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敏/文

五月的風,細膩溫潤,陽光格外燦爛。初見劉曉燕,正值中午時分,在府谷縣第三小學的少大隊活動室裏,她正被一大羣學生簇擁着,伴着清朗的聲音,黨的光輝歷程從她口中娓娓道來,胸前的紅領巾像跳動的火苗一樣澆築着淺夏的熱情。笑容滿溢,渾身散發着陽光的味道,這便是採訪過程中,劉曉燕留給記者的印象。

自2002年任教以來,她始終如一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這一干,就是十六年。十六年來,她兢兢業業,甘於奉獻,以滿腔的熱情和無悔的信念,立足三尺講臺,堅守在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中。

精於鑽研教學相長

蘇格拉底說:幸福在於一個人擁有智慧和知識,並且能夠運用這些智慧和知識。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她深知,只有具備了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紮實的理論基礎、深厚的知識底蘊,才能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高屋建瓴,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她每天迎着朝陽而來,踏着月色而歸。學校、班級、家庭三點一線構成了她的生活軌跡。閱讀書籍、設計教案、製作課件、撰寫論文,是她的工作常態。辦公桌前,一本本、一摞摞厚厚的筆記本,記錄了她多少個挑燈伏案的夜晚。

作爲學校學科帶頭人,她深知肩上的擔子更重。她帶頭上公開課、示範課、彙報課,帶領身邊的青年教師共同進步。尤其是在參加每年縣、市、省級教學大賽的那段日子裏,她與參賽教師一起備課,一起討論,不斷的摩課,她指導的5名教師先後被評爲“縣教學能手”。她一遍遍地修改教學設計、一遍遍地沉思教學環節、一遍遍地對着鏡子反覆練習。星星做伴,月亮爲友,無數個寂靜的深夜見證着她的勤勉。

近幾年,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她在教育領域中的步伐並沒有停止,而是不斷尋求轉換和突破。她在工作之餘,積極參加各類網絡和實地培訓,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積極撰寫教育論文。爲了喫透一個教學內容,她常常找遍所有的案例,淺析,專心研究、同課異構、體會他家之長。爲了設計紮實有效的質疑環節,她反覆斟酌,仔細推敲。憑着一番刻苦鑽研,在多年教學實踐的磨研中,她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苦心人天不負。在搞好常規教學工作的同時,2017年,她主持參與了榆林市教科所規劃課題《青少年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實施策略》的研究,已取得多項階段性成果。國家級課題《新形勢下,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立德樹人全方位育人體系的研究》,目前也正在申報中。

關愛學生從心出發

魯迅說過:教育根植於愛。在劉曉燕的教育筆記扉頁上寫着這樣一句話:“在孩子們小小的心田種下一粒愛的種子,用心去澆灌,教給他們知識,更多的教會他們做怎樣的人,做一善良有責任心,敢於擔當的人,每個孩子都是一株美麗的花,只是花期不同,別急,靜待花開,孩子們,我愛你們。”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十六年來,她盡心盡力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學生的關愛細緻入微,無處不在。班裏的孩子過生日,她帶領全班同學送上祝福;班裏的孩子生病了,她體貼備至帶去問候;班裏的孩子犯了小錯誤,她耐心教導說服教育;每一次成績的進步,她都爲孩子們感到自豪和高興。

她深沉而細膩的師愛,架起了師生間友誼的橋樑。課堂上,她極大限度地爲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激發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外,孩子們喜歡和她玩遊戲,跟她談心事,聊家常。誰家買了電腦,誰家父母吵了架,她總是第一個知道……一個學生曾在作文中寫道:“如果讓我給劉老師打分,我會毫不猶豫地拿起筆,打一個大大的‘優’字,外加一顆紅紅的五星”。許多孩子說:“劉老師,她是我們的好朋友。”這種亦師亦友的關係 ,爲她和學生之間搭建起了信任的橋樑。去年生日,也是劉曉燕最難忘的一天,黑板上彩筆精心勾勒的花邊,繽紛卡片上的祝福語,精美的蛋糕、彩色的氣球,三年一班的學生,用稚嫩的雙手和真摯的心爲她準備了一個溫馨的“生日驚喜”。

十六年的教學生涯讓劉曉燕深刻地體會到了什麼叫“累並快樂着”,她把自己的青春和愛傾注在了她所追求的教育事業上,傾注在了每一個學生身上。

傾心教育甘爲人梯

陶行知說過:捧着一顆心,不帶半根草去。憑着出色的能力,2015年,她被學校委以重任,擔任學校少大隊輔導員。她又開始思考:怎樣讓更多的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怎樣讓更多的孩子在活動中得到鍛鍊?一番努力下,她組織實施了“勵志少年”激勵卡評價辦法,評選校勵志少年,舉行頒獎儀式,讓同學們向身邊榜樣學習。她設計參與了學校的各類活動,“每週小小演說家評選”“校園小主持人大賽”“我是家務小能手”“勞動科技大賽”《論語》《弟子規》演講誦讀比賽等一系列活動,爲學生搭建實踐鍛鍊的舞臺。此外,她還通過微信平臺、紅領巾廣播、電子屏展播形成一個多維的宣傳平臺,讓更多的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得在其中。

每年的六一兒童節,是孩子們的盛會,同時也是劉曉燕最繁忙的時候。節目評選指導、寫節目串詞、獻詞、主持人培訓、節目安排、場地佈置以及背景設計等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都經過她的思量和安排。2016年六一前夕,她的母親因膽結石住院,手術當天,由於忙於學校的工作,她沒能陪在母親身邊。談及此,她愧疚之情湧上心頭,幾度哽咽落淚。

都說教師的孩子找不到爸爸媽媽,她又何嘗不是呢?她的兩個孩子上幼兒園,她未曾接送過一回,也沒有參加過一次親子活動,孩子家長會,她總是在給別人家的孩子開家長會。所有對家人的虧欠,在所帶畢業班學生回母校看望她時送的一朵小花、在運動場上孩子們奮力奔跑、在舞臺上孩子們盡情的展示中,化成一股動力,激勵着她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當耕耘爲播種而忙碌的時候,當播種爲收穫而憧憬的時候,當收穫爲豐收而喝彩的時候,劉曉燕在平凡的崗位上,收穫了自己的幸福碩果。她先後被評爲“縣青年崗位能手”“縣教學能手”“縣教育網優秀通訊員”“縣巾幗建功標兵”“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省少先隊活動課說課展示優秀選手”“省教學能手”,此外,她還被聘爲“國培計劃”遠程培訓學科輔導教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面對榮譽,她這樣說道:“成績總是屬於過去,關鍵要看未來。一個人只要有追求,有愛心,那他將永遠是快樂和充實的人。我平凡得像深邃海洋裏的一滴水,我無怨無悔,我會繼續我的事業,充實我的人生。”

“教育是幸福的,與孩子們在一起交流、探討是快樂的,教育不僅是我的職業,更是我的事業。”這,就是劉曉燕。以十六年的光陰,辛勤耕耘在教學這片沃野上,用愛心、耐心,更用慧心,詮釋出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的本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