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已经成了陆军的核心兵器之一,尤其近年来随着远程火箭炮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装备此类“大杀器”。而关于远程火箭炮在未来战争中的运用,其实大家讨论得也比较多,甚至“火箭炮洗地”之类的说法都非常流行了。

那么远程火箭炮在战争中究竟能否发挥出人们想象中的那种威力?其实现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战争倒是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观察视角。

在战争开始前,阿塞拜疆军队装备有俄制的龙卷风火箭炮系统。另外在2018年,阿塞拜疆军队还从白俄罗斯引进了“波罗乃兹”火箭炮,该火箭炮是中白联合研制的,原型为A200火箭炮,其最大射程超过了200公里,精度在30米内。

阿塞拜疆军队还装备有土耳其制的T300火箭炮,该火箭炮是土耳其在中国造WS-1B火箭炮基础上研制的。据称其最大射程已经超过了100公里,采用新火箭弹时的精度据说在50米内。

而亚美尼亚军队同样装备有远程火箭炮。

早在1990年代末,亚美尼亚便从中国引进了至少4套WM80火箭炮。WM80远火是在国产83式273毫米火箭炮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最大射程可达80公里,精度的话就不太理想了,毕竟是当时国内刚刚入手远程火箭炮的产物。

不过亚美尼亚也没有将WM80火箭炮视为是战术打击兵器,这款火箭炮在亚美尼亚军队中所起到的是战略威慑兵器的作用。所以在精度方面,亚美尼亚也并不苛求,反正射程足够大就可以了。

引进了WM80火箭炮后,一度让亚美尼亚拥有很多年的心理优势——直到2010年代初,阿塞拜疆开始大规模军备更新后。

我们之前讲过,在1990年代初的亚阿战争中,是亚美尼亚取得了优势,其不仅实际控制了纳卡地区,还占领了纳卡附近7个阿塞拜疆地区,纳卡核心区加上这些地区就是现在所谓的纳卡共和国“疆域”。

这次战争结束后,阿塞拜疆凭借对里海油气田的开发获益颇丰,而亚美尼亚的地理位置尴尬,其经济和社会发展赶不上阿塞拜疆,两国之间的综合国力差距被迅速拉开。

自2010年代起,阿塞拜疆开始与俄罗斯进行大规模军事合作。

2013年时,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表示,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规模为40亿美元,而且以后还会有增长的趋势;2018年,英国简氏防务周刊认为,阿塞拜疆从俄罗斯进口的武器总值已经超过了50亿美元。

同时,阿塞拜疆还从土耳其和以色列引进大批武器,使得亚阿两军在技术装备上的差距日益明显。

在阿塞拜疆军队引进的装备中,俄制龙卷风火箭炮是最令亚美尼亚担忧的,其最大射程可达70到90公里,在70公里最大射程时的精度在150米内。

龙卷风火箭炮的引入使得亚美尼亚手中的几套WM80远火难以抗衡,因此亚美尼亚向俄罗斯表达了其向阿塞拜疆大量出口武器的不满,不过俄罗斯并没有因亚美尼亚的反对,而中止与阿塞拜疆的军事合作。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在战略级兵器上的均势。亚美尼亚也开始从俄罗斯进口龙卷风火箭炮系统,当然了受限于其资金,亚美尼亚引进的火箭炮数量要小于阿塞拜疆。

据2015年的报道,两国当时在执行一份总价值2亿美元的合同,其中除了狙击步枪、反坦克导弹和榴弹发射器外,就是龙卷风火箭炮系统了。相较于昂贵的远程火箭炮系统,前述几类单兵装备的开支并不会很大,因此这笔合同和核心就是龙卷风火箭炮。

在得到了新远火之后,亚美尼亚起码是在装备的技术性能上与阿塞拜疆拉平,因此亚美尼亚方面在展示龙卷风火箭炮时也是非常高调。

同时,亚美尼亚还得到了一批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成为了该导弹的首个海外用户。这批伊斯坎德尔导弹,与亚军之前装备的圆点、飞毛腿等导弹构成了其最核心的战略兵器。

由此可见,俄罗斯在保持亚阿两国军备平衡上,还是很有一套的。

不过阿塞拜疆并没有让亚美尼亚宽心太久,在2018年,其又从白俄罗斯引进了“波罗乃兹”火箭炮,该系统在性能上要压过龙卷风火箭炮。再加上亚阿两国之间在远程火箭炮数量上的巨大差距,其实亚美尼亚的劣势要更明显些。

