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海、空軍對於四代機的延壽升級一直沒有停止。特別是美國海軍,在已經擁有五代艦載機F-35的前提下,依然對F / A-18“超級大黃蜂”這款功勳戰機情有獨鍾。不久前,一架在波斯灣執行任務的“超級大黃蜂”戰機畫面就引發了無數軍迷的關注。因爲在其副油箱前端,多出了一個紅外搜索和跟蹤IRST吊艙。依託這個探測神器,“超級大黃蜂”既能夠下視搜索海面,又能探測反艦巡航導彈,甚至還能測探殲-20這樣的隱身戰機,整體戰力將大大提升。

美軍之所以如此重視“超級大黃蜂”的升級優化,主要還是因爲F-35不斷暴露出設計缺陷和安全隱患。因爲服役了數十年的“超級大黃蜂”在戰力性能和安全穩定性方面值得信賴,其短板就是在於對戰場態勢的掌控性。特別是在現代海空戰模式下,五代隱身戰機和大量高速反艦導彈的問世,讓“超級大黃蜂”很容易失去先手優勢,從而無法爲己方航母編隊提供有效的外層防空保護。基於此,藉助新型紅外搜索和跟蹤IRST吊艙,“超級大黃蜂”將擁有“靜默鎖定”能力,大大提升對戰場態勢的掌控。

說到這種“靜默鎖定”作戰模式,此前美國海軍就有過實踐先例,昔日F-14艦載戰鬥機就曾經在機頭下方安裝了前視紅外探測裝置。儘管由洛馬公司研發的這款技術產品深受美國海軍飛行員肯定,但美國海軍高層卻改變了“艦載機主導空戰”的發展思路,轉而向“空中武庫機”方向轉型。此後,F-14開始進一步加大激光制導炸彈的攜帶量,從而也就捨棄了前視紅外探測裝置。

時隔多年之後,洛馬公司重操舊業,在技術開發和戰機測試融合方面自然得心應手。據介紹,新型IRST21紅外傳感器系統從功能定位上來說屬於無源遠程傳感器,它將紅外技術等多種前沿科技融合使用,能夠在不使用雷達的前提下迅速檢測到遠距離威脅。不僅如此,洛馬研發團隊在系統安裝上也充分考慮到了成本控制。系統直接被安裝在了“超級大黃蜂”機身中線FPU-13標準副油箱的前端,這就完全不需要對戰機機身結構進行改動,而且還在兼顧載油量的同時省去了額外的掛架配置。這一點,對於十分強調艦載機遠程打擊能力的美國海軍來說至關重要。

可以說,在得到這款紅外吊艙偵察系統之後,“超級大黃蜂”對目標的檢測和追蹤能力將大大加強。甚至,即便是裝備了雷達干擾系統等電子戰設備的戰機,也很難逃脫追蹤鎖定。此外,這款IRST21紅外傳感器系統屬於被動系統,因此本身並不會發射無線電波。這也意味着,即便是在和殲-20、蘇-57這類五代戰機的對抗中,它也很難被對方探測鎖定。按照美國海軍的計劃,在完成相關測試之後,裝備新型紅外吊艙的“超級大黃蜂”足以進一步彌補與五代戰機的代差優勢,並且能夠在安全距離提前探測鎖定他國五代機,爲己方下一步軍事動作提供信息支持。

按照計劃,美軍在完全相關測試後,將在2021年全面部署換裝。有意思的是,美軍此前也曾經嘗試將這款紅外吊艙安裝在更爲先進的五代戰機F-35之上,卻出現了明顯的不兼容狀況。目前來說,涉及到紅外吊艙換裝的機型基本還是四代機爲主。按照洛馬公司的資料顯示,這款新型紅外吊艙除了可以安裝“超級大黃蜂”上之外,還能安裝在F-15和F-16戰機的機身下方。這也意味着,一旦相關測試取得成功,美軍現役數量衆多的老式戰機都將實現升級優化,全面具備“靜默鎖定”能力。(舍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