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已經成了陸軍的核心兵器之一,尤其近年來隨着遠程火箭炮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裝備此類“大殺器”。而關於遠程火箭炮在未來戰爭中的運用,其實大家討論得也比較多,甚至“火箭炮洗地”之類的說法都非常流行了。

那麼遠程火箭炮在戰爭中究竟能否發揮出人們想象中的那種威力?其實現在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之間的戰爭倒是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很好的觀察視角。

在戰爭開始前,阿塞拜疆軍隊裝備有俄製的龍捲風火箭炮系統。另外在2018年,阿塞拜疆軍隊還從白俄羅斯引進了“波羅乃茲”火箭炮,該火箭炮是中白聯合研製的,原型爲A200火箭炮,其最大射程超過了200公里,精度在30米內。

阿塞拜疆軍隊還裝備有土耳其制的T300火箭炮,該火箭炮是土耳其在中國造WS-1B火箭炮基礎上研製的。據稱其最大射程已經超過了100公里,採用新火箭彈時的精度據說在50米內。

而亞美尼亞軍隊同樣裝備有遠程火箭炮。

早在1990年代末,亞美尼亞便從中國引進了至少4套WM80火箭炮。WM80遠火是在國產83式273毫米火箭炮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最大射程可達80公里,精度的話就不太理想了,畢竟是當時國內剛剛入手遠程火箭炮的產物。

不過亞美尼亞也沒有將WM80火箭炮視爲是戰術打擊兵器,這款火箭炮在亞美尼亞軍隊中所起到的是戰略威懾兵器的作用。所以在精度方面,亞美尼亞也並不苛求,反正射程足夠大就可以了。

引進了WM80火箭炮後,一度讓亞美尼亞擁有很多年的心理優勢——直到2010年代初,阿塞拜疆開始大規模軍備更新後。

我們之前講過,在1990年代初的亞阿戰爭中,是亞美尼亞取得了優勢,其不僅實際控制了納卡地區,還佔領了納卡附近7個阿塞拜疆地區,納卡核心區加上這些地區就是現在所謂的納卡共和國“疆域”。

這次戰爭結束後,阿塞拜疆憑藉對裏海油氣田的開發獲益頗豐,而亞美尼亞的地理位置尷尬,其經濟和社會發展趕不上阿塞拜疆,兩國之間的綜合國力差距被迅速拉開。

自2010年代起,阿塞拜疆開始與俄羅斯進行大規模軍事合作。

2013年時,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表示,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軍事技術合作規模爲40億美元,而且以後還會有增長的趨勢;2018年,英國簡氏防務週刊認爲,阿塞拜疆從俄羅斯進口的武器總值已經超過了50億美元。

同時,阿塞拜疆還從土耳其和以色列引進大批武器,使得亞阿兩軍在技術裝備上的差距日益明顯。

在阿塞拜疆軍隊引進的裝備中,俄製龍捲風火箭炮是最令亞美尼亞擔憂的,其最大射程可達70到90公里,在70公里最大射程時的精度在150米內。

龍捲風火箭炮的引入使得亞美尼亞手中的幾套WM80遠火難以抗衡,因此亞美尼亞向俄羅斯表達了其向阿塞拜疆大量出口武器的不滿,不過俄羅斯並沒有因亞美尼亞的反對,而中止與阿塞拜疆的軍事合作。

在這種情況下,爲了維持在戰略級兵器上的均勢。亞美尼亞也開始從俄羅斯進口龍捲風火箭炮系統,當然了受限於其資金,亞美尼亞引進的火箭炮數量要小於阿塞拜疆。

據2015年的報道,兩國當時在執行一份總價值2億美元的合同,其中除了狙擊步槍、反坦克導彈和榴彈發射器外,就是龍捲風火箭炮系統了。相較於昂貴的遠程火箭炮系統,前述幾類單兵裝備的開支並不會很大,因此這筆合同和核心就是龍捲風火箭炮。

在得到了新遠火之後,亞美尼亞起碼是在裝備的技術性能上與阿塞拜疆拉平,因此亞美尼亞方面在展示龍捲風火箭炮時也是非常高調。

同時,亞美尼亞還得到了一批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成爲了該導彈的首個海外用戶。這批伊斯坎德爾導彈,與亞軍之前裝備的圓點、飛毛腿等導彈構成了其最核心的戰略兵器。

由此可見,俄羅斯在保持亞阿兩國軍備平衡上,還是很有一套的。

不過阿塞拜疆並沒有讓亞美尼亞寬心太久,在2018年,其又從白俄羅斯引進了“波羅乃茲”火箭炮,該系統在性能上要壓過龍捲風火箭炮。再加上亞阿兩國之間在遠程火箭炮數量上的巨大差距,其實亞美尼亞的劣勢要更明顯些。

同時阿塞拜疆在2018年還引進了以色列的“勞拉”戰術導彈,以實現與亞美尼亞在此類兵器上的戰略平衡。

總的來說,這兩個互相較勁的國家是該有的兵器都有,但是在戰略級武器的數量和綜合實力上則是阿塞拜疆佔優勢。

在我們的理解中,此類兵器是執行打擊對方軍事目標任務時所用的。但是在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眼中,昂貴的戰術導彈暫且不談,起碼在遠程火箭炮的運用上則是軍民不分,甚至是有意打擊民間目標。

