗?

影片中,一个“无意识”动作暴露她的内心。

镜头前,一家人围坐餐桌前正在享受美食,而弗朗西斯卡则看着他们,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头发,片刻后,视线无奈地转向窗外。

看似无关紧要的镜头,“有心人”捕捉到了微妙的情绪。

弗朗西斯卡的孩子、丈夫,每日享受着她的周到照顾,然而却没有人真正关注过她的“存在”,她的付出,更别提会在意她的她的想法和内心了。

在贴上了妻子和母亲的标签后,她就不属于自己了。

一个中年女人的悲哀,莫过于孩子渐长远去,丈夫愈发冷淡,而满腹心事无处说,生活近似“一潭死水”。

但这并不是真实的弗朗西斯卡,她的心中有热爱,眼里有梦和光,为了平衡家庭这些都早已被埋藏。

余华说:人为了活着而活着。

但他又说:我全身变得越来越硬,只有一个地方变得越来越软。

生活很无趣,但你可以柔软。

弗朗西斯卡虽然早已丢失“自己”,但她没有丢掉内心那一把热情,这热情像苍穹一颗星,虽渺小孤单,但在幽暗的夜空里也有属于它的亮,并在漫长的漂泊中找寻“同类”的光芒。

二、找寻“自己”。

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是在向你靠近。——《廊桥遗梦》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弗朗西斯卡坐在门外秋千上喝着冰茶,享受难为可贵的轻松悠闲日子。今天,孩子们和丈夫理查德去了伊利诺伊州博览会上,她可以自由打发时光。

正在这时,一辆皮卡车向她家这边驶来,一位男子走下车向她打听罗斯曼桥,她耐心地向他讲解如何找到它,最后决定自己去为他引路。

他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罗伯特·金凯。他们一起来到罗斯曼桥,罗伯特忙着观察造型,选取角度,弗朗西斯卡站在桥上,望向认真工作的他。

桥下的人看风景,桥上的人看风景里的人。

这美好的画面,成为经典镜头。

忙完后,罗伯特采了一束野菊花送给弗朗西斯卡道谢,手捧花束的弗朗西斯卡此时心中荡起涟漪,于是邀请他去家中喝冰茶。

他欣然受邀。

他们聊过往,聊家庭,聊去过的地方,还聊到了叶芝的《流浪者安古斯之歌》:月亮的银苹果/太阳的金苹果。。

他见多识广、恣意潇洒、浪漫有趣,她听得入神,仿佛找到了心中的诗和远方。

当夜幕降临不得不送走罗伯特那一刻,弗朗西斯卡竟心生依恋,在这种情愫的激发下,她决定驱车前往罗斯曼桥,在桥头钉下一张纸条。

我看了他不到五秒钟就知道我要他。

因为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弗朗西斯卡

爱情是洪水猛兽,说来真的就来了。第一见面,弗朗西斯卡就确定——她喜欢这个男人!

至于是什么原因,张爱玲曾经说过一句话,正好可以诠释缘故。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你也在这里吗?”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小野兽,这个小野兽便是另一个自己,因为世俗和生活的压制长期处于冬眠中,唯有懂它的人才能唤醒它,让它挣脱枷锁勇敢地冲出来。

当弗朗西斯卡遇到罗伯特后,她的小野兽被激活、跑出来了。

三、爱上“自己”。

我在此时来到这个星球上,就是为了这个,弗朗西丝卡。不是为旅行摄影,而是为爱你。——罗伯特·

弗朗西丝卡很确定自己的心意,遇见那一瞬间她就爱上了罗伯特。

而在一杯下午茶、一顿晚餐、一次畅谈后,罗伯特心里对弗朗西丝卡也萌生别样情愫。

两人内心挣扎、煎熬,在进退维谷中举棋不定,最终,她为他挣脱世俗,他为她释放真心。

接下来,影片中场景重点放在弗朗西丝卡家厨房和罗斯曼桥。

他约她到罗斯曼桥,要给她留下最美的一刻,他说:套上你昨晚穿的牛仔裤和圆领衫,还有那双凉鞋,不要别的。我要照一张相,留下你今天早晨的样子,一张只给我们俩的照片。

他们在罗斯曼桥的斜阳和晨辉中,影子渐渐融在一起。

弗朗西丝卡家中、厨房、背影、聊天、音乐、跳舞、一通电话……他们在“危险”的边缘不断地小心试探,暧昧随着夜色的深沉渐渐升起来。

此刻的她不再是家庭主妇、农妇,她是浪漫的优雅的独立有魅力的小女子,既妩媚成熟,又简单澄澈,她心里的“小野兽”正在被他一点点引导释放出来,一发不可收拾。

她沦陷了。

他也是。

与其说此刻他们爱上了对方,不如说是彼此找到了曾经走失的自己,并毫不犹豫地爱上了自己。

因为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骨子里有太多相似的地方。

遇见他,只为遇见自己。

两情相悦的“婚外恋”,大抵都是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而可以说,爱上罗伯特的弗朗西丝卡其实恋上了另一个自己或者曾经的自己。

四、埋藏“自己”。

认识你我用了一下子,爱上你我用了一阵子,忘记你我却用了一辈子。——《廊桥遗梦》

多年后,弗朗西丝卡的一双儿女洛琳和迈克姐弟,两人正当面临家庭离婚的困扰时,意外收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于是一起回到了麦迪逊县童年生活的地方。

母亲留下一封信,希望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罗斯曼桥,于是,这桩尘封多年的往事浮出水面。在母亲的弗朗西丝卡的娓娓讲述中,孩子们知道了母亲与罗伯特在四天时光的故事,也知道了母亲在爱情与责任的抉择中,选择了回归家庭。

当年,在孩子和丈夫回家前,罗伯特希望弗朗西丝卡能与自己一起离开,但他表示会更尊重她的真实意愿,他会等着她一个决定。

而这个决定在他们最后一次遇见中,60秒的剧情将影片主旨推向高点。

与丈夫一起去小镇上采购的弗朗西丝卡,坐在车上看到了雨中的罗伯特,此刻,罗伯特多希望弗朗西丝卡能冲脱束缚向他飞奔过来。一个红灯一分钟的等候,选择在这60秒,错过就是一生,爱与责任,人性与底线,这是一场没有对错但有结果的较量。

她没有下车,尽管她已经做好了打开车门的准备,但最终在泪流挣扎中放弃了唯一的机会。

雨中,他目送她的离开,久久不愿离去。这一转身,便是天涯。

他知道,她是爱他的。就像自己爱她那般。

影片中,得知了母亲这一段情感故事的洛琳和迈克,遵循母亲遗愿,将她的骨灰撒在了罗斯曼桥。

他们也和自己的家庭达成了和解,重归于好。

弗朗西丝卡说:爱情是有魔力的,但如果放弃责任,这份魔力就会消失。

原来,这一切早已注定。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不单是为自己、为某个人而活着,而是有自我的价值归属,需要找到并承担。

所以,如果有一天你也遇到了心中的罗伯特,便会更懂那个找到了自己又埋葬了自己的弗朗西丝卡。

愿岁月长情,愿时光不老。我们还可以一起找自己。

单选|如果你是弗朗西丝卡,如何选择?

离开家,随罗伯特走
回归家庭,深藏这份爱
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