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想改變命運?首先做到這一點!

了凡四訓的作者袁黃,號了凡,通過虔誠改過,積德行善而使命運發生改變,最終事業有成,人生圓滿。

但是很多人讀了《了凡四訓》,也發心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命運,善事也的的確確做了許多,但是命運並沒有一絲一毫的變好,有的甚至越來越不堪。

這是什麼緣故呢?

是因爲這些人的心念並不真誠,表面上做着善事,是個好人,內心卻雜念叢生,甚至惡意不斷。

有的人會問,僅僅是思想和念頭邪惡,也會讓自己黴運纏身嗎?

答案是:會的。

《了凡四訓》記載,明嘉靖年間,江西有一個叫做俞都的人,多才博學,十八歲就中了秀才,但是之後卻屢試不中,而且倒黴的事層出不窮,生了五個兒子,四個夭折,只剩下一個三兒子,俞都夫婦兩人視若珍寶,但是忽然一天,這孩子自己玩着玩着就不知所蹤。

俞都痛不欲生,他的老婆因爲每天傷心痛哭,不久雙目失明。

之後,俞都的處境越來越艱難,想一想自己數十年如一日,和別人一起放生、守戒,也沒有做過什麼奸惡之事,爲什麼要遭受上天這樣的懲罰呢?

於是,每年的臘月,都寫一封禱告文書,陳述自己的不平,多有怨恨之詞。

有一天,家裏來了一位隱士,告訴他:你的所作所爲都是表面功夫,並不是發自真心實意,比如放生,只不過依隨別人而做,別人如果沒做,你從來不會自己主動把這些善行付諸行動。

還有,你表裏不如一,比如說,你雖然號稱自己是正人君子,但是每次看到別人家的女子長相好看的,就總是久久盯着看,心裏面浮想聯翩,邪念叢生,只不過是沒有機會得手罷了,你以爲你這種行爲是什麼?雖然沒有事實發生,但是一念起處,已經是大惡!

不僅如此,你言語尖酸刻薄,喜歡抬高自己,貶低別人,嫉妒心、報復心都很重,種種惡念,神明瞭如指掌,你這樣的處境,怕是都不能維持長久,如不及時醒悟改正,更大的災禍還在後邊。

俞都聽出一身冷汗,伏地痛哭,懇求這個異士幫忙,那人指點他說:你從今以後,一定要將所有的刻薄、貪淫、癡心妄想,種種惡念雜念,先下大力氣,徹底改正,把內心的惡念消滅得乾乾淨淨,只存有一個念頭:就是一心向善。

自己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善事,而且要不求回報,不圖名利,無論所做之事大小、是否艱難,都應該一心一意、實實在在地耐心去做。如果自己能力以外的善事,也要誠誠懇懇去做,一定要讓自己的善心圓滿。

然後有耐心,持之以恆地做下去,長久堅持,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俞都聽聞此言,幡然醒悟,發願改過自新,棄惡從善,時時刻刻端正自己的內心,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好像有神明在旁邊督察自己一樣,慢慢的真的就沒有一絲一毫的惡念,也真正做到了真心實意的去做力所能及的善事。

這樣又過了好幾年,俞都參加了朝廷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張居正,俞都得到張居正賞識,請他擔任自己兒子的老師,俞都於是跟隨張居正一起去了京城。

這之後,先是考中舉人,第二年又考中進士,並意外地與自己失散多年的三兒子重逢,而自己老婆的眼睛也在母子重逢之後復明。

很多人,總是對自己的處境心生怨言,總會覺得:我沒有作惡呀,僅僅是胡思亂想,這樣不應該承受果報的呀!

其實不然,雖然沒有惡行,但是言行不檢點,意念不端正,一樣爲天地不容。

這其中的道理,大致解釋一下:

你有了一個惡念,這個惡念就形成波動的負能量,這些負能量不斷的匯聚同屬性的負能量,自然就會導致諸事不順的不良後果。

所以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其實是有根據的。

想要得到善報,就要心存善念。起碼,要把自己內心的惡念一一清除掉纔行。不要以爲自己背地裏的歪心眼沒有人知道,正如《增廣賢文》所言: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

所以說,一個人想改變命運,首先做到這一點——端正自己的內心!

我們總提到“正人君子”,什麼是君子?正人就是君子,內心正大光明的人就是君子,一個人若能內心光明正大,必後福無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