早在2016年亞阿之戰發生衝突時,兩國便動用了龍捲風火箭炮系統;而在最近爲期一個多月的較高烈度戰爭中,雙方均出動了遠程火箭炮。

在我們的印象中,遠程火箭炮一開火,那必然是一炸一大片。

尤其是亞阿兩軍都是自前蘇軍演變而來,各自的地面部隊都裝備有大量坦克、步戰車、火炮等重型武器。遠程火箭炮打擊軍隊的集結地、物資補給基地及其他重點軍事目標應該是十分常見的。

但是不好意思,從現在雙方遠程火箭炮對軍事目標的打擊效果來看,並沒有表現出多麼大的威力,也並沒有十分突出的戰果。

阿塞拜疆軍隊目前絕大多數有效戰果是無人機取得的,亞美尼亞軍隊目前絕大多數有效戰果是地面步兵和炮兵取得的,那麼雙方的遠程火箭炮都在幹什麼呢?

到目前爲止,我們可以確認的是雙方雖然都在指責對方使用遠火,但自己也都在使用此類兵器,它們更多地被用於打擊對方的民用目標,同時戰術導彈也被用於打擊民用目標。

如亞美尼亞方面稱,阿塞拜疆使用遠程火箭炮襲擊了納卡地區首府;而阿塞拜疆同樣稱,亞美尼亞的遠火襲擊了該國的甘賈市、巴爾達市等平民目標。

也不知道是俄式武器的彈藥質量有問題還是兩國的使用方式有問題,在交戰中均出現了不少未爆彈藥,顯示的確是遠程火箭彈。這是未爆的,而爆炸之後的遠火彈藥其威力自然是相當大,但襲擊的卻是民用目標。

很顯然,作戰雙方均將遠程火箭炮視爲是“襲城戰”的利器。通過向對方的重要城市發射遠程火箭彈來造成巨大的打擊效應,從而摧毀對方軍民的抵抗意志。

那麼這些遠程火箭炮爲什麼不用於對純軍事目標的打擊呢?

第一個原因是火箭炮的精度問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兩國裝備的遠程火箭炮在精度上尚且不足以執行精準打擊軍事目標的能力。

首先亞美尼亞裝備的WM80火箭炮已經屬於老一代遠火了,其精度肯定是不行的;而雙方裝備的俄製龍捲風火箭炮和土製的T300火箭炮,至少在實際使用上沒有宣傳的效果那麼好。

而唯一在指標和打擊能力上值得一提的“波羅乃茲”火箭炮,阿軍裝備的時間還不長,是否形成整建制作戰能力還不好說。起碼在這次亞阿之戰中,該火炮的出鏡率要遠低於龍捲風火箭炮系統。

除了精度之外,遠程火箭炮想要在大射程上發揮威力,還與使用方在戰場態勢感知、情報獲取、通訊指揮控制、精確火力打擊、毀傷效果評估能力有極大關係。如果這一套體系保障不了火箭炮在最大射程上的使用,那麼遠火的最大射程起碼在軍事意義上要打很大的折扣。

說到這一點,聯繫下我軍在遠火上的選擇就不難理解了。

衆所周知,我軍第一款大量裝備的遠火是03式,在當時國內的一系列遠火中,03遠火的最大射程並不突出,尤其是比起令大多數朋友津津樂道的衛士火箭炮來說,更是差得很多。

但是03式遠火在最大射程的精度是令陸軍滿意的,而衛士火箭炮的射程雖大,但精度不理想。我軍無需將遠程火箭炮視爲戰略級兵器,因此對其精度的要求極高。

換句話說,一些中小國家可以買來衛士系列火箭炮當戰略級兵器用,但我們則需要一款更加實用的戰術級遠程打擊兵器。

除了精度與射程外,體系保障能力也是要與之相匹配的,否則看不了那麼遠,又怎麼能打那麼遠呢?

而我們再看現在中國陸軍的遠火打擊體系,03遠火的改進型已經可以打到150公里,而新遠火可以打到300公里,使用戰術導彈的話射程還會更高。而且這個射程之內的體系保障和彈藥精度是可以保證的,具體能打多麼準,相信大家多看看軍事報道也就知道了。

不過這些放到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身上就不適用了,首先他們手中的裝備沒那麼好,而且體系保障能力也有限。因此在實際使用中,遠程火箭炮多被用於對城鎮目標的打擊上,成爲了“襲城戰”的利器,這恐怕也是很多中小國家對遠火的真正定位了。

所以我們研究遠程火箭炮在未來戰爭中的運用,軍事強國的“火箭炮洗地”和弱國的“火箭炮洗地”概念和內涵是不一樣的。從這個角度去看的話,很多國家選擇不同類型遠程火箭炮的目的就很清晰了——對有的國家來說,性能是第一位的;但對另外一些國家來說,排第一位的恐怕就是其他方面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