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一则“中方空间站将美国拒之门外”的消息在网络上传开。那么空间站的存在,对于中美两国的意义是什么?空间站的作用是瞄准科学实验和平利用太空?还是用于大国争夺高边疆?这个问题还是很有讨论的价值。

其实所谓的“中方空间站将美国拒之门外”的消息,更多是一些人在拿旧消息重新炒作。例如这条消息的说法是“中国已经收到了27个国家的申请,中方在评核后,已批准了18个国家进驻天宫空间站的资格。值得一提的是美帝也申请了,不过被直接拒绝了。”这个说法不但是旧闻,而且其中有很多错误的地方。

2019年6月,中方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网站发布公开消息称,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联合国外空委第62届会议期间,共同组织召开发布会,宣布了围绕天宫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批项目入选结果。即从27个国家的42个项目建议书,涉及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9个领域,选择了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当时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透露:“我们没有排斥任何国家,也没有限定任何范围,有美国团队参与申报的项目。但是从科学价值和技术考量来讲,美国的项目没达到要求的标准。”

实际这是一个在天宫空间站进行实验项目的筛选过程。而这个热炒的所谓“18个国家进驻天宫空间站的资格”,看起来像是18国要派航天员进驻天宫空间站,但实际根本就不是这回事。中方有在未来为他国航天员或载荷专家提供进入空间站在轨飞行机会的计划,但具体那些国家会参与,还没有确定。此外,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也曾明确表示,实际中方从来没有申请过加入国际空间站合作计划,而是从一开始就坚持独立自主,要建设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这也否认了所谓“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这种中美太空传闻。

空间站的设想,可以追溯到1869年。1971年,前苏联礼炮一号空间站成功发射,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空间站,距今已经有49年的历史。从一开始,大国建设空间站就面临一个重大的选择,是将至作为占领太空高边疆优势的军事基地,还是作为和平利用太空的实验室?早在 1952年, 德裔美国科学家冯·布劳恩就断言:“一个装备有核武器的空间站将使美国控制地球。” 美国陆军也非常肯定 “第一个拥有环绕地球的空间站的国家将对所有其他国家拥有绝对控制”。

在冷战期间,苏联的礼炮系列和美国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就多次对对手的领土实施太空侦察。而在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后,空间站就被设想成高能激光武器和动能武器发射平台,可以拦截对方导弹、卫星和宇宙飞船。但是在40多年过后,军事大国又觉得把代价高昂的空间站变成军事基地,很不划算。因为这些军事功能,基本都可以用无人的卫星来代替,相反对于另一个航天大国来说,军用化的空间站,很容易成为打击的目标。现在美国军方已经不在关注载人航天,美国科学院更认为,载人航天对国家安全的直接贡献有限,未来一段时间也会如此。因此搞军事化的空间站,实际已经是落伍的观点。

相对于军事化的空间站,还有一个十分流行的观点,就是将空间站作为民用的、和平的科学技术平台,来回报人类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最典型的说法就是有关空间站高投资回报率和技术转移。前一个是指在载人航天上的研发会获得搞回报率,第二个就是指空间站某些技术实验能够开发出民用技术。但这些回报在经济价值上,很难准确评估,而且太空特殊的环境,能够为地面的技术进步作出多大贡献,也存在巨大的争议。

当然,这些从前的空间站的失误,是美苏几十年经验的总结,而我们开发天宫空间站,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首先就是侧重航天技术的开发,规避一些华而不实的空间站实验,为我国掌握战略性航天新技术与关键核心技术做出贡献。第二就是发挥我国政治稳定的长处,立足长远的战略定力,保持长期目标的稳定性,坚持“空间站”的蓝图绘到底,绝不走美国那种急功近利、朝令夕改的空间站发展之路。随着投入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我国空间站在整个地月空间乃至太阳系空间的平台价值,都会发生量变到质变的变化。

从朱枞鹏的表述来看,我国航天人员的认识非常清晰,他们早就敏锐地认识到,在太空这个高边疆领域,不存在谁带谁玩的概念。如果你希望太空给国家利益带来最大的回报,你必然要成为主导者,否则那就是一项普通的研究而已。空间站的存在,一开始当然是作为国家形象的象征,但只有在政府坚定长期的投入下,在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各种力量共同参与之下,空间站才能走出利用太空、开发太空的康庄大道,才能在高边疆的争夺中战胜对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