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世俗地認爲,愛哭是女孩子的特權,男孩子是不能夠哭的。不管遇到什麼委屈,男孩子都應該默默地在心底消解壓力,不能動不動就哭,這纔是陽剛的表現,也是古人所說的“男兒有淚不輕彈”。於是乎,當有男孩子忍不住哭了,我們總能看到大聲呵斥的家長:

“你是男孩子,怎麼能這麼愛哭呢?”

“快擦乾你的眼淚,男孩子是不會哭的!”

“摔倒了爬起來就好了,虧你還是男孩子呢!”

這些話,是不是聽起來很熟悉?不少家長都希望對自家的男娃進行“不哭”教育,希望孩子能從小明白男孩不能哭的道理,長大後成爲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但是,這樣做真的對嗎?

答案是很肯定的NO!!!

同樣作爲孩子,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擁有哭泣的權利。對於孩子來說,當他們的能力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情感,當他們還不會獨立化解壓力,當他們還無法有條不紊地處理事情,哭泣其實是他們表達自己的情緒,同時也是釋放壓力的一種最好途徑。孩子的哭泣,其實也是一種自愈的過程。當孩子哭出聲來,他們的內心就坦然了,情緒也在慢慢好轉。作爲孩子最親密的養育者,如果家長不斷地告訴孩子不能哭,那孩子的內心只會更加委屈,啥事都憋在心裏甚至可能導致心理疾病。並且這也是心理學家、教育大家們的一致觀點。

美國發展心理學阿爾黛 · 索爾特博士曾說過:“哭泣是機體在進行重新構建時所做的努力,它是進行自愈的一個程序。”

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著作《男孩不該走的路》中指出,“傳統文化對男性的刻板觀念,阻止了男孩承認本身的情緒,也妨礙了男孩未來的發展。”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河合隼雄在遺著《愛哭鬼小隼》中曾寫道,“真正悲傷的時候,男孩子也可以哭的呀!”

那麼,如何正確看待孩子哭?如下的做法,纔是正解!

01瞭解孩子爲什麼哭

孩子的哭,總是有緣由的。有可能是身體不舒服的哭,被其他小朋友欺負的哭,被家長漠視的哭等等,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爲什麼哭,並且要以一種溫柔的方式對待孩子。試着理解孩子,對孩子多些同理心,孩子更能感受到父母的愛,也更願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

家長首先不能打斷孩子的哭,讓孩子痛痛快快地哭出來。家長在旁邊安慰孩子,可以是語言上的輕聲撫慰,也可以是輕拍寶寶的背,握住寶寶的小手,讓孩子覺得你就在他的身邊;其次是試着和孩子溝通,查看孩子哭的真正原因。有時候原因就擺在眼前,比如孩子想買一個玩具你不給,孩子哇的就哭了;但有時候孩子玩着玩着就突然哭起來,這時候就需要家長排查一下原因。要特別重點查看孩子是不是磕了碰了,身體健康的問題需要馬上處理。

02告訴孩子哭不是武器

如果孩子哭,是爲了滿足某種需求,並且這個需求是不合理的,那家長一定不要縱容孩子。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如果孩子的一切需求你都滿足,那他小的時候你或許還辦得到,等他長大了,需求越來越多,你豈能滿足一切?並且一有需求就立馬得到滿足的孩子,內心難以感到真正的幸福。

就我自己而言,我在教導我女兒的時候,有兩件事情是沒得商量的。一是安全相關問題,孩子安全意識還未建立的時候我們只能選擇保護孩子,縱容亦是一種傷害。比如坐汽車一定要坐安全座椅,這是哭鬧也不允許不的;二是喫飯相關問題,人是鐵飯是鋼,特別是處於生長發育高峯期的寶寶,好好喫飯同樣有助於寶寶味蕾的開發。比如喫飯時喫兩口就故意不喫,哭着要從餐椅上起來,我哪怕各種哄,也要養成孩子在餐椅上好好喫飯的好習慣。

03教會孩子進行情緒疏導

每個孩子都是與衆不同的,有自己的特色和愛好。家長必須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在一點一滴的細緻觀察中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並且在孩子不開心的時候,嘗試引導孩子,讓孩子通過做自己開心的事來舒緩壓力。比如孩子喜歡玩樂高,就可以在孩子不高興的時候拿出樂高讓孩子開心下。潛移默化中,孩子也會漸漸懂得了如何緩解自己的心理壓力。

除了教孩子,家長還必須以身作則,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家長。家長的言行是孩子行爲的一面鏡子,如果你經常時不時就發脾氣,動不動就給孩子臉色看,那孩子自然也容易情緒失控。家長在做,孩子在看,你想孩子成爲什麼樣的人,就要自己先成爲那樣的人。

04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

一個懂得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將來的自制力和自控能力都會比較強,孩子也會從中收穫到快樂,所以家長應有意識地在平日裏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從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讓孩子學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媽都會立刻滿足,形成一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感覺。

但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培養,並不能一刀切。有的家長爲了培養孩子的這種概念,對於孩子想要的玩具,想要學的愛好,總是會先習慣性地拒絕,告訴孩子要獲得一些等價交換之後,纔會答應。如果每一件事都用來訓練延遲滿足能力,那隻會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最後用一句話來結尾,希望家長們都能記得:

不被允許脆弱的男孩,可能會更脆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