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从最早有文献记载的有虞时代舜所设的庠,到春秋战国诸子的“百家争鸣”,再到隋唐时期繁荣的“科举取士”......每一个阶段都带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

中国人历来也是重视教育的,自古以来,便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进入现代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更甚。各种虎妈虎爸、鸡娃父母层出不穷,网上也经常流传一些段子:

问:“孩子刚上小学,掌握3000单词够不够?”答:“在美国肯定是够了,在海淀区可能不够!”

总的来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为在中国,孩子从小掌握的知识越多,似乎也意味着以后能够有“更好”的出路。

但这种美好的期望却催生了教育的畸形发展,一种神奇的教育方式——“神童”教育出现了。它以培养世界顶级人才为“愿景”,以“神童可复制、量产”为噱头,以“量子波动”为方法论,背后却是一场利益的狂欢。

“利益熏心父亲借女儿9岁高考炒作”

2016年6月8日,一则“河南省商丘市9岁女孩张易文参加高考”的报道引发热议,张易文被冠以“天才”“神童”称号;前不久,“女孩毕业后未深造 在父亲私塾当助教月薪1000元”的新闻又让人疑惑。

而2020年9月10日,最新消息传来,张易文父亲张民弢的私塾被查封:属非法办学,硬件师资都不合格。

早在2013年当地教体局就曾对张民弢的私塾进行过取缔,后来张民弢没挂牌,以“家庭式教育”躲过了一次次排查。不止是没有办学资质,据《新京报》报道,张民弢的简历含大量造假内容,“游学”“博士”,以及与著名学者的关系等均系伪造。

回顾张民弢女儿高考细节,咚咚妈发现,当年她高考成绩总分172分,其中语文46分,数学31分,英语37分,理科综合58分。这样的成绩不要说上一所好大学,连当年河南高考的专科批分数线180分都够不着,严格来说,张易文连大学都上不了。

2016年河南高考理科分数线

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张民弢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考一所好大学,而在于故意制造“9岁高考”的噱头,以此来为自己的“非法私塾”做宣传。在接送女儿高考时,张民弢还特意穿上了“承包小学幼儿园,十八岁轻松考研”广告衫,玩得一手好营销。

在女儿专科毕业后,便被张民弢拉到自己的私塾就业,并以“神童”进行高调的宣传,来为自己招生。与女儿1000工资相对比的,是张民弢私塾学前班9000元,小学1万元,六年级和初中1.2万元的收费。看似一本万利,其实是以最大的代价——女儿的人生,作为抵押。

更让人惋惜的是,现在私塾还有20多个学生,他们在那里接受张民弢的“圣贤人格”的神童教育,如今私塾被查封,他们不得不“跌落人间”,进入学校与其他“普通”的孩子一起学习,也许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家长们曾经对他们寄予了“神童”的厚望......

打开张民弢私塾的公众号“圣童家学”,易通君发现这个账号至今仍在运行和更新。里面的文章充斥着“6岁一年会读书”、“十二包上高中十五包上本科”的“露骨”的宣传,其所宣传的“教育理念”更是不敢苟同!

“露骨”宣传

我们不知道已经有多少孩子通过张民弢的私塾“顺利毕业”,走向社会,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已经达成了宣传所说的“目标”。但是作为家长,您真的忍心把孩子的一生作为赌注,去走所谓的“捷径”吗?这代价未免有些太高了吧!

其实类似张民弢的新闻不胜枚举:“日作2000首诗”、“量子波动速读”,以及成人版的“听懂掌声”等等。以“复制神童”为外衣包裹的“成功学”贩卖的是人们对生活、对未来的焦虑,谁都想子成龙、女成凤,可社会的顶层永远只有一小部分,过度追求所谓的“优秀”“顶尖”,最后得到的可能不是个人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是畸形的教育产业与教育诈骗的陷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