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白云山外无享食,春去秋来不见光。

洛阳已是近咫尺,何日到那清明时。

话说冯少师、郑兴、薛贵、铁坨子带领喽啰兵奔洛阳方向而来,沿途救济逃难百姓,对失散的散兵,无论原是瓦岗军、还是骁果军,愿意加入的,一律收编,并由郑兴负责指挥调度。冯少师从大量逃兵和百姓口中得知,李密的瓦岗军现在兴洛仓(位于今巩县境内,即洛口仓),而兴洛仓已是近在咫尺,大部队收编的人数已经多达几千人之众,郑兴边行军边操练人马,冯少师则临时命薛贵、铁坨子分别担任郑兴的副官协助操练士兵,但过不了几日这粮草渐渐成了问题,除了铁坨子从白云山带来的大量物资,逃难人员自带的粮食,经不住这么多人的消耗。

好在洛口仓已经近在咫尺,冯少师亲写书信,命探子火速通禀兴洛仓的李密。探子不敢耽误,迅速将书信送到李密手中。李密收信见曰:“我是长安唐王李渊特使,唐王久仰将军大名,如若将军愿从唐王调遣,唐王将保举将军为大唐威武大将军,武安侯,并世袭爵位,另将军本部仍可自管,只需举旗大唐即可。”李密见了书信,想了想说道:“你部几千人列于城外,本将军知你等是收编逃难的百姓和兵士,其中还有互敌的瓦岗与骁果,不过你们一路上秋毫无犯,队列齐整,足见你们领将的水准不一般。”探子回道:“我领将为唐王驸马爷冯少师,其领王命一路辗转来见李将军,望双方交好共举大义。”李密说道:“你回去告诉驸马,明日我将大摆宴席,为驸马接风洗尘,另外,你们那几千人马在城外待命即可。”

探子速回禀报,转天一早,兴洛仓城门大开,李密领众将出得城来迎接,冯少师随探子入兴洛仓,郑兴等领兵在城外候命,冯少师进得城来,只见城内瓦岗军军旗招展,兵士精神抖擞,个个手持长戟伫立两旁,再看那瓦岗首领李密,银盔银甲虎啸饰,大红披风飘零零,腰间丝绦别宝剑,脚下熊皮厚底靴,看那面容,年方三十五六,堂堂一表,凛凛一躯,八尺有馀身材,面白唇红,顶黄眼碧,威仪猛勇力敌万人,看的那驸马冯少师好生喜欢。李密下马迎接并握住冯少师的手说道:“驸马远道而来,李密有失远迎,失礼失礼。”冯少师忙回道:“我来讨烦将军,带来众多人马,助力将军,共辅大唐。”

两人有说有笑,在众人簇拥之下,来到兴洛仓粮仓府,原来,这官衙位于粮仓之中,四周都是高十丈的储粮筒仓,这里面就是人们为之向往而又是当今天下都缺少的粮食,而李密却守着如此富饶的粮仓,怎么能不让争夺天下的各路诸侯艳羡?所以,谁要是拉拢住了李密,谁争夺天下的胜算就更大,更何况李密本身就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真是要兵有兵,要粮有粮,要将有将,而此时愿意结交唐王李渊,正好两人心中有种默契,都姓李,似乎都是谶言中的那个主角,这就有些微妙了,更何况在李密心中,李渊是他所能看得上的唯一竞争者或宿主。

李密此时心想:“李渊是关中世袭贵族,现占据隋都长安,对外号称大唐,而且兵多将广,是争得天下的抢手货,而我瓦岗军,虽然强大,但刚刚经历了与骁果军之间的大战,虽然我方险胜,但也重伤了元气,需要休养生息,而现在洛阳城的王世充也正虎视眈眈,王世充较李渊来说,无论是个人魅力,还是格局,及人心所向,都是有很大差距的,我李密现在的窘境,可以暂时来答应李渊,这样为我后期和洛阳王世充争个高低有了一定的保障,唐王的结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对大唐驸马必须重视,况且人家还带来几千人马,并表示愿意助我一臂之力。”

步入官衙,排开宴席,李密与冯少师并肩而坐,开宴后载歌载舞好不热闹,李密高兴之时对冯少师说道:“驸马,我已命令本部给驻扎在城外的几千军马送去了粮草和酒肉,足够他们好好享用一番的了。”冯少师一听非常高兴:“李将军如此豪爽真令我等感动,我一定向唐王奏说将军的盛情,为了表达将军的厚待,明天我城外的几千人马编入瓦岗军部,我也听候将军的调遣,以补充将军因与骁果军之战兵力短缺的问题。”李密一听大喜:“我瓦岗现在正是缺兵之时,冯驸马此举真是雪中送炭啊。”冯少师也忙回应道:“将军肯接受小部人马,实属本部之荣幸,一解我等缺粮之窘境。”

就这样,二人达成了默契,转天,城外几千人的队伍都挑起了瓦岗军的军旗,李密在城头举行了重大的接收仪式,将他们全部编入军中,并在冯少师的要求下,任命冯少师挂职了瓦岗军唐部大将军职,听从瓦岗军的统一部署并统帅本部军马,李密也为这支唐军补充了大量的物资粮草,并将唐军分成四部分负责仓城城防。一切准备就绪,这敌人就来了,原来,洛阳的王世充一直在密切关注李密瓦岗军的动态,本来瓦岗和骁果两军之战,王世充就是坐山观虎斗,现在骁果一败涂地可暂不去理会,这瓦岗军虽然实力强大,但经过这次重创正是他王世充捡便宜的时候。于是,王世充以越王杨桐的名义,号令三军向瓦岗老巢兴洛仓而来。

要知王世充重兵压境,李密瓦岗军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声明」:《秦王贴身带刀护卫》文中插图皆来源于网络,在此特表感谢,如有侵权,敬请联系作者删除。《秦王贴身带刀护卫》部分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特此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