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白雲山外無享食,春去秋來不見光。

洛陽已是近咫尺,何日到那清明時。

話說馮少師、鄭興、薛貴、鐵坨子帶領嘍囉兵奔洛陽方向而來,沿途救濟逃難百姓,對失散的散兵,無論原是瓦崗軍、還是驍果軍,願意加入的,一律收編,並由鄭興負責指揮調度。馮少師從大量逃兵和百姓口中得知,李密的瓦崗軍現在興洛倉(位於今鞏縣境內,即洛口倉),而興洛倉已是近在咫尺,大部隊收編的人數已經多達幾千人之衆,鄭興邊行軍邊操練人馬,馮少師則臨時命薛貴、鐵坨子分別擔任鄭興的副官協助操練士兵,但過不了幾日這糧草漸漸成了問題,除了鐵坨子從白雲山帶來的大量物資,逃難人員自帶的糧食,經不住這麼多人的消耗。

好在洛口倉已經近在咫尺,馮少師親寫書信,命探子火速通稟興洛倉的李密。探子不敢耽誤,迅速將書信送到李密手中。李密收信見曰:“我是長安唐王李淵特使,唐王久仰將軍大名,如若將軍願從唐王調遣,唐王將保舉將軍爲大唐威武大將軍,武安侯,並世襲爵位,另將軍本部仍可自管,只需舉旗大唐即可。”李密見了書信,想了想說道:“你部幾千人列於城外,本將軍知你等是收編逃難的百姓和兵士,其中還有互敵的瓦崗與驍果,不過你們一路上秋毫無犯,隊列齊整,足見你們領將的水準不一般。”探子回道:“我領將爲唐王駙馬爺馮少師,其領王命一路輾轉來見李將軍,望雙方交好共舉大義。”李密說道:“你回去告訴駙馬,明日我將大擺宴席,爲駙馬接風洗塵,另外,你們那幾千人馬在城外待命即可。”

探子速回稟報,轉天一早,興洛倉城門大開,李密領衆將出得城來迎接,馮少師隨探子入興洛倉,鄭興等領兵在城外候命,馮少師進得城來,只見城內瓦崗軍軍旗招展,兵士精神抖擻,個個手持長戟佇立兩旁,再看那瓦崗首領李密,銀盔銀甲虎嘯飾,大紅披風飄零零,腰間絲絛別寶劍,腳下熊皮厚底靴,看那面容,年方三十五六,堂堂一表,凜凜一軀,八尺有餘身材,面白脣紅,頂黃眼碧,威儀猛勇力敵萬人,看的那駙馬馮少師好生喜歡。李密下馬迎接並握住馮少師的手說道:“駙馬遠道而來,李密有失遠迎,失禮失禮。”馮少師忙回道:“我來討煩將軍,帶來衆多人馬,助力將軍,共輔大唐。”

兩人有說有笑,在衆人簇擁之下,來到興洛倉糧倉府,原來,這官衙位於糧倉之中,四周都是高十丈的儲糧筒倉,這裏面就是人們爲之嚮往而又是當今天下都缺少的糧食,而李密卻守着如此富饒的糧倉,怎麼能不讓爭奪天下的各路諸侯豔羨?所以,誰要是拉攏住了李密,誰爭奪天下的勝算就更大,更何況李密本身就是一個了不得的人物,真是要兵有兵,要糧有糧,要將有將,而此時願意結交唐王李淵,正好兩人心中有種默契,都姓李,似乎都是讖言中的那個主角,這就有些微妙了,更何況在李密心中,李淵是他所能看得上的唯一競爭者或宿主。

李密此時心想:“李淵是關中世襲貴族,現佔據隋都長安,對外號稱大唐,而且兵多將廣,是爭得天下的搶手貨,而我瓦崗軍,雖然強大,但剛剛經歷了與驍果軍之間的大戰,雖然我方險勝,但也重傷了元氣,需要休養生息,而現在洛陽城的王世充也正虎視眈眈,王世充較李淵來說,無論是個人魅力,還是格局,及人心所向,都是有很大差距的,我李密現在的窘境,可以暫時來答應李淵,這樣爲我後期和洛陽王世充爭個高低有了一定的保障,唐王的結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對大唐駙馬必須重視,況且人家還帶來幾千人馬,並表示願意助我一臂之力。”

步入官衙,排開宴席,李密與馮少師並肩而坐,開宴後載歌載舞好不熱鬧,李密高興之時對馮少師說道:“駙馬,我已命令本部給駐紮在城外的幾千軍馬送去了糧草和酒肉,足夠他們好好享用一番的了。”馮少師一聽非常高興:“李將軍如此豪爽真令我等感動,我一定向唐王奏說將軍的盛情,爲了表達將軍的厚待,明天我城外的幾千人馬編入瓦崗軍部,我也聽候將軍的調遣,以補充將軍因與驍果軍之戰兵力短缺的問題。”李密一聽大喜:“我瓦崗現在正是缺兵之時,馮駙馬此舉真是雪中送炭啊。”馮少師也忙回應道:“將軍肯接受小部人馬,實屬本部之榮幸,一解我等缺糧之窘境。”

就這樣,二人達成了默契,轉天,城外幾千人的隊伍都挑起了瓦崗軍的軍旗,李密在城頭舉行了重大的接收儀式,將他們全部編入軍中,並在馮少師的要求下,任命馮少師掛職了瓦崗軍唐部大將軍職,聽從瓦崗軍的統一部署並統帥本部軍馬,李密也爲這支唐軍補充了大量的物資糧草,並將唐軍分成四部分負責倉城城防。一切準備就緒,這敵人就來了,原來,洛陽的王世充一直在密切關注李密瓦崗軍的動態,本來瓦崗和驍果兩軍之戰,王世充就是坐山觀虎鬥,現在驍果一敗塗地可暫不去理會,這瓦崗軍雖然實力強大,但經過這次重創正是他王世充撿便宜的時候。於是,王世充以越王楊桐的名義,號令三軍向瓦崗老巢興洛倉而來。

要知王世充重兵壓境,李密瓦崗軍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聲明」:《秦王貼身帶刀護衛》文中插圖皆來源於網絡,在此特表感謝,如有侵權,敬請聯繫作者刪除。《秦王貼身帶刀護衛》部分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特此聲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