同时阿塞拜疆在2018年还引进了以色列的“劳拉”战术导弹,以实现与亚美尼亚在此类兵器上的战略平衡。

总的来说,这两个互相较劲的国家是该有的兵器都有,但是在战略级武器的数量和综合实力上则是阿塞拜疆占优势。

在我们的理解中,此类兵器是执行打击对方军事目标任务时所用的。但是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眼中,昂贵的战术导弹暂且不谈,起码在远程火箭炮的运用上则是军民不分,甚至是有意打击民间目标。

早在2016年亚阿之战发生冲突时,两国便动用了龙卷风火箭炮系统;而在最近为期一个多月的较高烈度战争中,双方均出动了远程火箭炮。

在我们的印象中,远程火箭炮一开火,那必然是一炸一大片。

尤其是亚阿两军都是自前苏军演变而来,各自的地面部队都装备有大量坦克、步战车、火炮等重型武器。远程火箭炮打击军队的集结地、物资补给基地及其他重点军事目标应该是十分常见的。

但是不好意思,从现在双方远程火箭炮对军事目标的打击效果来看,并没有表现出多么大的威力,也并没有十分突出的战果。

阿塞拜疆军队目前绝大多数有效战果是无人机取得的,亚美尼亚军队目前绝大多数有效战果是地面步兵和炮兵取得的,那么双方的远程火箭炮都在干什么呢?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确认的是双方虽然都在指责对方使用远火,但自己也都在使用此类兵器,它们更多地被用于打击对方的民用目标,同时战术导弹也被用于打击民用目标。

如亚美尼亚方面称,阿塞拜疆使用远程火箭炮袭击了纳卡地区首府;而阿塞拜疆同样称,亚美尼亚的远火袭击了该国的甘贾市、巴尔达市等平民目标。

也不知道是俄式武器的弹药质量有问题还是两国的使用方式有问题,在交战中均出现了不少未爆弹药,显示的确是远程火箭弹。这是未爆的,而爆炸之后的远火弹药其威力自然是相当大,但袭击的却是民用目标。

很显然,作战双方均将远程火箭炮视为是“袭城战”的利器。通过向对方的重要城市发射远程火箭弹来造成巨大的打击效应,从而摧毁对方军民的抵抗意志。

那么这些远程火箭炮为什么不用于对纯军事目标的打击呢?

第一个原因是火箭炮的精度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国装备的远程火箭炮在精度上尚且不足以执行精准打击军事目标的能力。

首先亚美尼亚装备的WM80火箭炮已经属于老一代远火了,其精度肯定是不行的;而双方装备的俄制龙卷风火箭炮和土制的T300火箭炮,至少在实际使用上没有宣传的效果那么好。

而唯一在指标和打击能力上值得一提的“波罗乃兹”火箭炮,阿军装备的时间还不长,是否形成整建制作战能力还不好说。起码在这次亚阿之战中,该火炮的出镜率要远低于龙卷风火箭炮系统。

除了精度之外,远程火箭炮想要在大射程上发挥威力,还与使用方在战场态势感知、情报获取、通讯指挥控制、精确火力打击、毁伤效果评估能力有极大关系。如果这一套体系保障不了火箭炮在最大射程上的使用,那么远火的最大射程起码在军事意义上要打很大的折扣。

说到这一点,联系下我军在远火上的选择就不难理解了。

众所周知,我军第一款大量装备的远火是03式,在当时国内的一系列远火中,03远火的最大射程并不突出,尤其是比起令大多数朋友津津乐道的卫士火箭炮来说,更是差得很多。

但是03式远火在最大射程的精度是令陆军满意的,而卫士火箭炮的射程虽大,但精度不理想。我军无需将远程火箭炮视为战略级兵器,因此对其精度的要求极高。

换句话说,一些中小国家可以买来卫士系列火箭炮当战略级兵器用,但我们则需要一款更加实用的战术级远程打击兵器。

除了精度与射程外,体系保障能力也是要与之相匹配的,否则看不了那么远,又怎么能打那么远呢?

而我们再看现在中国陆军的远火打击体系,03远火的改进型已经可以打到150公里,而新远火可以打到300公里,使用战术导弹的话射程还会更高。而且这个射程之内的体系保障和弹药精度是可以保证的,具体能打多么准,相信大家多看看军事报道也就知道了。

不过这些放到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身上就不适用了,首先他们手中的装备没那么好,而且体系保障能力也有限。因此在实际使用中,远程火箭炮多被用于对城镇目标的打击上,成为了“袭城战”的利器,这恐怕也是很多中小国家对远火的真正定位了。

所以我们研究远程火箭炮在未来战争中的运用,军事强国的“火箭炮洗地”和弱国的“火箭炮洗地”概念和内涵是不一样的。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很多国家选择不同类型远程火箭炮的目的就很清晰了——对有的国家来说,性能是第一位的;但对另外一些国家来说,排第一位的恐怕就是其他方面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