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小学的琪琪是个小闹腾,想让安安静静坐下来看看书、写写字、读读课文等简直要比登天还难。太过活泼好动的琪琪根本就静不下心来学习,连班上一向很有耐心的班主任都忍不住向琪琪妈妈告了几次“状”。这可愁坏了琪琪妈妈。琪琪妈妈觉得自己这几年为孩子付出这么多,孩子却这么不争气,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孩子学习不上道,上进心不强,这些都让父母感到特别操心,这是父母以往在孩子身上付出的太少了吗?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现实中有很多像琪琪妈妈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事无巨细地管着,想着要让孩子更上进,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谓是“呕心沥血”,可到最后却发现孩子完全不按照自己设计的“剧本上演”。

如果我们去深入反思,或许会发现,我们做父母的可能在孩子的教育上过于“勤快”,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成长空间。

01 改变传统教育思路,让孩子当“老师”,放手孩子成长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愿意学习,这大概是所有父母都在关心的问题。与成年人不同,孩子的思维是比较活跃的,自律性也相对比较弱,很难长期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

所以,我们会发现,不管父母怎么告诉孩子,学习有多重要,对未来的影响有多大,孩子都很难真正理解到这一点,即便孩子明白,这种浅薄的认知往往也不足以支撑他们去忍受学习中的枯燥与乏味。

回到我们成年人这边,大多数成年人之所以会愿意去做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通常是因为做这件事所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回报,尽管目标是中远期才能实现的,但我们仍然觉得这值得我们去忍受艰辛。

反观孩子,我们会发现,他们往往没有像成年人这样的强烈的目的性和功利心,孩子做事通常更看重眼下的感受,所以,我们想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去做一件辛苦的事,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让他们能够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能感受到足够多的快乐和满足。

比如,传统上都是父母给孩子当老师,督促和指导孩子学习,我们不妨改变思路,把这种固有角色转换过来,由父母当孩子的学生、孩子当父母的老师,放手孩子成长,这能让孩子拥有一种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与此同时,孩子当父母的老师,也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有了一份责任感,能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而成绩的进步和能力的增长,又能让孩子收获更多的肯定与夸奖,一个良性循环就此形成。

02 做个“懒”父母,孩子不仅能更独立,还能更上进

1.做个“懒”父母,让孩子学会独立

现在有很多父母,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事无巨细地管着了,不知不觉就成了孩子学习的“拐杖”,导致孩子极其依赖父母。有的孩子甚至发展到没有父母陪在身边,都没有办法开始学习或做作业的地步。这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其实都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操心孩子的学习,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多地参与其中,反而可能让孩子形成习惯性依赖,一遇到问题就找父母,却不懂得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学习,孩子是难以得到进步的。

所以,为了增强孩子在学习上的自理能力与独立能力,父母不妨“懒”一些,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赏识教育,满足孩子内心的成就感

每个大人都有被别人认可和赏识的渴望,孩子同样如此。赏识是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需要。让孩子当“小老师”,父母做孩子的“学生”,这其实就是赏识教育的一种形式。

所以,当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不要总是用批评去鞭策他、驱赶他,而是要懂得用赏识教育去引导他。滥用批评往往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而毫不吝啬的赏识却能成为孩子努力向上的重要动力之一。

结语

让孩子当父母的“老师”,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现实中却很少有父母会主动这样做,这和父母的教育观念没有与时俱进不无关系。说到底,想要改变孩子,先要从改变父母的教育观念开始。

我自己就常常做自己女儿的“学生”,听孩子分享每天的所见所闻,从看的书、上的课、对诗词的理解、对身边的观察体验、自己的奇思妙想等,题材之丰富远超我的想象,时间灵活,短则几分钟、长则半小时。

当孩子过足了“当老师”的瘾,其实他就已经把分享的内容深深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学习方式。假以时日,孩子身上的变化将会让你有一种目不暇接的惊喜之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