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被譽爲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具實力的物理學家。他20歲便從西南聯大畢業赴美留學,35歲就聯合李政道提出“宇稱不守恆”並以此斬獲諾貝爾獎,1954年他提出的楊·米爾斯理論,更是衍生出了至少5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994年,美國最大科學獎-鮑爾獎這樣評價當時的獲獎者楊振寧和他的成就:

楊·米爾斯規範場論從描述電磁作用力的麥克斯韋理論和描述萬有引力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一下子跨越到了描述強作用力和弱作用力,從此自然界總共的四種作用力均得到描述,如此重大的成就使得楊振寧排到了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之列,並必將對未來產生可相提並論的影響。

那麼,既然楊振寧有比肩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的偉大成就,爲什麼美國沒有讓他去研究核武器?

要知道,美國研究核武器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試驗室可是集中了全美最頂尖的科學家,科研環境和學術氛圍是一流的。在上述的這三個頂級物理學家當中,唯一活到原子彈時代的愛因斯坦,雖然當時已經年老體衰,但至少也曾給羅斯福寫過信建議美國儘快研製原子彈以遏制納粹德國。而楊振寧在原子彈時代正值壯年,而且所取得的學術成就也不小,與曼哈頓計劃的參與者如費米、波爾、費曼、吳健雄、奧本海默等也都有不少的學術交流,甚至有一些還是好朋友,這麼厲害的一個人,爲什麼當年美國沒有讓他去研究核武器呢?

我想,這是許多人都十分疑惑的一個問題。

無獨有偶,最近翻看楊振寧的《曙光集》,在第292頁看到了楊振寧於1995年接受香港電臺採訪時的記錄,其中他意間說出一段話,讓我們從中看出一點端倪。

在當時,主持人並未直接詢問楊振寧當年爲何沒能參與到核武器的研製當中,而是楊振寧自己不經意間說出了原因。

故事的起源是楊振寧被問及【從1945年離開中國,至1971年第一次回國,整整26年沒回來,美國是否禁止你們這樣的人回國,亦或者不准你們把科技帶回中國?】

楊振寧說,那段時間中美關係比較緊張,特別是在朝鮮戰爭之後,杜魯門曾下令在美國得到科學技術博士學位以上的中國人不能回國。所以,許多同學別說回國了,就連跟家裏人聯繫也是不敢的,生怕被美國政府調查和干涉。但楊振寧認爲自己和父母兄弟通信,是天經地義的,沒什麼好遮掩的,也沒人能說這麼幹不對。所以在此期間楊振寧一直和家人保持聯繫,儘管這可能存在着風險。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美關係一度十分緊張,甚至是敵對狀態,楊振寧作爲中國的公費留美生,在美國被扣留不許走,這也是可以理解。但後來楊振寧直接就加入了美籍,讓人十分不解。

其實,楊振寧1964年之所以加入美國國籍,是他一生中做出的一個十分艱難的抉擇,他的父親至死也沒有原諒他這一點。他當時做出這個決定,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點是,當時他的三個子女都已經出生,最大的兒子楊光諾已經13歲了。他們生長在美國,對中國的瞭解非常少,所接觸的人也都是美國人。第二點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是,由於楊振寧是1945年赴美留學的,所以拿的是“中華民國”護照。朝鮮戰爭之後,新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承認。這使得楊振寧持有的護照在許多地方不能流通,這使得他去其他國家做學術訪問會變得很困難。當時因爲這個原因,許多中國科學家都換成了美國護照。儘管楊振寧加入了美國國籍,但他從頭到尾,都一直想着等到將來的哪一天,自己還是要回到中國去的。而這,也是一生都沒有參加美國的核武器,乃至任何一項武器的研究中去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下是他的原話大意:

因爲我學的是物理,裏面有一部分是核物理,也是我所學的,而核物理跟核武器有着密切的關係。我深深地知道(你所說的)這一點,所以從50年代一直到今天,我都不和這個方向接近。美國造原子彈的基地叫洛斯·阿拉莫斯,我在50-70年代都不去這個地方,因爲我怕如果我去這個地方,即使我不在裏面工作,也會被美國的密探盯上,如果他們盯上我,那日後我想回國探親就會遇上巨大的阻力,所以我把這些地方推得遠遠的。對於這些方面,我是keep at arm's length。

通過楊所說的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他之所以沒有加入到美國核武器的研製工作中去,並不是他沒有能力去做這方面的研究。而是當時複雜的國際環境下,一旦他參與研究,會對他十分不利。爲什麼這樣說?

一方面,美國經由朝鮮戰爭之後,開始敵視中國,不信任中國的科學家,甚至不讓博士以上學位的中國科學家回國。核心原因是美國擔心他們將技術帶回中國,對中國科學家持懷疑態度,楊即使參與,也很難被信任。

另一方面,楊振寧一直有一顆中國心,他心裏一直想着的還是要回到中國去,如果他接觸核武器的研究工作,那麼美國政府對他的監視和管控會更加嚴格,回國的可能性會變得更加渺小。所以他一方面在學術研究方面主動偏離核物理,在學術活動上儘量遠離洛斯·阿拉莫斯國家試驗室。

最後還有一個方面,在當時中美敵對的情況下,中國還沒有原子彈,美國則一直用核武器威懾中國。如果當時楊振寧選擇參與美國核武器的研究,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無疑是將自己推到了中國的對立面,會給自己日後回國的打算帶來巨大的困難。

綜上所述,楊振寧如果參與美國的核武器的研究會很麻煩,而且短期內基本沒有希望回國,即使能回國,名聲也不會太好。所以,楊振寧選擇主動遠離美國的任何武器研究項目,包括核武器。

當中國和美國發生嚴重衝突時,我的處境是比較困難的,這個困難主要是來自於我的內心。因此,我採取的態度是:第一,我和在中國的父母親人們不斷絕聯繫。第二,美國關於武器的事情,我不和他發生關係。

後來事實證明,楊振寧遠離美國的戰爭武器研究是一項明智的選擇,這使得他1971年中美關係剛剛復甦時就得以回國探親,並且受到中國一系列領導人的熱情地接待。

1971年,當中美關係開始緩和,楊振寧立刻就向美國政府申請回國探親,並獲得批准。隨後,因爲楊振寧的影響力,一大批知名科學家紛紛回國訪問,這些科學家後來都爲中國科學事業進行了大力的指導和幫助,爲中國科學發展事業注入了巨大的動力。

而在此之前,楊振寧說要回國訪問時,許多朋友因爲對新中國不瞭解,紛紛告誡楊振寧:要小心,回國後可能會被扣住不讓出來。但楊振寧卻笑着說:我瞭解中國,不會的。

從1945年到1971年,楊振寧在美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儘管他在不得以的情況下加入了美籍,卻始終謹慎地遊離於美國的武器研究領域之外,爲日後能順利回國做好了鋪墊。否則,以他和吳健雄、費曼、奧本海默等人的關係,想要進入洛斯·阿拉莫斯試驗室工作還是不難的。如果楊振寧進入洛斯·阿拉莫斯,在那樣的環境中,相比他的學術成果,以及前程都會更上一層樓。然而,他卻主動選擇遠離洛斯·阿拉莫斯。僅憑這一點,楊振寧就值得被尊敬。

2015年4月1日,93歲的楊振寧正式放棄美國國籍,成爲中國公民。

相關文章