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材料,以“立正”爲題,寫一篇記敘文或議論文。

在學校體育課上或軍訓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基本的整隊姿勢,那就是“立正”。“立正”可以理解爲站得直,行得正。生活中,無論做人做事,我們都需要“立正”的精神與毅力,這樣,我們的青春纔會充滿朝氣,充滿正氣。

要求:①立意明確;②文體特徵明顯;③不得抄襲;④不少於600字。

範文:

立正

抬頭,挺胸,小腹略收……

五指併攏,手貼褲縫……

一提到軍訓,腦海裏馬上便閃過兩個字——立正。一次又一次,立正的口令在耳邊迴響。號令一出,隨之而來的便是幾十分鐘的“雷打不倒,風雨不動”的站立,大家好似一排排旗杆,靜止,筆挺。似乎時間的鐘擺,在下令的那一霎那,停止了擺動……

立正,正的是形。

頭一抬,信心倍增;胸一挺,英姿颯爽。往日的無精打采,平時的彎腰駝背都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矯健的身姿,無畏的氣概。我們眼神好似蒼鷹,炯炯有神,流露着勇往直前的憧憬。我們高昂的頭顱,洋溢出無比的自信,我們就像勁松一般挺拔,充滿青春的活力。我們每一個人,都閃耀着新一代一中人的蓬勃朝氣。

立正,正的是性。

一聲令下,十分鐘,二十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都要紋絲不動,這是耐性;一旦站定,有汗不能擦,有癢不能撓,眼鏡歪了不能扶,小蟲亂飛不能趕,這是忍性。不論在幹什麼,不論在想什麼,只要口令一下,一切活動都要停止,這是服從性。這其中的每一個,都是一個合格的學生所必須的品質,過去的散漫,反叛,浮躁和嬌弱,在命令下達的一霎那,都要灰飛煙滅,只有這樣,在高中艱苦的學習生活中,才能遊刃有餘,百戰不殆。

立正,正的是心。

正所謂“心正才能身正”。我們的品德也要像立正一樣正直,不屈。高中不僅是知識學習的大好時機,它也是我們人身定位的關鍵時刻。要成才,先成人。知識固然重要,但有了知識卻沒有良好的品格無疑是最可怕的,就像大樹,即使再粗壯,沒有挺拔的枝幹,也無法成爲棟樑。因此在學習知識之前,先養成正直的品格,才能成爲有益於社會的棟樑之才。

立正:正形,正性,正心。這纔是軍訓,這“高中第一課”的內在含義。鳳凰涅磐,浴火重生,我們有理由相信,軍訓過後的我們一定能蛹化成蝶,實現成長與蛻變;我們有理由相信軍訓過後的明天一定會絢麗無比,點綴着希望與激情。經過軍訓的洗禮,我們會更加堅強地邁向人生,讓我們執着,讓我們堅持,讓我們向立正敬禮,向軍訓敬禮!

行文思路:根據題幹要求,使用“立正”爲題。開篇兩段照應題目寫“立正”的姿勢,簡潔利落,頗具畫面感,省略號引發讀者聯想想象,豐富文本內容。第三段呼應開頭段又引出下文,使用比喻修辭,長短句結合,生動形象具體,抑揚頓挫,具有意境美。第四段“立正,正的是形”,第六段“立正,正的是性”,第八段“立正,正的是心”,以小標題兼中心句的形式結構篇章,既平行並列又層層遞進,從三方面表現“立正”這個話題,思路清晰條理清楚。結尾“立正:正形,正性,正心”總結全文。併發出呼籲和號召:“我們有理由相信,軍訓過後的我們一定能蛹化成蝶,實現成長與蛻變;我們有理由相信軍訓過後的明天一定會絢麗無比,點綴着希望與激情。經過軍訓的洗禮,我們會更加堅強地邁向人生,讓我們執着,讓我們堅持,讓我們向立正敬禮,向軍訓敬禮!”

【審題】這是一道給材料兼命題作文。這類作文寫作時必須以給定題目“立正”爲題,寫作時材料相關的內容自由選擇,可用可不用,但對於沒思路的學生而言,所給材料“在學校體育課上或軍訓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基本的整隊姿勢,那就是“立正”。“立正”可以理解爲站得直,行得正。生活中,無論做人做事,我們都需要“立正”的精神與毅力,這樣,我們的青春纔會充滿朝氣,充滿正氣”起提示作用,所以有必要解讀一下。

提到“立正”自然會想到“稍息”,更會想到“軍訓”,以及相關的人物、事件,所思考所感,或者也可以聯想起上課“起立”的情形,進而想到有板有眼的認真生活正直做人等等。可見“立正”一詞,既有本義(淺層意),更有比喻象徵義(深層義),寫作時從哪一個角度寫都可以,儘量由淺入深層層深入,表現思維的敏捷睿智,思考的深入全面,認知的邏輯性及積累的廣博。爲了打開思路旁徵博引,可以使用造詞句或聯想想象的方法,比如由“立正”想到儀式,還有軍隊,國家,氣勢,精神等等,可謂包羅萬象無所不及。

立意角度:

(1)立正,敬禮,揚我國威。

(2)立得正站得直行的端。

(3)君子以自強不息,軍姿以立正。

(4)立正,是姿態,是大國精神。

可用素材:

(1)看着又一次冉冉升起的國旗,聽着又一次奏響的《義勇軍進行曲》,你是否在心中默默告訴自己:“中國人,立正!”早在剛步入小學時,老師就告訴我們:升旗時候應脫帽行注目禮。但這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話語爲何卻在今天被我們拋之腦後呢?升旗應該是一件嚴肅莊重的事,不知爲何,總有人在五星紅旗升起時沒有穆然肅立、注視國旗。

國旗,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在那戰亂的歲月裏,國旗是子彈,是槍,是炮。一面國旗,讓多少戰士在身處絕地時,愈戰愈勇,奮不顧身。在客居他鄉的僑胞心中,國家,是心靈永恆的歸宿。一抹鮮紅牽起了千里萬里的思念。奧運會上,國旗是無言的吶喊,我們誰也不會忘記劉翔披着五星紅旗,懷着喜悅與自豪飛奔在雅典賽場上的情景。

(2)前段時間,我校舉行了“我與外國青少年比素質”活動,其實每一次聽到國歌、看到國旗都能嚴肅地行注目禮不也是一種素質嗎?很難想象一個不論何時、何地聽到國歌響起,看到國旗升起時,都能莊嚴行禮的民族不是一個強大的具有凝聚力的民族。人不僅爲自己而生,更應爲祖國活着,愛國並不一定需要拋頭顱,灑熱血,或是把家中的日貨全都砸掉,或是去夷陵廣場上游行,或是成日高歌“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愛國”二字是神聖的,是一種崇高的感情,這感情銘刻於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讓我們在每一次升旗時認真地凝望國旗,讓那鮮豔的紅色灼熱我們每一顆赤子之心,讓那神聖的國旗飄揚在胸前,每時、每地。

(3)也許,有的人認爲上學就是來學知識的,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但我們作爲學生,要先成人,後成才,中國一直沒有諾貝爾獎,並不是因爲中國人不行,而是那些“行”的中國人在功成名就後卻失去了國籍。中國並不缺乏知識,而是缺乏凝聚力!凝聚抑或凝視,團結抑或嚴肅,就來自這看似平凡的升旗。

“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你的名字,比我的生命更重要。”這激昂的旋律始終在心中迴盪,無論何時,當國旗與朝陽一同冉冉升起時,懷着對祖國的熱愛,凝視那炙熱的色彩,不論是心情愉悅或是傷悲,人生得志或坎坷,愛國的感情在一切情感之上,它是一種紐帶,是一種號令。當國歌響起,國旗升起時,懷着對中華的敬仰,高唱那從戰火中傳來的旋律,告訴自己:“中國人,立正!”

(4)站立是人最基本的站姿,它是一種靜態的美!正確的站姿,身體應該與地面垂直,挺胸,收腹,抬頭。站立時請不要歪脖子,斜腰,曲腿,在一些正式的場合不要將手插在口袋裏或者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那樣有失儀態的莊重。

高三寫作訓練:一棵大樹的心願

揭開任務驅動型作文的神祕面紗

記敘文訓練:有一種甜

2020屆高三語文古詩鑑賞: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古詩詞鑑賞:池口風雨留三日,有客有客字子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